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洋过海来看你,要的是陪伴,不是伤害!

漂洋过海来看你,要的是陪伴,不是伤害!

节目主持人王乔带着7岁的女孩小苹果,前往俄罗斯基洛夫寻找常年工作在那里的爸爸,准备在新年之际给他一份特别的惊喜。

冰天雪地的异国,两人在得知没有航班的情况下决定乘火车前往基洛夫,而此时离当天最后一趟火车开动只有三个小时,王乔和小苹果需乘轻轨、转地铁才能从机场转到火车站。无数次走错路,无数次询问,拼尽全力与时间赛跑。那小小的孩子拖着行李箱为着见爸爸的心愿而奔跑。生活就是这么戏剧化又悲剧化,两人正赶上看着火车和自己擦肩而过。在气温零下35度的车站,崩溃的小苹果放声大哭:“我要找爸爸,我今天就要找爸爸”。

哭泣中睡着的娃娃在第二天晚上的列车上又哭着要妈妈。为了这场团聚,七岁的小苹果,跨越6000多公里,经历了寒冷、奔波、分别、思念的重重滋味,迎来了在异国他乡的那场新年团聚。

我不知道,这场公开的团聚后,他们是怎么告别的。6000多公里的路途,小苹果是怎样回到那爸爸常常不在的家的。回到没有爸爸的家,回程的路,小苹果,你哭了吗?

这是一档综艺节目《星星的礼物》中的一个故事。我的女儿看得入神,我看着她,再看看小苹果,我落泪了。

漂洋过海来看你,要的是陪伴,不是伤害!

我想起我和女儿留守的日子。在她六岁之前,我带着她在假期时前去上海和她爸爸见面。那时还无高铁可乘,主要是大巴。最难的一次去时没有座位,我抱着她坐在大巴后门的台阶上,一路摇摇晃晃了8个小时。回程途中服务站休息,她要吃方便面,水没开,稍等了会,大巴就已经发动,差一点带着我们的行李抛下我们母女。

团聚欢欣总短暂,归途心伤路漫漫。万家团圆时,孤独的人无论身处哪里,总会渴望团聚。于是我们才会跨越千山万水寻找亲人。

相信电视机旁,感动落泪的一定不止我和我的女儿。这样的新闻太多:

两名留守儿童藏身大巴车底,跟着大巴颠簸3小时,来到90余公里外的邻县。目的是去找在外地打工的爸妈。

9岁的男孩,因父母外出南方打工,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母经常寄钱回来,手里有钱的他自己买张车票,独自一人南下找父母。

8名留守儿童相约走路进城找父母,途中迷路深夜流浪街头。8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6岁。

漂洋过海来看你,要的是陪伴,不是伤害!

可是,这是有形的分离,孩子还有思念,还有寻找爸妈的渴望支撑,而有一种分离,比时空的阻隔更可怕。

果果的爸爸工作很忙,电脑电话是他形影不离的爱人。他在家时,打电话,玩游戏,就是不陪孩子。孩子缠着他去公园玩,他说,上一天班太累,找妈妈去;孩子去练球,有教练陪,孩子生日,没人影,也没个电话。他在这个家里存在的最大的意义是管孩子,手段只有一个:打!孩子怕他畏他躲避他,有他的地方,孩子总会尽量减弱存在感,有机会就逃开。

于是,他就像是家里的租客,看似与孩子日日相守亲近无比其实却冰冻三尺,心隔万里。

他在客厅看电视,孩子敛声屏气躲进自己的小房间,在网上和同学聊天,称爸爸为“老不死的祸害”。

网络2016年青少年出走报告称:亲子矛盾是孩子离家出走的罪魁祸首,是最大的威胁。而其中,忽视、讽刺,打骂、专制的父母更面临孩子的高出走率。

当父母在身边,离家出走的孩子,奔的不是父母的怀抱,亲情的温暖,而是逃离父母的忽视、嘲讽、打骂和专制,他们拒绝沟通,踏上茫茫未知路的勇气更让家长悲哀。在这个尘世中,父母本应是孩子哭泣时的怀抱,是孩子养精蓄锐,奋勇前行的大本营,他弃营而走的绝望让家长震惊。

新年要到了,亲爱的爸爸妈妈,你陪孩子了吗?多陪陪孩子吧!

让他们哭的时候要找妈妈,难过的时候有爸爸抹去眼泪,或者想你的时候穿越千山万水,漂洋过海来看你。而不是,你在他身边,却如远在天边,甚至你在,就是伤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