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姚莊黃桃「父子兵」十天收入過百萬

2018-08-08 06:0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顧雨婷 通訊員 曹宇傑

烈日炎炎,嘉善縣姚莊鎮俞北村一隅,80後小夥王新穿梭在20多畝黃桃林裡。田埂邊是一個個塑料大桶,剛採摘下的新鮮黃桃在裡頭散發著甜蜜的香氣。

“叮咚,叮咚!”王新口袋裡的手機每隔幾秒鐘就要響起,線上銷售平臺的客戶不斷髮來信息,有提醒發貨的,有修改地址的,好不熱鬧。“今年的黃桃都有預定了,不愁賣不掉。”查看了地裡的採摘情況,王新又回到辦公室,一間緊挨著桃園的小平房。

初嘗甜頭搶佔線上銷售市場

嘉善姚庄黄桃“父子兵”十天收入过百万

廣場上,一筐筐黃桃被整齊碼放,房間裡,兩臺電腦屏幕上,一條條訂單信息飛速滾動。“怎麼想到做電商?”在記者的詢問中,王新打開了話匣子。

“也是機緣巧合。”王新今年38歲,2001年大學畢業,去企業裡打過工,也自己創業辦過文化傳媒公司,真正窺見黃桃線上銷售的商機,是在2009年。彼時,如淘寶等網上銷售平臺大熱,他一邊經營著公司,一邊與朋友在淘寶上合開了一家母嬰用品店。

網上銷售快,客源來自全國各地,王新便試著把自家種的黃桃也放到網上賣。“第一年抱著試試的心態,結果賣了500箱。”王新說,網上許多消費者,對黃桃的印象還停留在黃桃罐頭,鮮食黃桃在當時可是“稀缺貨”。許多人都沒吃過,看著新奇,也好吃,回頭客就多了起來。

嘉善姚庄黄桃“父子兵”十天收入过百万

嚐到甜頭的王新,立刻行動起來,成立專業合作社,註冊“佳善味道”品牌商標,開設網店專心做起了電商。可問題來了,新鮮黃桃的銷售期極短,集中在每年的八月份,線上銷售還需計算時間成本,太熟的黃桃捂在箱子裡,寄到消費者手中會影響口感。

如何精確計算時間差,將銷售與生產緊密結合?王新想到了父親王春鋒。

父子上陣分工合作拓寬銷路

62歲的王春鋒,當過10年村書記,對土地感情深厚,也是姚莊最早一批黃桃種植戶之一。“種了快20年黃桃,怎麼種好桃子,我還是有經驗的。”王春鋒會種桃,可卻沒有兒子會賣桃。

過去,每到黃桃成熟季,王春鋒半夜三四點就要起來採桃子,白天再挑到市場裡去賣,等著客戶上門訂貨。沒有客戶,桃子就只能爛在地裡。王新一提出線上銷售的想法,王春鋒就舉雙手贊成,父子二人一拍即合,一個管種一個管賣。

嘉善姚庄黄桃“父子兵”十天收入过百万

“既然採收期短,那我們就提前開賣。”王新一邊跟父親學習黃桃種植知識,一邊調整銷售模式,想到了提前預售。將銷售期提前到5月份,在預估產量的前提下,接受部分線上預訂,等到黃桃一成熟,立刻就能安排發貨,既減少了黃桃大量上市時的積壓浪費,又提高了銷量。

隨著銷量提高,王新家的黃桃地從原本的10畝一度擴大到了50畝,年銷黃桃上萬箱。可在銷量日益擴大的當口,黃桃採摘的人力成本也在增長。王新的銷售觀念再度轉變:“做精品,精一點,好一點的。”

1個最貴賣15塊!10天收入過百萬

這兩天,黃桃又上市了。一箱不分大小,10斤裝,平均價格在70元左右,這是許多本地桃農賣出的價格。在王家父子的桃園裡,桃子被分成了A、B、C三個等級,最小的A果一箱也要88元。黃桃C果個頭最大,平均每個6兩以上,每箱12個,市場價高達到140元。

“線上銷售,加上郵費,一個桃子最貴能賣15元。”王新說,他的許多客戶都笑稱,桃子都要吃不起了。如今,王新家的黃桃園從50畝減少到了20多畝,去年銷售高峰期,10天時間銷售額高達上百萬。

嘉善姚庄黄桃“父子兵”十天收入过百万

今年的黃桃受氣候影響,病蟲害多,壞果率高,可王新卻堅持分揀到位。“賣出去的桃子,一個疤都不能有。”王新說,既然要做精品,就不能把牌子砸了,稍微有些瑕疵的桃子就供給工廠,進行二次加工,做成罐頭等食品。

眼下,王新又將目光瞄準了微商市場。他組建起自己的微商代理團隊,從網站接單到手機接單,電商銷售的路又寬了一些。“現在90%以上的桃子都在線上銷售。”王新對未來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