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資質掛靠徹底走向沒落,傳統掛靠企業如何展開自救?

傳統掛靠企業指允許他人以自己的名義或資質承接工程項目,但是不參與項目的經營管理的企業,這類企業實質上除了資質證書外沒有任何能力可以提供服務,靠向掛靠企業收取掛靠費用存活。

建築資質掛靠徹底走向沒落,傳統掛靠企業如何展開自救?

隨著營改增及建築資質淡化的改革,建築資質掛靠徹底走向沒落,傳統掛靠企業再也不能吃“資質掛靠”這碗飯了。對於這部分傳統掛靠企業來說,如何展開自救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品牌升級

未來建築企業的戰爭不是有無資質的戰爭,而是品牌和服務的戰爭。

傳統掛靠企業想要展開自救,首先就是要進行品牌升級,要從一個主要以收取掛靠費為主的資質型建築企業向管理型品牌企業轉型,走項目直營或“子公司”模式,主要是要培育好的項目施工管理團隊和項目負責人。當然,企業老闆自身和企業組織也需要進行變革與優化,以適應新的戰略和管理模式。

建築資質掛靠徹底走向沒落,傳統掛靠企業如何展開自救?

服務升級

服務升級一方面是指服務能力強,另一方面是指管控能力佳。那麼,如何才能打造一個服務能力強、管控能力佳的新型建築企業呢?

(一)加強為掛靠的項目提供服務的能力

企業可以提供標準化的項目管理、業務流程、低成本的集中採購,還可以提供信息化服務平臺,只要能夠讓掛靠企業降低管理及其他成本的服務,都可以嘗試。

(二)加強對掛靠的項目的管控

之所以要加強管控能力,其實是為了保證企業長久穩定的發展。只有對項目的管控能力加強了,才能保證建築質量,減少企業的法律和稅負風險,企業才能長久而穩定地發展。

其實,不管是項目直營還是“子公司”模式,傳統的掛靠企業都必須加強對項目的參與程度,才能實現自救,避免成為這次建築行業大洗牌的犧牲品。

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