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的临终遗言 哪一位最令人感动?




晚清四大名臣,通常指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这四人。他们在风雨如晦的晚清时代,力挽狂澜,成为晚清半个世纪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功过是非,任人评说;他们的丰功伟绩,已被雨打风吹去。 常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临终前留下什么样的遗言或者遗嘱?

曾国藩:四条家训传给子孙 一是慎独则心里平静,二是主敬则身体强健,三是追求仁爱则人高兴,四是参加劳动则鬼神也敬重。曾国藩还说:“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曾国藩的遗嘱,对其子孙后代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曾国藩后代虽然当官者不多,却也是人才辈出,达到了曾国藩生前“长盛不衰,代有人才”的愿望。


左宗棠被称为晚清第一硬汉。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享年73岁。临终前,左宗棠口授遗折。 在遗折中,左宗棠念念不忘国恨家仇,他说:“臣以一介书生,蒙文宗显皇帝特达之知,屡奉三朝,累承重寄,内参枢密,外总师干,虽马革裹尸,亦复何恨!而越事和战,中国强弱一大关键也。臣督师南下,迄未大伸挞伐,张我国威,怀恨生平,不能瞑目!”

李鸿章是晚清政坛一个不可或缺的“裱糊匠”。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近代以来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辛丑条约》。签字回去的当天晚上,李鸿章就大口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11月7日,躺在病床上的李鸿章忽然嘴唇喃喃颤动,两行清泪从眼窝中滚出。片刻功夫,李鸿章就气绝而亡,享年79岁。

此前,李鸿章自知不治,给慈禧和光绪上了一道奏折,算是他的遗嘱。李鸿章在遗嘱中回顾了自己一生的勤政,称:“伏念臣受知最早,荣恩最深,每念时局艰危,不敢自称衰痛;惟冀稍延余息,重睹中兴,赍志以终,殁身难瞑。现值京师初复,銮辂未归。”李鸿章也向最高统治者建议,施行新政,说:“窃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伏读迭次谕旨,举行新政,力图自强。庆亲王等皆臣久经共事之人,此次复同更患难定能一心勰力臣在九泉,庶无遗憾。


张之洞临终前,他给子孙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张之洞要子孙“勿争财产”。其实,也没啥可争的。张之洞为官清廉,虽然数十年担任朝廷重臣,却没有留下什么积蓄。日子过得最艰难的时候,他们家一度要将衣服典当了维持生计。张之洞死后,全靠亲戚朋友“致送赙仪”,才办了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