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東協國家有能力、有智慧達成共同遵守的地區規則

8月2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新加坡出席中國—東盟(10+1)外長會。會議的最大亮點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形成了“南海行為準則”(COC)單一磋商文本草案。這是繼去年8月“南海行為準則”框架在菲律賓馬尼拉獲正式通過之後,COC磋商取得的新的重大進展。

王毅說,這好比中國和東盟國家一起建造一所房子,過去11個國家可能有11種設計方案,現在我們不僅統一為一個設計方案,打好了基礎,同時我們還建起了四梁八柱。“下一步,我們將進入具體案文磋商,只要沒有外界的干擾,COC磋商將會加速向前推進。”

南海局勢在經歷所謂“國際仲裁案”和美國攪局導致的曲折動盪後,去年以來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呈現趨穩向好的態勢,中國與菲律賓圍繞爭議問題體現的務實和諒解精神是推動這一趨勢重新生成的重要動力。

但是,在南海地區仍有不穩定的潛流在湧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美國把中國確定為首要海上戰略競爭對手,表現出單獨和會同其盟友夥伴更深介入南海局勢並在西太平洋海上加強針對中國的戰略部署的動向。

中美戰略矛盾正在成為包括南海地區在內的西太平洋海上核心矛盾,雙方發生正面摩擦和衝突的風險不可小視。

但南海地區存在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議是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之間的事,要靠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協商與談判,在保持總體和平穩定的大環境下逐步解決。

南海問題絕非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的全部,大家都需要南海地區保持和平穩定,不希望因彼此爭議的升級和外部介入的深化打破了相互交融與合作的大勢,這一點是非常明確並且壓倒一切的,也是COC磋商不斷取得積極進展的根本原因。

一些域外國家也許不會料到,它們出於各種各樣的私利試圖介入南海局勢、打著反對“軍事化”的旗號在南海施行軍事化的舉動,恰恰在促使中國與東盟國家以更加嚴肅、認真的態度推進COC磋商。

隨著COC磋商的推進,其勢必觸及更加敏感、核心的內容,難度也會進一步上升。這裡面,時間表和約束力的問題可能更為關鍵。

需要始終明確的是,COC磋商不僅使中國和東盟國家在南海問題上有望建立一個對大家都具約束力的規則框架,而且這一磋商本身就是不斷加深相互瞭解、增強彼此信任的對話過程,這個過程值得各方珍惜,並且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均衡反映各方關切。

同時,中國與東盟國家不應侷限於磋商COC本身,而是可以同步推進互利合作的努力,以實際行動踐行大家均予以認同的“雙軌機制”,即有關爭議由直接當事國通過友好協商談判尋求和平解決,而南海的和平穩定則由中國與東盟國家共同維護,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有效管控和妥善處理具體爭議。

當然,COC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長遠來看,發揚包容與創新精神,由易到難地嘗試開展海上共同開發和務實合作,攜手推動南海區域治理,也應是本地區國家有所著眼的。

事實將會證明,中國和東盟國家完全有能力共同維護好南海和平與穩定,完全有智慧達成一份共同遵守的地區規則。

2018/8/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