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美國爲何不斷「折騰」俄羅斯?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羅斯和美國的關係一直是國際關係中不可忽視的一對雙邊關係,但近年來兩國關係不斷惡化,引發世界擔憂。學界普遍認為,俄美關係存在不可調和的結構性矛盾,但對於其結構性矛盾卻沒有明確結論。本文試從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國家利益三個維度,對這一問題做些探討。

1.完全相悖的世界秩序觀

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正式獨立,執政者一改蘇聯時期共產黨執政的最大體制特點,宣稱從此放棄共產主義理想和社會主義實踐。1993年,俄羅斯通過的新憲法,將自身定位為共和制的民主聯邦法治國家,並據此確立起總統制的國家領導體制;政治上由一黨制改行“三權分立”和多黨制;經濟上通過大規模私有化將國有企業打爛、砸碎,努力向資本主義市場制度靠攏。應該說,無論是在思想體系、宗教信仰,還是社會制度上,即意識形態的根源性層面,俄羅斯與美國已經沒有根本的區別。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然而,意識形態並非如此單一和單向,相反,它具有散射的性質。人們在對待維護世界和平、安全與發展的世界秩序觀方面存在的不同看法和主張,構成了意識形態的第二個層面。20世紀90年代中期,世界進入“一超多強”的時代。俄羅斯提出多極世界的主張,呼籲世界各國特別是各大國應奉行“國際關係民主化”,即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起平等和信任的合作關係;不干涉別國內政,不動輒以武力和制裁相威脅,更不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對重大國際和地區事務,須尊重和支持聯合國發揮主導和權威作用,有關當事方應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分歧和問題;如此等等。簡言之,國際社會應當遵循多邊主義。這個世界不能“一家說了算”,而要大家商量著來。而美國對此看法截然不同。冷戰後,美國在世界各地打著民主自由的旗號繼續推行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大搞顏色革命,不擇手段顛覆別國合法選舉產生的政權。美國幾任總統都毫無顧忌、不停地宣稱美國是這個世界的“領導者”。對美國,只能順,不能違。

在意識形態的這一個層面,俄美兩國從理念到行動再到結果,都完全相悖。可以說,這是兩國關係存在結構性矛盾的根本體現。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2.地緣政治上的零和博弈

同意識形態一樣,地緣政治也是客觀存在。處於不同地理位置的國家和民族,有不同的地緣政治觀念,也會有不同的地緣政治行動。

英美都認為,二戰之後使歐亞大陸中心地區國家的勢力範圍不斷擴大,並具備擴張到大陸邊緣地帶能力的國家,不是英國,不是法國,而是蘇聯。因此,必須不斷尋求有效的辦法和手段,以遏制和絞殺蘇聯以至後來的俄羅斯。正是由於地緣政治的客觀存在及它產生的廣泛後續影響,蘇聯解體後,美國與俄羅斯在地緣政治上的鬥爭與衝突不僅沒有停止,反而呈現出愈演愈烈的勢頭。

在歐洲,美國主導的北約不斷向東擴張,逐漸縮小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圈。北約還有意將反導系統前移至中東歐國家,近年來又加大對這些國家的軍事投入,甚至加緊組建快速反應部隊,不斷舉行名目繁多的軍事演習。蘇聯解體27年,俄羅斯在歐洲大陸始終處於美國咄咄逼人的攻勢之下。作為俄羅斯和北約在歐洲對峙的最後一道屏障,烏克蘭成為俄羅斯與美國激烈撕扯、無可妥協的角鬥場。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在中東,小布什政府於2003年不顧俄羅斯和德法兩國及國際社會的強烈反對,夥同英國、澳大利亞和波蘭一起發動對伊戰爭,從而在伊斯蘭世界建立起維護美國利益的戰略走廊,並通過控制歐亞大陸的核心地帶,實現對俄、歐、中、印的戰略牽制。奧巴馬政府2011年在利比亞問題上又以禁飛令騙過俄羅斯,騙過安理會,聯合英國、法國等多國對利比亞發動空襲。美國後來對敘利亞、伊朗採取的行動,與俄羅斯再度形成面對面的直接對峙,至今未能了斷。

在中亞,“9·11”事件後,小布什政府以反恐為名攻打阿富汗,要求俄羅斯及中亞五國給予配合,並極力聲稱,一旦把塔利班拿下,即刻撤軍。十幾年過去了,美軍依然保持在阿富汗的存在,並不斷挑起各種內部衝突,放任阿毒品氾濫到境外。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又頒佈新的對阿戰略,以打擊“伊斯蘭國”殘餘勢力為名,行牽制南亞、中亞、俄羅斯以至中國之實。

從歐洲到中東再到南亞、從區域性組織到聯合國安理會,俄美在地緣政治上的零和博弈,構成了兩國間難以調和的結構性矛盾。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3.互不相讓的國家利益

國家利益比較好理解。凡是滿足國家生存與發展需求的事物,都可以列入其中。但最根本的,還是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國家尊嚴幾個方面。

維護國家主權,確保領土完整和國家統一,是實現國家利益的第一要素。而分裂或肢解俄羅斯,歷來是美國政府致力的目標。其中最有名的說法就是美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提出的,將俄羅斯肢解成歐洲部分、西伯利亞部分和遠東部分三個國家。布熱津斯基認為,這樣俄羅斯就永遠不會再對美國形成任何威脅,美國從此做事可以暢通無阻。不管世界發生多大變化,不管美國政府誰來掌舵,布熱津斯基對俄羅斯定下的這一套路,依然延續並發展著。

在保障國家利益不受侵害的幾個關鍵點上,保衛政權安全已上升到極高的位置。這個問題越來越具有普遍性和迫切性。顛覆政權是分裂和肢解國家的前奏。而貶損、抹黑、誹謗乃至無中生有地詆譭經合法選舉產生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又是顛覆政權的必經之路。這些年來,美國藉助互聯網的發展,希冀在俄羅斯複製它在世界各地搞顏色革命的成功經驗,有組織有計劃地不斷加大對俄社會的直接滲透,試圖通過派駐各種非政府組織,在俄各地培植反普京勢力。

使物質財富不斷增殖,是國家利益得以保障的物質基礎。為了在這方面封殺對手,美國也是煞費苦心。早在1974年,為了限制同蘇聯的貿易,美國出臺了《傑克遜—瓦尼克修正案》,禁止為蘇聯、東歐等限制移民出境的國家提供貿易最惠國待遇和政府貸款擔保。幾十年一晃,蘇聯和原來意義上的東歐早已不復存在,但法案依然沒有被廢除,貿易歧視始終發揮著作用。俄美兩國貿易從來沒有好過。雙方在能源、材料、精密儀器製造和高新技術研發等重要領域,也從沒有開展過實質性的合作。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貿易之爭還只是一個方面,更主要的是能源之爭。俄羅斯是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美國的頁岩油生產技術已經相當完備,兩國都需要持久獲得更高的石油收入。2014年俄受美製裁後,爭取更高的世界石油價格,當然是俄羅斯的優先選項。到2016年11月底,以俄羅斯為代表的非歐佩克產油國和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產油國幾經協商,終於達成從2017年起每日減產180萬桶的協議。此後原油價格回升明顯。對俄羅斯等國來說,前景繼續看好。美國也不甘示弱。2017年11月,美石油產量已達1003.8萬桶/日,接近歷史最高水平。2018年1月下旬,美國的石油產量為991.9萬桶/日,與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產量基本相當。國際能源署預期,美國油氣行業將迎來躍進式繁榮,2018—2025年,美國將在全球石油供應增幅中佔80%。

俄美兩國在安全觀上也是矛盾重重。在戰略穩定問題上,《中導條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核武器條約》這兩個直接體現兩國利益的條約正處於失衡的邊緣,兩國多次相互指責對方違反《中導條約》。圍繞《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核武器條約》的談判更是步履維艱。在反恐問題上,俄羅斯主張各國排除異見,精誠合作,強烈反對美國借合作之機對外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在網絡安全上,美國一直指責俄羅斯有“黑客”行為,2016年通過網絡攻擊干擾了美總統大選。

意識形態、地緣政治、國家利益三者是相互聯繫、相互支撐的,在實踐中則往往互為前提、互為結果。俄美兩國在這三個維度上的尖銳對立與衝撞,決定了雙方必然難以走近。在美國不放棄單邊主義謀霸戰略、不放棄地緣上擠壓俄羅斯生存和發展空間、不放棄在國家利益方面搞對抗的條件下,不管美國總統換成誰,美國對俄羅斯的“折騰”都不會停。即使一時有所緩和,也是相對的、暫時的。

(摘自《領導文萃》2018年7月下)

精彩回顧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域外|美国为何不断“折腾”俄罗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