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就偷懶

下午就偷懶

我們大多數人對於在下午兩點左右沒動力幹活已經司空見慣了。不管這稱之為‘午餐眩暈’或‘午間低潮’,這種來自大腦壓倒性的困頓感使得你只是盯著顯示屏走神兒,並開始想著要不下午去一趟星爸爸?

一項新研究從另一角度給予瞭解釋:一切都關乎“獎賞”。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大腦專注於尋找獎賞:獎賞能帶來動力,讓人們 在午休後能繼續工作。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這裡的“獎賞”指的是啥。你可以說我們早起,去上班,完成每日任務等做各種事的原因都是為了獎賞——那些使得我們努力實現、爭取、學會、成就以及改變的一切。大腦生來就會幾乎把所有時間放在關注各種獎賞上。但正如這項研究所示,這種對獎賞的追求的程度在一天內會有起伏。

研究人員利用 fMRI(功能性核磁共振影像技術)掃描了一小組志願者在三個時間點(早上10點,下午2點,晚上7點)的大腦活動,並專注於他們腦部“獎賞機制”的活動。他們發現腦部一個稱之為‘左側豆狀核(left putamen)’的區域,在上午和晚上的活動最頻繁,在午後則最為安靜。左側豆狀核區在獎賞處理和獎賞預期中發揮重要作用,並且這個研究也揭示了它的腦頻在早上和晚上早些時段會達到峰值,但在下午2點左右處於低谷。

研究者認為腦部的變化在於大腦對什麼時候能預期“獎賞”存在“預測誤差(prediction error)”。獎勵預期值的低潮在上午和晚上,所以需求獎賞的動力會更高(也就說當你認為得到什麼的概率比較低時候,你會願意花額外的精力來得到它)。預期值在中午達到峰值,因此這時候就失去了努力的動力。預測誤差階段有著重要意義——因為我們的期待值和實際會獲得獎賞並不一致,所以我們才想在這段時間內學到或完成更多的事情(這只是我們大腦裡許多矛盾之一呀)。

雖然這個解釋是基於推測,但這種感覺你應該早就習以為常了。吃個豐盛的午餐來加點血糖,或者早上連灌上三杯咖啡後中午的空虛無力,都會讓你懂得為什麼最好不要中午去完成需要做的大項目了。

關注“腦遊記”,來份“腦餐”營養吧。

下午就偷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