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爲愛求藥,用藥治心」

我曾經以為“英雄主義”是最偉大的光環,讓冰雪融化,讓火焰熄滅。救世主將世間的渺小全部收歸眼底,他被奉為神靈,容納著佈滿淚痕的雙眼,在視野之內化作一縷青煙,穿梭在人間百態裡。可是後來,我才發現“救濟”不是簡單的“施藥救人”,而是“醫者治心”。

——小鬼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將近一週的時間,周圍甚至整個社會都被一部催淚電影刷屏。

包裹著“喜劇”的外衣,講述著接近人性深處的故事。有人會感動、有人會震撼、也有人無動於衷。

形形色色的人,紛紛雜雜的心,猜不透就別猜,總會有人明白,明白所有的社會現況,也明白究竟淚水代表了什麼。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影片講述了一位不速之客的意外到訪,打破了神油店老闆程勇的平凡人生,他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一躍成為印度仿製藥“格列寧”的獨家代理商。

收穫鉅額利潤的他,生活劇烈變化,被病患們冠以“藥神”的稱號。但是,一場關於救贖的拉鋸戰也在波濤暗湧中慢慢展開······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為愛求藥,用藥救心

當國內一瓶正版“格列寧”賣價三萬;印度版同樣功效的“格列寧”只要五千,後來出現五百後,那麼關於“賣假藥”究竟孰是孰非?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程勇:神油店老闆

因為拖欠房租導致店面關閉;因為沒錢交不起父親的養老金和手術費;因為沒錢所以揹著與前妻關於兒子監護權的官司;因為沒錢,就是因為沒錢,所以在人海茫茫的上海,他變成了多餘人。當暴利生意售賣印度藥品“格列寧”找上門時,他別無選擇。那些“格列寧”不是治療慢粒白血病的藥,而是治療程勇生活的藥。為愛求藥,為了父親,為了孩子,也為了自己;用藥救心,為了尊嚴,為了改變,也為了朋友。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呂受益:愛請大家吃橘子的疾病患者

他是眾多病人中的一個,因為高價藥的影響,他加入到抵抗隊伍,同時也希望花少量的錢去買印度的“格列寧”。闖入程勇的神油店,用一個點子給程勇帶來有限商機,也給自己帶來無限生機,兩人建立了深厚友誼。買藥一事因他而起,最後也是他的去世促使程勇決定改變。沒錯,他最後的結局是死亡,可是對於得了這種病人來說,結局早就定了,只是早晚的問題。呂受益是普通的患者一個,買不起高價藥,只能祈求著救世主的出現,讓自己延續生機,看著剛出生的孩子長大。因為家庭,他為愛求藥,因為家庭,他想用藥來醫治自己已經生病的心。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劉思慧:被愛情傷害的舞女母親

她和程勇一樣,都沒有得慢粒白血病,只是不一樣的是,她是一位單親母親,女兒從小就被查出得了慢粒白血病,她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為女兒搏一線生機。她穿梭在燈紅酒綠的夜店,化作舞臺上的鋼管舞舞者,靠著別人的臉面來生活。遇見程勇,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讓她看到了女兒生命的希望,也讓她似乎重新點燃了生活的火焰。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彭浩:貧困的農村少年

他沉默暴戾,一言不發但重情重義。離家出走到城市流浪打工,與程勇不打不相識,兩次幫程勇,第一次是為了“藥”,第二次因為“心”。多年未歸家的他,就在決定回家的時候,因為車禍不幸喪命,也許冥冥中註定有人要離開,只是沒想到二十歲的他就到了人生的盡頭。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教父:用聖經普度眾生

嘴裡說著聖經裡的禱告詞,成了程勇的翻譯,他是眾多患者裡的一員,但是希望用神的教化來讓病人正確對待生死。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故事裡的每一位主人公都是生而平凡,他們一心求藥,用藥醫治的不僅是病,還有人心。那批格列寧是天價藥,也是希望,當程勇銷售價格低的藥時,他成了患者眼裡的“藥神”,也成了惠普眾生的救世主。在法律面前他賣的是假藥,而在病人眼裡,他賣的是“希望”。

慢粒白血病是種“社會病”

慢粒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幹細胞異常的克隆性惡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細胞失去進一步分化成熟的能力而停滯在細胞發育的不同階段。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白血病細胞大量增生積聚並浸潤其他器官和組織,同時使正常造血受抑制,臨床表現為貧血、出血、感染、肝脾腫大及各器官浸潤症狀。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因為這部電影,讓我們關注到這樣一種疾病。在窮人看來,得了絕症就等於死亡,醫不起,治不起,到最後就只能是等死的過程。呂受益是這樣,故事裡的千千萬萬患者也是這樣,他們手裡攥著的是續命錢,錢沒了命也沒了。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後知後覺才發現,慢粒白血病更像是一種社會病,在影片中騙子張長林說:“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看似一句無關痛癢的話,卻道出社會最堅實的毒瘤。沒有人生來就是富人,除非他是富二代。

“窮”這個話題不知道大家是怎麼定義的,有人說窮是因為沒錢,也有人說窮是因為無法度日,還有人說窮是因為自己不甘現狀,才會去對比。有錢沒錢一樣都是在過日子,沒錢的人會買不起天價藥,只能去買那些所謂的“假藥”;有錢的人會擔心這個問題嗎?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慢粒白血病需要用藥物維持著生命,而在我看來,這更是一種社會病,一種人們於法於情的社會病。“法”與“情”究竟何為重,法之外難道真的不容情了嗎?影片里程勇賣的是同一功效的便宜藥,相比那些高價藥,他是在救人,是在給窮人生的希望。而 法律許可的“走私藥”竟成了打擊的重點,警察會站在正版的角度維護著開發者的利益,而那些買藥續命就因為藥品不合法,所以就被判定有罪嗎?換個角度會有人說那些像“程勇”那樣的假藥販子,是在救人。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這種社會問題一直都是無法擯棄的,無論是電影也好,還是現實也罷,賣“假藥”的一直都在,可從來沒人去考慮它出現的原因,一直到這件事不斷的惡化,才會有人注意到。就像這種疾病,一開始不會有人在意藥品的價格,知道天價藥的出現,才會紛紛出現印度藥品“格列寧”氾濫中國。

感謝重新點燃的希望

我們從沒有懷疑自己

卻也是抱怨這個社會

帶著有色眼鏡去權衡一切

法律之中情理之外

最後目送的是換來的一場變革

只要平凡就註定不凡

因為我們永遠都在做著偉大的事

那就是讓自己好好的活著

《我不是藥神》票房二十億「為愛求藥,用藥治心」

排版 | 背影女孩

圖片 |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