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的臨終遺言 哪一位最令人感動?




晚清四大名臣,通常指的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這四人。他們在風雨如晦的晚清時代,力挽狂瀾,成為晚清半個世紀的中流砥柱。他們的功過是非,任人評說;他們的豐功偉績,已被雨打風吹去。 常言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臨終前留下什麼樣的遺言或者遺囑?

曾國藩:四條家訓傳給子孫 一是慎獨則心裡平靜,二是主敬則身體強健,三是追求仁愛則人高興,四是參加勞動則鬼神也敬重。曾國藩還說:“此四條為餘數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記之行之,並傳之於子子孫孫。則餘曾家可長盛不衰,代有人才。”曾國藩的遺囑,對其子孫後代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曾國藩後代雖然當官者不多,卻也是人才輩出,達到了曾國藩生前“長盛不衰,代有人才”的願望。


左宗棠被稱為晚清第一硬漢。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享年73歲。臨終前,左宗棠口授遺折。 在遺折中,左宗棠念念不忘國恨家仇,他說:“臣以一介書生,蒙文宗顯皇帝特達之知,屢奉三朝,累承重寄,內參樞密,外總師幹,雖馬革裹屍,亦復何恨!而越事和戰,中國強弱一大關鍵也。臣督師南下,迄未大伸撻伐,張我國威,懷恨生平,不能瞑目!”

李鴻章是晚清政壇一個不可或缺的“裱糊匠”。1901年9月7日,李鴻章與八國聯軍簽訂了近代以來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辛丑條約》。簽字回去的當天晚上,李鴻章就大口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11月7日,躺在病床上的李鴻章忽然嘴唇喃喃顫動,兩行清淚從眼窩中滾出。片刻功夫,李鴻章就氣絕而亡,享年79歲。

此前,李鴻章自知不治,給慈禧和光緒上了一道奏摺,算是他的遺囑。李鴻章在遺囑中回顧了自己一生的勤政,稱:“伏念臣受知最早,榮恩最深,每念時局艱危,不敢自稱衰痛;惟冀稍延餘息,重睹中興,齎志以終,歿身難瞑。現值京師初復,鑾輅未歸。”李鴻章也向最高統治者建議,施行新政,說:“竊念多難興邦,殷憂啟聖。伏讀迭次諭旨,舉行新政,力圖自強。慶親王等皆臣久經共事之人,此次復同更患難定能一心勰力臣在九泉,庶無遺憾。


張之洞臨終前,他給子孫留下遺囑:“人總有一死,你們無須悲痛,我生平學術治術,所行者不過十之四五,所幸心術則大中至正。為官四十多年,勤奮做事,不謀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間,地不加一畝,可以無愧祖宗。望你們無忘國恩,勿墜家風,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爭財產,勿入下流。”

張之洞要子孫“勿爭財產”。其實,也沒啥可爭的。張之洞為官清廉,雖然數十年擔任朝廷重臣,卻沒有留下什麼積蓄。日子過得最艱難的時候,他們家一度要將衣服典當了維持生計。張之洞死後,全靠親戚朋友“致送賻儀”,才辦了喪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