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過海來看你,要的是陪伴,不是傷害!

漂洋過海來看你,要的是陪伴,不是傷害!

節目主持人王喬帶著7歲的女孩小蘋果,前往俄羅斯基洛夫尋找常年工作在那裡的爸爸,準備在新年之際給他一份特別的驚喜。

冰天雪地的異國,兩人在得知沒有航班的情況下決定乘火車前往基洛夫,而此時離當天最後一趟火車開動只有三個小時,王喬和小蘋果需乘輕軌、轉地鐵才能從機場轉到火車站。無數次走錯路,無數次詢問,拼盡全力與時間賽跑。那小小的孩子拖著行李箱為著見爸爸的心願而奔跑。生活就是這麼戲劇化又悲劇化,兩人正趕上看著火車和自己擦肩而過。在氣溫零下35度的車站,崩潰的小蘋果放聲大哭:“我要找爸爸,我今天就要找爸爸”。

哭泣中睡著的娃娃在第二天晚上的列車上又哭著要媽媽。為了這場團聚,七歲的小蘋果,跨越6000多公里,經歷了寒冷、奔波、分別、思念的重重滋味,迎來了在異國他鄉的那場新年團聚。

我不知道,這場公開的團聚後,他們是怎麼告別的。6000多公里的路途,小蘋果是怎樣回到那爸爸常常不在的家的。回到沒有爸爸的家,回程的路,小蘋果,你哭了嗎?

這是一檔綜藝節目《星星的禮物》中的一個故事。我的女兒看得入神,我看著她,再看看小蘋果,我落淚了。

漂洋過海來看你,要的是陪伴,不是傷害!

我想起我和女兒留守的日子。在她六歲之前,我帶著她在假期時前去上海和她爸爸見面。那時還無高鐵可乘,主要是大巴。最難的一次去時沒有座位,我抱著她坐在大巴後門的臺階上,一路搖搖晃晃了8個小時。回程途中服務站休息,她要吃方便麵,水沒開,稍等了會,大巴就已經發動,差一點帶著我們的行李拋下我們母女。

團聚歡欣總短暫,歸途心傷路漫漫。萬家團圓時,孤獨的人無論身處哪裡,總會渴望團聚。於是我們才會跨越千山萬水尋找親人。

相信電視機旁,感動落淚的一定不止我和我的女兒。這樣的新聞太多:

兩名留守兒童藏身大巴車底,跟著大巴顛簸3小時,來到90餘公里外的鄰縣。目的是去找在外地打工的爸媽。

9歲的男孩,因父母外出南方打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父母經常寄錢回來,手裡有錢的他自己買張車票,獨自一人南下找父母。

8名留守兒童相約走路進城找父母,途中迷路深夜流浪街頭。8個孩子中年齡最大的12歲,最小的才6歲。

漂洋過海來看你,要的是陪伴,不是傷害!

可是,這是有形的分離,孩子還有思念,還有尋找爸媽的渴望支撐,而有一種分離,比時空的阻隔更可怕。

果果的爸爸工作很忙,電腦電話是他形影不離的愛人。他在家時,打電話,玩遊戲,就是不陪孩子。孩子纏著他去公園玩,他說,上一天班太累,找媽媽去;孩子去練球,有教練陪,孩子生日,沒人影,也沒個電話。他在這個家裡存在的最大的意義是管孩子,手段只有一個:打!孩子怕他畏他躲避他,有他的地方,孩子總會盡量減弱存在感,有機會就逃開。

於是,他就像是家裡的租客,看似與孩子日日相守親近無比其實卻冰凍三尺,心隔萬里。

他在客廳看電視,孩子斂聲屏氣躲進自己的小房間,在網上和同學聊天,稱爸爸為“老不死的禍害”。

網絡2016年青少年出走報告稱:親子矛盾是孩子離家出走的罪魁禍首,是最大的威脅。而其中,忽視、諷刺,打罵、專制的父母更面臨孩子的高出走率。

當父母在身邊,離家出走的孩子,奔的不是父母的懷抱,親情的溫暖,而是逃離父母的忽視、嘲諷、打罵和專制,他們拒絕溝通,踏上茫茫未知路的勇氣更讓家長悲哀。在這個塵世中,父母本應是孩子哭泣時的懷抱,是孩子養精蓄銳,奮勇前行的大本營,他棄營而走的絕望讓家長震驚。

新年要到了,親愛的爸爸媽媽,你陪孩子了嗎?多陪陪孩子吧!

讓他們哭的時候要找媽媽,難過的時候有爸爸抹去眼淚,或者想你的時候穿越千山萬水,漂洋過海來看你。而不是,你在他身邊,卻如遠在天邊,甚至你在,就是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