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985、211,人生真的就輸了嗎?

掌上高考


人生要看長遠。長遠看的話,足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過程的因素,有很多很多種。學歷只不過是其中一個因素,當然,學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畢竟不是決定人生經歷的唯一因素。

除了學歷,還有家庭出身,個人顏值,這些都會很大幅度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但我要說的是,很多時候,一個人的奮鬥,不僅要看個人的奮鬥,更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趨勢,這個可以說是運氣。

還是講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吧。

我畢業於武大,我校水利專業在全國來說也是最好的專業之一了。我本來讀的水利後來轉專業,這是題外話。

我有個同學08年畢業後進入長三角某大城市(簡稱H吧)水利設計院。因為工作原因,和很多水利工程施工單位打交道比較多,經常去工地跑,設計院畫圖大家都懂的。所以認識了很多施工單位同齡人,都是80後。

H市水利施工單位有十幾家,那幾年吧(03-08)招的人,基本上都是從安徽、江蘇兩省的水利院校招的人,沒有一個是一本,基本上都是三本甚至大專。

搞水利這行的人都知道,一流學校畢業的基本上都去大型設計院,就是去水利施工單位也都是在國字頭的中建某局這些央企。

H市本身沒有啥大型水利工程,一般都是像這樣修個小水閘、泵站,或者河道整治之類的小水利工程。所以本市施工單位都是民營企業,只能算是小作坊企業,也就只能從這些學校招人。這都是事實,我也不是為了抹黑誰對吧?

這些當年進民營施工單位的同學,在08年前後基本工資也就3000多吧。我這個同學設計院一年工資怎麼說也有十幾萬,差別比較大。

按照一般規律對吧,985高校畢業的學生,和這些三本大專畢業的學生,起點完全不一樣,後面的人生很可能完全不一樣對吧?

但是人生不能只看畢業那2、3年。

這些施工單位成長空間真的非常大。因為這些私企,都是新成立的公司。剛畢業進去當施工員、質量員,在工地上待夠2、3年,把施工那一套搞熟悉以後,知道一個工程大概怎麼搞以後,他就能夠獨當一面了。

後面繼續招人進來,他本來是做施工員的,過3年最多5年,拿到工程師中級職稱,再考出一建,就可以做項目副經理、甚至項目經理了。工資可以翻一番。

這是2012年左右的事情了。

然後發生了足以改變H市水利工程系統的一個大事。因為經濟形勢不好,H市自從2011年以後,開始加大固定資產投資。當然不僅是水利方面,是整個過程方面都加大投資,包括地鐵啊、各種路橋啊,這些市政工程投資額更大。水利工程其實相對來說還小一點。但就是規模比較小的水利工程領域,因為更多國家投資進來了,開工項目越來越多。

這些私企接的活也越來越多,賺的錢也越來越多。

然後那些08年前後畢業的這幫三本甚至大專的同學,這個時候剛好都能獨當一面了。項目開多了,他們就都當項目經理了。不要小看項目經理,他就是這個項目的負責人。

項目經理一般年薪都是10萬以上,還有豐厚獎金,主要是看你乾的這個項目,合同造價規模,假如一個造價1億的項目,項目經理幹完怎麼著也有10萬以上的獎金。

以前H市水利工程項目少,大家都只能乾點小項目。自從2011年以後,接到很多大項目。於是項目經理年份好的話,一年收入都有20萬以上,比我這個設計院的同學高不少。

這是畢業5-10年以後的區別。

後來這些私企施工單位有幾個做大做強,從學校招人就不滿足於以前那些三本院校了。而是去武大、江蘇的河海大學,以及揚州大學這些學校招人了。

我有好幾個學弟學妹這兩年畢業去了某個施工單位。當然工資起步也不低,都接近10萬吧。

其中有2個學妹,在施工單位待了一兩年,和裡面的老員工項目經理結婚了。女方是985高校畢業,男方當年畢業的時候只不過是江蘇一個三本院校,但是人家在這個公司混了快10年,收入也有了,房子也買了,你一個985高校畢業的又怎麼樣呢?

這都是我這個同學真實的人生經歷。是咱們在一起喝酒的時候他告訴我的。

通過這些真實的人生經歷,大家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

第一,985高校當然要比三本大專好,這是肯定的。剛畢業的時候同等條件,985高校畢業生起點肯定更高,正如我這個同學當年畢業收入比那些同齡人高多了。

第二,人生的經歷,是一個動態過程,後面怎麼發展,和你是不是畢業於985學校沒有直接關係。

尤其是這個故事裡面幾個畢業於三本,只能去私企小公司,但做到項目經理的同學。他們後來和公司一起水漲船高了。靠的是什麼呢?

靠的是自己努力,他如果不努力,做不到項目經理;但是更靠國家政策,沒有國家政策,這些小私企拿不到項目,也沒法做大做強。

所以一個人的人生啊,既要看自己奮鬥,也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趨勢。你趕上了好時候,就可能一下發達。

試問,要是我這個同學當年沒有去設計院,而是去了這些私企,是不是能更快做到項目經理?畢竟他能力更強啊,無論是學歷和是學習能力,應該比那些畢業於三本院校的同齡人發展更好吧?但是他畢業的時候怎麼可能去這些前途不咋樣的小私企呢?


因此啊,人生要看長遠。考上985只不過是人生一個階段的成功,並不代表你以後的人生一定會比三本學校畢業的人更好。

當然,這也並不是說考上985就不重要了。畢竟你剛畢業的起點肯定好於那些三本學校畢業生。

只能說人生是一個連續的馬拉松過程,人生很長,每個階段都要努力。考上了985不要沾沾自喜,以後要更加努力;考不上985說明你起點就比人家低,以後更是要努力。


梁鵬飛


我們中絕大多數人經過小學初中高中十二年寒窗。

打敗一批批的同齡人,最後考上985/211的大學。

在升學宴上,親友和長輩的祝賀讓你覺得自己儼然成功人士矣。

但是,今天,我要來給來自985和211出身的旁友們潑冷水。

目的不是宣揚讀書無用論,而是想讓高等學歷的大家放低姿態,更加拼盡全力。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985/211的文憑就是你人生最最輝煌的時刻。

這個時代,會讀書不代表成功,學歷高也不代表成功。

大學畢業生與成功人士之間更是風馬牛不相及。

多少985和211的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之後,進入寫字樓的格子間。

開始了擠著地鐵,朝五晚九、全周無休的苦逼生活。

社會發展到這個階段,更是有人提出了“底層階級”新的定義:所謂底層階級,不再是建築工地上扛水泥搬磚的民工,而是寫字樓裡吃外賣的白領們。

你們來自同樣的大學,但是你們有著不同的命運和未來。

你費勁千辛萬苦考上的985,發現你的同學們不僅學習好,而且家庭條件好,性格好,顏值高,見識廣。

大學裡太多這樣的事情,你來自小地方,以全縣第一的成績考上985,開學那天,全村的鄉親們為你送行。

你發誓一定要出人頭地,報答家鄉。到了學校,發現你的同學們來自大城市

他們的見識淵博,談吐不凡,能歌善舞,琴棋書畫運動強。而你只是高考那張卷子答的還不錯。

畢業之後,同學們繼承家族企業,自費幾十百萬出國深造,爸媽幫忙聯繫到優質單位,或者憑藉著出色的交際能力留校工作

而你走上社會無依無靠。這時候,你明白了:

原來你以為你和你的大學同學是一樣的,其實人家只有高考成績和你一樣而已。

高考完你壯志凌雲如初升的太陽,大學讀完感覺自己是個廢柴。

進入大學時,你定下目標GPA要拿多高,參加什麼社團,交多少朋友,對於大學生活充滿信心。

結果經過幾年的大學生活的磨礪,你只求老師 行行好,上課不點名,考試不掛科,能夠順利混個畢業證。

高考是你人生中英語詞彙量最豐富的時刻,也是你最充實的時刻。

你享受到寒窗付出的艱辛得到的一個滿意的高考分數和一個精緻的大學錄取通知書。

進入大學之後,你發現你開始患上了“間歇性努力,長期喪失性混日子”的癥結。

早晨的課起不來,下午的課想打瞌睡,吃早餐的頻率甚至低於大姨媽的頻率。這就是你的大學生活。

你慶祝校慶的樣子暴露了你是個loser的身份

每年校慶的時候,你都雞血滿滿的刷屏,生怕朋友不知道你是貴校畢業。

你總是以你的大學母校為榮,卻遲遲沒有實現入校時校長在開學典禮上說的“明天**校以你為榮”。

直到工作數年,你還想依靠你是某校畢業生來哄抬自己,這樣的你是失敗的。

你想一想,當你還在校園的時候,每次校慶,你都是大中午睡眼惺忪的躺在大學宿舍的床上。

刷一下朋友圈,發現你的好友都在為母校送祝福,你也立刻跟風,發一條母校生日快樂。

可是,你在上課的時候,老師總是說起那些知名校友們上課時的狀態,老師從來都是以教過這些知名校友為豪。

而你,畢業三年後依然靠轉發祝福母校生日快樂的朋友圈來試圖證明自己師出名校。

好牌打爛和爛牌打好

很多人會困惑,高中同桌那小子整天不務正業,喜歡穿潮牌的敗家子。

讀了個三本末流專業混了幾年出來現在做原創服裝居然開上了寶馬X6。

大學同宿舍的男生打了四年DOTA,畢業後父母直接給他弄進了公司管理層,上次看年輕企業家回校講座。

他居然穿著西裝,一連串雞湯把在場小女生迷的神魂顛倒。

而自己卻擠著地鐵,每天面對甲方爸爸的連環奪命call加臭罵還得賠笑臉。

要知道,每個人出生就底牌不一樣,你想成功的前提是你把一副爛牌打好。

很多人天生就有一首好牌,在幾率上你有可能贏他,但是你需要加倍努力。

開篇也說了,不是強調讀書無用論,讀書很重要,但是985和211不是你有恃無恐的資本。

因為人生是一場馬拉松,985、211只是一個補給站


旅日


我是一個小城市的人,高中時眼界完全跟不上,高考前看到的還只是一本、二本、專科的區分,僅僅對985、211有個模糊的印象。只是單純的學習,高考考了普通的一本,才發現,985、211高校怎麼那麼好,獎學金也高,老師也牛,各種設施都特別漂亮,自家高校連個圖書館也只有兩層,看著就寒酸…

網友一:

我本人第一學歷是“天津廣播電視大學一輕工作站,國際貿易大專班”,您一眼就能看出非985、211學校。這個第一學歷無疑對我有負面影響,最直接的莫過於求職時比別人機會少了。更麻煩的是我之前還認為別人除了會考試別的都沒啥……走入社會,我逐漸認識到還有其他機會可以改變命運,比如:大學畢業之後通過考研提升自己;再比如通過工作業績證明自己,兩條都是正路,選哪個都成。

生活中很多人,無論在哪方面發現問題之後,不是正視現實、分析原因,而是怪這怪那的(因為第二種方法比較省力),持有這種態度的人在大學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很多時候課程脫離實際)、自己也不努力尋找方向,混夠幾年之後得到畢業證,走出校園自然會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於是就開始怨恨社會。這種人走到哪兒怕是都不會太痛快,跟哪兒畢業的關係不大。正視現實,是進步的開始!

網友二:

不得不說能考上985,211的學生很厲害,但是他們的厲害只能說明他們的應試能力比較強,並不能說明他們在所有的層次都優越於你。名校絕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個人才是成就一件事的關鍵所在,但是個人在哪裡,站得多高,看得多遠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啊,大多數人犯的錯誤就是,覺得名校不是決定因素,那就什麼因素都不是,完全忽略掉名校,不覺得不正常嗎?世間很多事情的影響因素並不是全有或全無。而是或多與或少。

見過太多人在否定比自己優秀的人不過爾爾,但是否能證實一下自己在低一點的平臺能有超平臺的成績呢?有些人愛吃酸葡萄,你愛吃,但別把皮吐別人身上,名校裡面,什麼樣的人都有,抱著不同的目的在過日子,但一定不要以為這是常態,常態就是比你厲害的人往往比你更努力

網友三:

馬雲杭州什麼學院畢業的,人生輸了嗎?有人可能立刻反駁馬雲是人人都能成的嗎?又不相信奇蹟,不相信人生的特例,卻又想與眾不同活的瀟灑。985,211不知道成為多少人放棄自我追求的藉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人,每個人的天分天賦也不一樣,為什麼要拿一個特定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二三本的覺得一本的人生贏了,普通一本覺得重點一本的人生贏了,211覺得985的贏了,985的覺得外國名校的海歸贏了……如此循環下去終點在哪裡?誰贏了誰又輸了呢?

網友四:

名校出來的學生不一定就很出色,頭幾天去一家公司面試,來自哈工大學生,表現也很一般,緊張,語無倫次,突出不了重點,在他們看來,他們只是比一般的學校學生學習能力強一點,在我周圍,學習好的基本都是書呆子,所以不能一概而論,馬雲,王健林,哪個都不是985出來的,也不能否認人家現在成功的人生。

網友五:

985、211這些學校的資源,環境,氛圍都是那些二三本院校比不上的。雖說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但是學校的實力在那擺著呢~並且,你看看每年畢業季的招聘會,985、211都是一些知名公司什麼華為,聯想啊……來招聘,而我所在的二本學校只有一些不知道哪裡來的公司來招。優秀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會變得更優秀。

久而久之,差距就明顯了,不是說上不了985、211人生就輸了,只要你有一顆上進的心,你還是會很成功的,只不過你的起點比別人低,你要走的路比別人多一段甚至更多。但是你要知道,在一個不優秀的環境裡變優秀比在一個優秀的環境裡變不優秀要難的多!


英文主播皮卡丘



首先,承認影響,正視現實。

我本人第一學歷是“天津廣播電視大學一輕工作站,國際貿易大專班”,您一眼就能看出非985、211學校。

這個第一學歷無疑對我有負面影響,最直接的莫過於求職時比別人機會少了。

更麻煩的是我之前還認為別人除了會考試別的都沒啥……

走入社會,我逐漸認識到還有其他機會可以改變命運,比如:大學畢業之後通過考研提升自己;再比如通過工作業績證明自己,兩條都是正路,選哪個都成。

生活中很多人,無論在哪方面發現問題之後,不是正視現實、分析原因,而是怪這怪那的(因為第二種方法比較省力),持有這種態度的人在大學裡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很多時候課程脫離實際)、自己也不努力尋找方向,混夠幾年之後得到畢業證,走出校園自然會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於是就開始怨恨社會。

這種人走到哪兒怕是都不會太痛快,跟哪兒畢業的關係不大。

正視現實,是進步的開始!!!

其次,找到出路,需要戰略眼光

由於大學之前都是應試教育讓我們失去思考方向的能力,上初中是為了能上高中,高中三年的準備則全是為了高考,考上大學就萬事大吉……

在此期間,由於各方面的壓力我們無法對自己的前途作認真的思考和回顧,更談不上用戰略眼光分析問題。

上到大學之後發現自己也喪失了提出“我是誰?”這樣問題的能力,而且即使提出也未必知道去哪兒找答案,怎麼找答案。。

所謂戰略眼光,我個人理解就是有全局觀,把目標不僅僅侷限於畢業之後找工作,而是更長遠的發展,是思考人生路應該怎麼走。

擁有戰略眼光也許需要如下幾步:

A.制定戰略目標。比如:要成為本領域具備影響力的專家,在XXX公司達到XX位置,那麼我應該在大學裡做哪些準備?進入社會應該做哪些準備?

B.找到標杆人物。參考他們的成長曆程,從中找到值得自己借鑑的地方,比如:有幾個當代著名人物不是名校畢業,事業也都挺成功。他們的路是什麼走的,能給我怎樣的借鑑?

C.為自己制定切實可行的前進步驟。“挾泰山以超北海”這事兒咱們確實是做不了,為自己的方向制定具體的計劃還是可以做到的。

舉個例子:

“進入自己很喜歡的公司”在很多人看來不可能。

我曾經見過,某位年輕人小A在脈脈和赤兔等社交工具中,與目標公司的人進行很好的互動,不到半年就為自己贏得去公司面試的機會。

要知道他去面試的是一家非211、985不收的公司,他本人至少在畢業學校這點上就不符合要求。

最終,小A憑實力進入了該公司。

當然,如果您認為應該再去考個學歷,讓自己更有優勢,我覺得也不錯。

很多時候並不是不努力,只是努力的方向不對而已。

第三,結合客觀條件提升自我

大專畢業之後的第8年(2005年),我通過全國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就讀北京郵電大學工商管理專業,2008年畢業。畢業後,我從相對差的位置轉變為相對好的位置,機會比同齡人多了一些。

讀MBA時,有位同學的話我一直記到今天,他說:“每個人都像是個有各種缺口的輪子,上學就是為了把缺口補上,讓前進路更加順暢!”此話對任何階段上學的人都應該有用。十年前說這話的同學,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的目標,踏實地走在追尋幸福的路上。

有困惑是好事,藉此可以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沒困惑往往是因為已經年紀大到無法提升。

分析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努力的方向,結合客觀條件不斷向前,也許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可以讓自己活的更加自如些。

考不上985、211,對你我的人生確實有影響,這個不假。但是也並非一切盡毀。

人生是場馬拉松,起跑慢了一些也不必放棄比賽,前面的路還長!


張大志leo


有人說:本科讀很差的二本,客觀來說,“985”提供的資源和視野遠遠高於普通高校,師資、教學、留學機會自不用說,就連身邊的同學也一個比一個牛。

  感覺像生長在了竹林裡,即使自己所知很有限,長不成又細又長的竹子,和他們相伴,最起碼能更好地成長,比荒野裡一株樹苗要長得好。但也得安慰安慰沒讀這樣的大學的人,只要努力,還是有機會來體驗一把的。不管怎樣,都是要努力的。

還有人說:

@茯三苓

我的高考分數很尷尬,上不了一個好的“985”。為了上“985”我去了一個很偏遠很小的城市。4年後大學畢業了,那些在大城市生活的不是“985”“211”的同學待遇比我好。

也有人說:

  @李先軍

  努力比學歷更重要!我三本院校畢業,農村工作6年,期間公務員考試上過地稅由於沒到工作年限沒走,滿六年後考調進區最好的一所小學,發現裡面幾乎囊括了初中以上博士以下所有學歷層次。但細觀之出眾者無疑是最努力者。

  985、211會決定人生起點,努力程度會決定人生終點,特別是大學畢業後的努力程度。

那麼,“985、211”真的就能決定人生嗎?

考不上985、211,人生真的就輸了嗎?


掌上高考


不是,主要看自己的發展,別的不說,985大學還合併過專科呢,所以誰也別看不起誰。

東南大學合併過南京交通高等專科學校,中南大學合併過長沙工業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大學合併過重慶建築高等專科學校,湖南大學合併過湖南省計算機高等專科學校,華東師範大學合併過上海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塔尖


不是輸了,只是如果你要贏就要比他們付出加倍的努力罷了……

985、211這些學校的資源,環境,氛圍都是那些二三本院校比不上的。雖說找工作的時候大家都是從零開始,但是學校的實力在那擺著呢~並且,你看看每年畢業季的招聘會,985、211都是一些知名公司什麼華為,聯想啊……來招聘,而我所在的二本學校只有一些不知道哪裡來的公司來招。優秀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們會變得更優秀。久而久之,差距就明顯了,不是說上不了985、211人生就輸了,只要你有一顆上進的心,你還是會很成功的,只不過你的起點比別人低,你要走的路比別人多一段甚至更多。但是你要知道,在一個不優秀的環境裡變優秀比在一個優秀的環境裡變不優秀要難的多!

我現在是深有體會。不要被那些心靈雞湯所洗腦。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腳踏實地的去做。起點低沒關係,比別人多努力就好了,就怕你早早地給自己宣判了死刑。暗無天日的混日子。只要你自己不放棄,成功的終究會是你!


過客惆悵葉飄零


現實社會玩的是圈子。教育,人們非常推崇書本的作用,但絕不是侷限在書本上。講個語言的例子,中國人說中文,而且有若干種方言,可能一個人要學一輩子也學不完。全學下來可稱得上漢語專家!但是放眼世界,還有至少幾百種的其他人種說的語言。你只會中文,到別的國家沒法跟人自由交流,所以你漢語專家也就擺不了譜了。要想跟別人交流,就得從頭學起。這暴露了人的眼光遠近,眼界寬窄,思維的寬泛與狹窄。所以,知識,絕不是侷限在書本上,課堂上!老師也更不應該照本宣科!應該更多地引導學生興趣和指導學習做事的思路!985,211的學生肯定是各學校的拔尖生,但是就目前的應試教育而言,也存在臨時能抱住佛腳的學生,一天睡三五個小時,其餘時間就是做題,堅持三五個月就上去了。而上去之後,繁雜的課程,以及麻煩的各種事務,會讓部分學生能過就行的想法,並不會將各種課程融會貫通,而且學校與企業脫節的情況一如既往地存在。所以,所謂這類學校的畢業生高層次,也就是入門門檻高,沒什麼實際意義。但是資源就向這些人傾斜,你沒什麼好辦法。其實好專業比好大學重要,一所大學,個個專業都好,那肯定是徒有虛名的!


Jetta98


看情況,如果真的這麼覺得你就真的輸了。

學習從來都是講究持之以恆,你高中好,說明你初中學得好,你大學好,說明你高中學的好,你現在在什麼學校只能證明你上一個學習階段是否努力,同樣畢業以後拿到的學位證畢業證也只能證明你大學學的怎麼樣,到單位上都不需要看成績看你的操作水平專業知識很容易就可以確認大學你有沒有荒廢。

我高中的時候老師說大學就是天堂,你可以想幹什麼幹什麼,只要你高考考到一個好大學。但是大學僅僅是你人生的開始而已,我身邊有重本的,也有普通一本二本,三本本科的同學,我見過在重本一天玩遊戲的,也見過二三本專科努力學習的,且不討論為什麼他們現在才努力的問題,如上我所說人都是惰性的,而學習又是一個持之以恆的東西,任何階段都不應該放鬆,該學學該玩玩才是正確的態度。

目前國內大學教育存在兩個問題,一就是學生、家長乃至社會整體認知幾乎都認為大學就是為了畢業證學位證,學到什麼不重要,因為畢業之後幾乎很難找到對口工作,所以專業課甚至不如馬哲毛概這類公共課有現實意義;二就是國內大學進去難出來容易,導致社會出現大量高學歷“無用”人才,曾經看過一個調查,八成文科畢業生(如會計、法學等等)做了文員秘書銷售,六成理工科畢業生從業於與計算機有關的職業,和自己所學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而他們上大學的目的就是這些崗位需要本科生。

說了這些,雖然有些雜亂,但是樓主,在哪裡都要努力學習到可以謀生的本事,初入社會學歷的確很重要,但是在社會中的時間越久你就會發現學歷是重要,但是沒那麼重要,你也許會因為學歷不如985,211而多走一段路多付出努力,但是人生那麼長,短暫的落後並不代表就輸了,與君共勉。


他們都叫我範老師



馬雲杭州什麼學院畢業的,人生輸了嗎?

有人可能立刻反駁馬雲是人人都能成的嗎?又不相信奇蹟,不相信人生的特例,卻又想與眾不同活的瀟灑。985,211不知道成為多少人放棄自我追求的藉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人,每個人的天分天賦也不一樣,為什麼要拿一個特定的標準來衡量自己?

二三本的覺得一本的人生贏了,普通一本覺得重點一本的人生贏了,211覺得985的贏了,985的覺得外國名校的海歸贏了……如此循環下去終點在哪裡?誰贏了誰又輸了呢?

確實,就普通人來說,如果要靠文憑去吃飯的,肯定普通院校和重點院校文憑有高低之分。我們在抱怨不公平的時候是不是也想想初中高中那些比我們優秀的人是不是很早就比我們付出更多?但是所有人畢業都要靠文憑吃飯嗎?不是,要幹實事的地方總是要看實力的。再要說學校不出名機會都沒有,難道那些在名校墮落無所事事畢業的同學會永遠被人留用嗎?

是金子總是會發光。我相信這句話,我還要加一句,機會還是要自己把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