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72年!昌吉80歲老人用一把剪刀描繪新疆故事!

“剪紙對於我而言,有著獨特的魅力。”在新疆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光明社區,80歲的郝憲義老人日前在他的工作室內接受採訪時,還在忙著做剪紙。

72載鍾情剪紙

結緣72年!昌吉80歲老人用一把剪刀描繪新疆故事!

“我每天在家必做的事情就是剪紙。”郝憲義老人說,就算逢年過節子女在家時,他也會忍不住呆在自己的房間“剪兩下”。

郝憲義老人告訴記者,幼年時,他的奶奶是出名的剪紙“高手”,奶奶剪的人物、花鳥、樹木等剪紙圖案都讓郝憲義愛不釋手。

“即使現在,我也記得奶奶教我剪的第一個作品。”郝憲義老人告訴記者,剪紙圖案是猴子吃桃。“當時覺得剪紙太有趣了。”8歲時,郝憲義跟著奶奶學起了剪紙,這一結緣,就是70餘年。

退休後,郝憲義老人有了更多時間剪紙,從那時起,老人開始在剪紙世界“廢寢忘食”,家裡到處是剪紙和繪畫底稿。老人笑言,有時候老伴怕他剪紙太累,會硬拉著他出去走走。

一把剪刀“講”新疆故事

結緣72年!昌吉80歲老人用一把剪刀描繪新疆故事!

走進郝憲義老人的工作室,牆壁、門窗上到處張貼著他的剪紙作品。描繪長征故事、講述民族團結、反映和諧新疆,一個個新疆故事躍然紙上。“我更喜歡在剪紙的過程中創作,讓作品與時俱進。”

今年7月初,郝憲義老人創作了一幅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的剪紙作品,前後花了數月時間。記者看到,作品中航天飛機、地鐵、高鐵等元素,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豐碩成果,幾名身著各民族盛裝的民眾敲鑼打鼓,凸顯出和諧安寧。“一幅作品剪出來可能只需要幾天,但是構思需要數月的時間。”

2013年,郝憲義老人被評為昌吉回族自治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如今,郝憲義老人的作品已逾萬幅,《各族人民喜迎奧運》《最美的還是我們新疆》《56個民族慶建黨》等多幅剪紙作品在國內外剪紙大賽中獲獎,僅獲獎證書就有50餘個。

剪紙藝術傳承不間斷

“我要把剪紙藝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熱愛剪紙的人,把剪紙藝術發揚光大。”郝憲義老人說道。

在過去的十餘年間,郝憲義老人用行動踐行著“傳承”。他先後舉辦了免費剪紙培訓班,深入社區、學校、養老院講授剪紙技巧。如今,他還有了自己的工作室。郝憲義老人說,他培養的剪紙愛好者約有三四百人,最小的4歲,最大的有80多歲,有的學員跟他學習了7年之久。

在郝憲義老人眼中,最讓他自豪的徒弟就是外孫女和老伴。郝憲義老人告訴記者,他的外孫女如今在德國,也是一名剪紙大師。在他的影響下,外孫女4歲起就能按照自己的繪圖剪紙。“4歲時她就剪了一幅《喜迎丙子年》,我特別驕傲。”

郝憲義的老伴李金花現在也成了剪紙藝術家。“我剪紙也有十幾年了,剛開始為了給他幫忙,慢慢也就喜歡上了。”李金花老人在說話間隙,一個剪紙蝴蝶便躍然紙上。

如今,郝憲義老人和老伴合作的作品越來越多,“我負責畫,她負責剪,我老伴現在也拿了幾個證書了。”話語間,老人滿是自豪。

現在,剪紙已經成為郝憲義老人的習慣,他說,這些年,他還保留了3000餘幅的剪紙創作底圖。“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把精髓保留下來。”(耿丹丹 肖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