心理學經典——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前言】

兩個心理分析的大師級人物,兩個對夢有著精闢創見的偉大心理學家─榮格與弗洛伊德,兩人交會後激盪出的火花與片片漣漪,學術交流之外還伴著一段段波折跌宕的情誼。

二十世紀初夢的解析出版後,榮格造訪了維也納博格街19號弗洛伊德的家。

首次見面,他們暢談各自對精神分析的意見與研究,從白日到黑夜,這場談話持續了十三個小時。

心理學經典——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而在日後兩人交往接觸的日程中,經歷了一開始的蜜月期,兩人間對理論的堅持開始產生了嫌隙,弗洛伊德所堅持的性理論並不為榮格所全盤接受,而榮格用來解釋事物所使用的玄幻神秘思想,則不被弗洛伊德所認同。

兩人關係的轉折點,當屬一次榮格試圖分析弗洛伊德的夢,要求他再多講述一些夢的細節時,被弗洛伊德以「我不能拿我的權威來冒險」的說法給拒絕了。

這件事對榮格造成很大的刺激,對榮格來說,這不單單只是不信任情感的表露,對榮格來說更為嚴重的是,「在我(榮格)看來,他這樣說話的同時,他的權威已全部丟失了。因為他把自己置於真理之上」。

心理學經典——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夢與夢的爭辯之路】

在這一個榮格回憶的旅程中,交織了這兩位大師對夢的歧義,分別從夢的目的、夢的機轉、夢的內含等,闡釋了兩人在夢與現實之間的凝鍊。

1、弗洛伊德所說的夢

在對夢的本質的瞭解上,弗洛伊德認為精神變動的過程是靜態,如一幅畫一般描繪出既定的風景,且潛意識面和意識面是互相對立的兩方,這是一種非好即壞的二元觀點,在本質上即與榮格的連續觀點有著極大的差異。

弗洛伊德的理論中,具有內在動力的兩個概念分別是「壓抑」「性慾」

他認為潛意識的產生是由於意識層面的壓抑,而意識所壓抑的則通常是難以為常人所接受的─性相關的產物,所以這些被壓抑到潛意識裡的東西,被認為是汙穢的、不潔的。

對弗洛伊德而言,夢境是潛意識裡慾望的實現,在夜晚躲過超我的稽查,變幻成可被接受的型式出現在夢裡。

心理學經典——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2、榮格的夢

榮格則是用動態的觀點來描述這一個精神變動的過程,他認為潛意識和意識之間形成了一個可以自我調節的體系,二者互相影響、支持,其最終的目標則是要達成心靈的平衡。

而榮格和弗洛伊德在潛意識與意識間關係的看法上則恰恰相反;榮格所認為的潛意識,是一種自然存在的東西,不管是在道德、正義、美醜等判斷上,都可以發現潛意識的影子。

因此,不同於弗洛伊德的想法,榮格的夢是正當的、實際存在的東西,是對心靈自我調節的自然反應。

3、漸行漸遠的夢─兩人夢境的不同

兩人解釋夢境的角度與方式上,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弗洛伊德在解釋夢境的起因和現象時,用的是因果關係的角度,也就是說他認為夢境中的情景、事物,都反映了作夢者過去曾經經歷過的事情,而這些事情轉化成了個體的內在刺激,在夢境中上演。

當解釋夢境時,弗洛伊德發現這些內在刺激往往是個體沒有被滿足的願望或稱慾望,並且這些願望常是造成心理內在衝突的原因。

但是榮格在解釋夢境時,卻不僅止於探討夢境的起因,而是轉以目的論的角度來闡釋夢境。

榮格所謂的目的,意指人類行為具有一定的目標,即未來對我們的吸引和過去對我們的推進是同樣重要的。

要真正地瞭解一個人,就必須瞭解他未來的目標和願望,這僅僅是解釋了個體的目的,而從更廣的面向來看,所有人類都被他的集體潛意識引向未來。

舉例來說,弗洛伊德在解釋夢境時,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夢境發生的原因是什麼?」,而榮格在解釋夢的時候,則會問:「這個夢境的目的是什麼?這個夢將會帶來什麼影響?」

兩人在解釋夢境的根本角度上的不同,造成如此的差異。

而在解釋夢境的方式上,弗洛伊德認為夢境是一種被修飾過的慾望所作的偽裝,那麼既然是偽裝後的夢境,當然不能僅僅解釋夢的本身,夢的本身只存在著謊言,於是出現了自由聯想和象徵技術,用以帶離作夢者遠離夢境,去找尋夢所隱含的意義,也即是夢發生的原因。

但榮格認為夢的隱義具有自主性,這些意義早已存在於潛意識當中,當情結出現在夢中時,將以一種具有創造力的象徵形式出現,例如:「弟弟做了一個夢,夢到他的哥哥出現在他的胸口」,若是依弗洛伊德的解釋,這會是一個「願望實現」的夢境,代表弟弟希望看到哥哥是被侷限與壓制的;

但是若讓榮格的解釋,他將會聚焦在兄弟之間的關係上面,試著找尋兄弟情誼上的蛛絲馬跡。

由此可知,弗洛伊德解夢時尋找的是夢境的隱含的意義,而榮格所探尋的則是潛意識如何在夢中表現自己,通過這個過程,人們可以將潛意識轉變為意識性的存在,通過理解夢境裡的象徵,而讓潛意識得到理解。

心理學經典——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

【結語】

榮格和弗洛伊德兩人,在夢境會反映內心衝突的前提之下,都強調夢在心理治療上的重要性。

並且兩人對夢境的解釋,都仰賴作夢者對潛意識形成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聯想。

然而,可以觀察到兩人之間一個重要的區別,就是兩人利用所獲得的信息,來解釋夢境時角度的差異。

對弗洛伊德來說,夢境就是反應那些被壓抑的、未獲滿足的慾望,與現實社會或道德觀產生的衝突,而這些衝突的起因是隱晦、難以被發現的;

但對榮格來說,不是每個夢境的主題都是來自性的壓抑與創傷,榮格反而會直接在夢境中找尋可能的解決方法。

簡單的用一句話來比較兩人的對夢的看法,就是兩人對「象徵」認知的差異。

象徵共分為三類,其一是偶發的象徵,如個體在傷心時聽到的一首歌,則這首歌就象徵著傷心的心情;

其二則是固定的象徵,例如國旗所代表的某個國家;最後則是普遍的象徵,例如蛇,可以代表恐懼或生殖器等。

在榮格的解讀中,認為象徵是個別獨特的方式,能表達出感覺或想法,較多利用普遍象徵來表示,且夢裡面的象徵包含著本能受挫後的補償和願望的實現,多表現出對未來的一種洞察和預測;

而弗洛伊德的解讀中,象徵的主要功能就是修飾並且改變潛在慾望的表象,象徵大多含有性的含義,較多利用偶發象徵來代表,在弗洛伊德的腦袋裡,認為夢不過就是內心渴望所作的虛偽裝扮罷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美心說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