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終於還是倒在了新零售風口中

家樂福終於還是倒在了新零售風口中

7月24日,家樂福發佈公告稱:家樂福與騰訊和永輝簽署了一份對家樂福中國潛在投資意向的條款清單,同時,法國也總部宣佈將裁員2400人,將經營中心轉向電子商務和有機產品。這個消息的意義是,一直懸而未決的家樂福中國終於成功“賣身”給騰訊了。

早晚要賣掉的家樂福

家樂福中國想賣,可能是中國零售業多年來的公開秘密。1995年是家樂福成立的第36年,這一年,中國大陸的第一家家樂福正式開業。23年的時間裡,家樂福不是沒有輝煌過:短短几年時間,就在上海、北京、江蘇、廣東,以及四川、雲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門店數就突破100家,而且每到一處,都相當火爆。

這一時期的家樂福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學習家樂福模式,挖角家樂福人才是中國本土零售行業的企業家們樂此不疲的事情。當時的中國本土零售行業還在新生髮展期,像家樂福這樣已經成熟的零上賣場在中國基本是躺贏的狀態。廣闊的熱土,長期領先的狀態,讓家樂福感到非常舒適,漸漸地也不在熱衷於與改變和優化了。

一直順風順水家樂福在2008年北京奧運的時候,第一次遭到了重大的打擊。當時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聖火傳遞在法國巴黎遭遇了不公平待遇,中法關係一度墜入冰點。儘管官方一再聲明,家樂福是一家友好中國企業,但家樂福中國還是因為這場風波而陷入漩渦。然而這僅僅是個開端,此後的家樂福就和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直在倒退。2009年,家樂福中國在華大賣場領導者地位,被來自曾經以其為師的大潤發超過。很快,家樂福在華門店數,也被長達半世紀的最大競爭對手沃爾瑪超過。

此後的每一年,家樂福中國的業績和利潤都在倒退,每年以超過10%左右的幅度下跌。直到去年,這個狀況依然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泥潭深陷的家樂福中國要賣掉,這只是早晚的事情。

家樂福終於還是倒在了新零售風口中

家樂福為什麼要賣

為了自救,家樂福不是沒有掙扎求生過,但都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首先,是在和電商的反擊戰中失利。2013年,家樂福中國建立了電商“家樂福網上商城”,聚焦送貨上門,因為他們認為,業績下滑不過是因為現在的消費者太懶了,只要能送貨上門,憑藉家樂福多年的口碑勢能,勝利可期。並且,家樂福送貨實在太慢了,北京地區最快能次日送達,上海極少數區域能夠享受3小時急速送達服務。而且,用戶需購買129元才享受包郵,這與88元包郵的天貓超市和99元包郵的京東超市相比,時間價格都已經輸了。

其次,鏈接外賣平臺的杯水車薪。在大眾點評、美團、百度外賣炮火連天的時候,其中也可以見到家樂福的身影。但比起其他大佬,家樂福的身影顯得格外瘦小,這些平臺雖然可以每天為門店帶來幾百的訂單,但這對於年營業額上億的大賣場只是杯水車薪、聊勝於無。

再者,家樂福也曾試圖搶過便利店的飯碗。2015年的時候,家樂福首先在上海推出 “Easy家樂福”便利店,用自己大賣場的地價成本優勢,搶佔社區便利店生意。然而,從開出首家店到現在,“家樂福 Easy” 只有30家店。甚至,家樂福還試圖調整自己的業態比。從2017年開始,凡是所有新開的門店,全部縮小自營賣場,同時擴大體驗性業態佔比,想要留住客戶。這個方案去年實行了一年,依然沒能阻止家樂福中國的頹勢。

自身的突圍沒有成功,新晉的競爭對手卻越來越強大。曾經的小弟大潤發起來了,電商的衝擊更是強勁。去年,天貓“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全天交易額達1682億元,這是家樂福全球市場幾乎一個月的銷售額。

此外,家樂福的品牌大打折扣。員工消極怠工、產品價格偏高、與供應商關係僵化、供貨不足……這些不可能在全球知名供應商身上出現的負面,家樂福全有了。最後,心力交瘁的法國總部,只好收縮海外業務,聚焦歐洲本土市場。面臨同樣困境的是家樂福的老對手沃爾瑪,他們在中國的命運幾乎是一個模板復刻出來的。


對家樂福的倒下,你有什麼見解呢?歡迎評論、關注、轉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