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恐艾吧恐成了習慣 請找尋科學恐艾干預方法好好脫恐吧

不少朋友在發生了一些高危風險行為後,不自覺地就產生了將艾滋病和自己捆綁在了一起的想法,覺得自己的恐懼全部都是因為存在艾滋病的暗示,覺得看到穿著暴露的女性都覺得別人可能是感染者,這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刺激。有的人恐艾吧,通過一兩次艾滋病抗體檢測或者諮詢一兩個醫生後,就脫離了這種擔心和害怕,這種只能說是恐艾,而不能稱之為恐艾症患者。據知名實體脫恐機構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統計,約有一半的人因為刺激性恐艾,在諮詢了醫生或者進行艾滋病檢測後就離開了恐艾圈,再也不會回來了。然而,還有約一半的人卻是在反覆求證了很多知名艾滋病醫生,甚至去傳染病醫院做了多次艾滋病檢測,也無法走出恐艾,我們稱之為這是恐艾症,屬於一種複雜的神經症問題,不再是單純的恐艾了。

有的人恐艾吧恐成了習慣 請找尋科學恐艾干預方法好好脫恐吧

每個人的歸宿都是一樣的 沒有萬一

在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所接待的諮詢者中,大部分人非常懼怕艾滋病,甚至害怕聽到這個詞語,多以“那個那個”來表示,並常常採取的方式是反覆地檢測或者到網絡上反覆問詢,明知自己根本不會感染艾滋病,還是糾結於萬一感染的可能性,不少人甚至開始對日常生活的接觸產生焦慮症,強迫症和抑鬱症,擔心感染,出現心理泛化。

恐艾症諮詢者本以為是通過各方問詢,得到每一個人給出不會感染的回覆,集合所有人的力量進行整合,就可以從此堅定不移脫離這個恐懼,高枕無憂了。殊不知,越是問了這個醫生,那位專家,甚至不少人還經常接觸網絡上的志願者,以及大量和自己有同樣問題困擾的恐友,反而越是恐慌焦慮。因為每一位問詢的人給出的答案或多或少都是有差異的,這其中的差異也往往成為每一位深受恐艾症煩惱壓迫的患者最為憂心傷神的問題。而接觸到了和自己有同樣困擾的人呢,大家把思考和焦慮的內容拿出來說一說,一想,對,我還沒有考慮到這個,本以為有過相似的恐艾經歷,求個安慰,卻因為相互“傾倒精神垃圾”陷入了更多的心理恐慌。特別是一些有過恐艾經歷的恐艾志願者,留在網絡上一是想謀得更多的安全信號讓自己脫恐得更穩定,二是處於一定的動機,如幫助他人獲得虛擬化社會的被尊重和接納感。大部分也會因為網絡上帶著面具的角色並沒有彼此的真誠真實,反覆教條式的問詢後並沒有產生安慰效果,以及複雜人性拷問,受到了內心折磨。這足以看出恐艾網絡極大的負能量性,同樣這也是我們建議最好不要上網搜索,上網問詢,上網交流的原因。畢竟各位恐友都是來脫恐的,而不是吸收一大堆心理問題回到自己的現實生活。

有的人恐艾吧恐成了習慣 請找尋科學恐艾干預方法好好脫恐吧

身在恐艾圈 願您像蓮花一般出淤泥不染

恐艾症患者常常陷入難以自拔的誤區。通過反覆檢測或到處問詢,看上去是在解決問題,實際上是在滿足自己這一刻瞬時情緒的逃避,這一刻得到了這樣的滿足,下一次就會形成新的暗示,會再想通過假設的方式來讓自己舒服,但是這其中伴隨而來了新的痛苦和強迫,反而在把自己一次次地陷入更深的恐懼和焦慮之中。這是強迫症形成儀式思維的基礎,然而很多恐艾症患者卻在有意無意間強化了這個意識。

我們在這一刻產生的問題,況且它們在這一刻可能都不是問題。我們應該直面,應該採用科學的方法去看待,尋求真正脫恐的科學干預,有的不實感覺確實存在,我們要接納它們,從其中汲取出營養,從而跨越它們。而並不是把這個問題推遲到下週、明年,甚至我們的餘生,那會使我們反射式的永遠陷入這樣的圈:刺激----逃避----恐懼----更多的東西成為刺激----更逃避-----更恐懼。

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的想法可能會勸說我們逃避,我就是有點害怕,忍一忍或者檢測一下結果是陰,問一問別人安慰幾句,你沒問題,你真的沒問題,或許就過去了,簡單的事情很好做到,我何必要去接納這種痛苦,做出改變。但是不幸地是,我們看到,這之後某些不經意的瞬間,突發而來的痛苦、緊張或悲傷的東西又出現了,甚至帶來更大的痛苦。同樣的心境狀態下,以往的痛苦經歷往往會加劇這種感受。然後繼續去檢測,繼續去問,如同中心創始者張老師反覆說的那句話,你難道要一直要把這樣的恐艾狀況變成一種生活習慣,每天抱著手機瘋狂搜索查詢,然後到了80歲耄耋之年,還對孫子說,扶我起來,讓爺爺再去檢測艾滋病一下嗎?

有的人恐艾吧恐成了習慣 請找尋科學恐艾干預方法好好脫恐吧

願2018您能找到解開心裡的鑰匙

讓我們允許困難在這裡——我現在就要和它在一起,在每一刻,正如它是一個半夜生病的孩子,需要被溫柔地抱著,需要被安慰。我們需要被指引,需要健康成長,需要繼續前行。願成都市恐艾干預中心陪伴每一位真正需要脫恐的恐友走過這段充滿痛苦的脫恐之路,願每一位認真學習的恐友都能意識到不要再有恐艾拖延症,把那種成為習慣的恐艾方式,徹徹底底的改變吧。

讓我們來欣賞13世紀魯米的一首詩,它簡要地表達了一種全然接納的態度。

客棧

做人就像是一家客棧。

每個早晨都是一位新到的客人。

快樂、沮喪、卑鄙,

一瞬的覺悟來臨,

就像是一位不速之客。

歡迎和招待每一位客人!

即使他們是一群悲傷之徒,

來掃蕩你的客房,

將傢俱一掃而光。

但你還是要款待每一位賓客。

他或許會為你打掃,

並帶來新的喜悅。

即便是陰暗的思想、羞恥和怨恨,

你也要在門口笑臉相迎,

邀請他們進來。

無論誰來,都要感激,

因為每一位都是由世外派來,

指引你的嚮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