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中國鋼鐵電商行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未來5年中國鋼鐵電商行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政策推動行業發展

我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產消費國,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鋼鐵工業正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落實製造強國戰略。2016年12月底,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和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電子商務“十三五”發展規劃》。《規劃》的發佈有利於深化互聯網在鋼鐵製造應用,推動鋼鐵工業形成基於消費需求動態感知的研發、製造和產業組織方式。

2017年11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知道意見》,目標為於2025年之前建立涵蓋所有版塊及領域的工業互聯網。隨著工業互聯網設施的進一步發展,網上大宗商品(包括鋼鐵)交易將會進一步增加,鋼鐵電商將迎來進一步發展。

(二)鋼鐵行業供給側改革

在鋼鐵行業發展正面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機遇之際,鋼鐵電商平臺在目前基礎上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潛力和空間。《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鼓勵優勢企業在搭建鋼鐵工業互聯網平臺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匯聚鋼鐵生產企業、下游用戶、物流配送商、貿易商、科研院校、金融機構等各類資源,共同經營,提升效率;支持有條件的鋼鐵企業在汽車、船舶、家電等重點行業,以互聯網訂單為基礎,滿足客戶多品種、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

(三)業務模式不斷完善,滲透率逐漸提高

國內鋼鐵行業在產能過剩危機和全行業虧損的背景下,普遍加大了轉型升級的力度,其中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結合鋼鐵企業自身發展實際,構建互聯網經營渠道。近兩年,各大鋼鐵電商平臺不斷完善其業務模式,在自營貿易及聯營貿易之外,根據鋼鐵貿易流程不斷提高其他配套服務質量,如物流服務、供應鏈金融和網上支付解決方案等服務。由於鋼鐵電商的出現及鋼鐵電商平臺帶來的效率大幅上升,下游客戶對參與網上鋼鐵交易的接受程度不斷提高。提供涵蓋整個價值鏈的全方位服務的電商平臺將進一步提高滲透率。

(四)促進鋼鐵產業鏈高端化發展

鋼鐵電商作為服務型製造的突破口,不但能整合各種資源,有助於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積累大數據,實現鋼廠與下游用戶緊密互動,促進不同類型的用戶與鋼廠順利對接,推動鋼廠根據需求大規模開展定製化生產,在促進鋼鐵產業鏈的高端化發展上,鋼鐵電商起到了推動作用。

二、不利因素

(一)同質化競爭嚴重

電子商務是“互聯網+”戰略的重要應用領域,持續創新是其生存、發展的核心所在。我國鋼鐵電子商務領域在業務模式創新和技術應用創新方面均缺乏原創性成果,鋼鐵電商平臺之間同質化競爭現象嚴重。歐冶雲商、鋼銀、找鋼網均致力於構建鋼鐵全產業鏈的鋼鐵服務生態體系,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實現盈利,平臺在功能、服務、運營模式方面並無本質區別。

(二)標準化工作滯後

產品信息標準化和交付流程標準化是供應鏈管理和電子商務高效運作的基礎和保障。中國鋼鐵行業在產品信息標準化方面,缺乏與國際接軌的全國統一標準;在交付流程標準化方面,倉儲管理、物流配送、融資管理等業務環節缺乏統一的標準流程。

(三)信用體系不完善

發展大宗商品電商的難度主要在於如何完成初期客戶積累。一般只有建立了信用體系,才能使行業內的資金、資源、客戶和利潤正循環,有效避免類似鋼貿信貸危機的出現。目前,出現的諸多交易平臺數據超常規膨脹、個別購買虛假底單的現象,都是為了儘快獲得市場認可,形成下游客戶消費習慣,重構鋼材銷售商業模式。這些手段,短時間內會迅速擴大市場份額,但長久經營會加劇鋼鐵電商行業的惡性競爭。

(四)缺乏成熟的規模化盈利模式

目前,市場上鋼鐵電商發展的主要路徑是:通過撮合、寄售、自營等鋼材交易模式實現用戶沉澱和數據積累,依託對上下游的全產業鏈服務,從倉儲、物流、加工、金融、技術等服務實現盈利,並利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對平臺積累的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構建信用體系,提供數據服務及雲平臺服務。然而,當前鋼鐵電商的貿易屬性依然濃厚,盈利情況跟隨鋼價變動,在倉儲、物流、金融、技術等增值服務方面,尚未實現規模化盈利,盈利點仍侷限於交易環節,難以貢獻增量盈利。

市場規模預測

2012-2017年,中國鋼鐵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從160億元迅速增長至570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28.9%。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鋼鐵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87億元,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36.35%,2022年鋼鐵電商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720億元。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鋼鐵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預測

未來5年中國鋼鐵電商行業發展的預測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