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買了一雙3000塊的鞋子」

導言

生活不會因為多買了幾個貴包包,多穿了幾件貴皮衣,多抹了幾層貴精華,就收穫了更好的人生。

先來個身邊的事例

我的一個在深圳南山科技上班的朋友,每個月工資大概只有一萬五左右,他的妻子在關外工廠做文員,收入4500左右。最近我們在一起喝酒 的時候,他在跟我們談起了他的苦擾。

“我覺得我老婆太能花錢了,她前天花了三千買了一雙高跟鞋,花了兩千買了護膚精華。我算了一個,一年下來,還有買一至兩個上萬的皮包,基本無剩餘。”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經典01,火花接近了菸屁股。

"你老婆那麼漂亮,值得啊,想要好看,那當然要燒錢的,作為哥們,我就要批評你了,你應該多賺錢,而不是讓你老婆少花錢。"一個朋友批評道。

“男人負責賺錢養家,女人負責貌美如花。你真是的。”一個女性朋友也在點道點道著。

“她買了一雙3000塊的鞋子”

網絡配圖

確定,以上的話,我們在生活中聽了不知多少次了,甚至已經成立了現代80,90後的一個標準的生活原則。淺白來說,“我負責賺錢養家,你負責貌美如花”已經成為了,流行於全國的雞湯。

那個抱怨的朋友細說起來的話,他老婆的確是省吃儉用省來的錢,去買奢侈品,花的也是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甚至用信用卡等提前消費也要達到那個水平。

在深圳的節奏與壓力不用我多說,全國都有共識,那個男性朋友,也是天天加班和去加班的路上才能維持這現狀。其實他的話還沒說完,後面的意思,我們也能猜得到,他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即使她花的錢是自己辛苦賺來錢的買的奢侈品,也沒有花他的錢,但是因為自己賺得不多,還要花超出自己生活水平的物品,無形間伴侶的倍感壓力。

之所以舉出上面這個例子,其實細想下來,也僅僅是消費的觀念有異,才產生分歧,甚至追根到底,跟男女也沒什麼什麼直接的關係。

“她買了一雙3000塊的鞋子”

看到這裡,我估計輿論就開始來了。因為只要涉及到男女消費分配與收入的話題,那肯定有人來帶節奏了。

現在開始分陣營了,據我上網多年的經驗,網友評論開始一邊倒了,他們的觀點大概會是這個意思:

與其在這抱怨,不如想想怎麼多賺錢。

自媒體興起的時代,那些知名的大V之類很厲害,非常厲害,厲害到她們可以幾千字上萬字的案例去證實,她們的觀點是正確的,有價值的。

比如說:“會花錢的女人,才會賺錢。

這個結論很詭異,既不嚴謹,又經不起推敲。

花錢跟賺錢有必然的因果關係嗎?這本來就是兩個不同的行為,你要說二者之間有聯繫也行,說沒任何關係也沒什麼錯吧。

“她買了一雙3000塊的鞋子”

有些女人會跳出來,指著我罵,大聲地說:自己賺錢自己花,憑什麼說我敗家

這話沒錯,但不嚴謹。只是買得起與買不起的概念不明確。換個性別來說,如果你丈夫只有幾千塊工資,但他可以花幾千買數碼產品,每個月花完錢買衣服行頭等,你還能理直氣壯的說,別人自己賺錢的錢有權怎麼花嗎?

這不分男女的好不好?

什麼叫買得起

有能力購買就叫買得起,不會因為買某產品,也影響到其他開支甚至生活質量的,才叫買得起。

但是,想要的東西,就要當時必須買下,我估計全中國也沒幾個能做得到,歸根到底,人生真的有什麼消費品是不能錯過的嗎?如果錯過了就會死去?

用消費來體現人生價值,完成自我是最荒謬的。

有個同事經常不經意地對我們說,唉呀,今天做個了頭髮花了一千六塊,昨晚買了個包包兩千五,當我們沒投以發光的眼神,她就顯得失落,但我們的眼睛真的發不了光,因為她已經結婚了,他丈夫也是我們公司的,他們二人的工資都經我手。工資不多,那也是辛苦錢,跟消費完全不對等的。

“她買了一雙3000塊的鞋子”

人生實現價值不是看你買了什麼,花了多少錢,穿了什麼牌子的衣服,而是看你對社會做出了什麼,產生了哪些價值。

幸福是多元的,我沒資格批判這些現象,但我同時也知道,無論是午後三兩人小午茶,看書分享,輕鬆交談同時也是幸福的一種。但是如果說女人的幸福只有被支持,縱容,甚至什麼都說不得,那自能顯得你就是個弱者,弱者都是缺乏自信,怕被人說出刺痛內心那層玻璃的。

不要被這些包裝得富麗堂皇的毒雞湯騙了,月賺個幾千,花起來大手大腳,過著拆東牆補西牆的生活,還美名說,對自己好,愛自己。人生真的會因為你買了幾個貴包包,皮衣,鞋子,抹了幾層貴精華,就是更好的人生了嗎?

外在的資本不能體現你什麼,也肯定不了你什麼,只有你做了什麼。

我說的僅針對於已婚,或即將步入家庭的女孩,因為基本的責任與義務,所有人都是不分性別的。除非,你僅僅是玩玩而已。


喜歡的,請點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