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吃山 瀘州竹雕藝人在翠竹間鐫刻美好生活

瀘州市納溪區竹業資源豐富,該區依託高新林竹產業園,佈局竹林立體循環經濟,依託竹林大力發展竹雕工藝、竹編傢俱、竹休閒飾品、竹生態食品(藥品)等竹類深加工產品。竹雕藝人朱雲華34年來與竹結緣,不僅練就了雕刻的技藝,更磨礪了自己作為“工匠”的心性。

學藝

與竹結緣30年

1984年,初中畢業的朱雲華拜宜賓民間竹雕工藝大師廖修全為師,開始學習竹雕。“他不僅是我師傅,也是我姐夫。”有了這層親戚關係,朱雲華得以結緣於竹。

靠山吃山 泸州竹雕艺人在翠竹间镌刻美好生活

朱雲華

據介紹,解放初期,川南很多竹雕工匠都進入工廠當廠長做師父,傳授技藝。“我師父的竹雕技法有其獨到之處,特別是刻獅頭筷子,在筷頭不足一釐米的頂端,能雕刻出千姿百態的獅子,而且還要保證獅嘴裡的繡球是活動的。”朱雲華目睹了師父的精湛技藝,更加堅定了學藝的決心。

一件竹雕製品,從選材、繪圖、敲坯到製作成品,先後要經歷二十餘道工序。“學得最惱火的還是最初學圖樣和後期學鏤空。”朱雲華初中畢業沒有美術基礎,繪製圖樣只能靠一次次臨摹圖案,熟悉線條,而學鏤空時,竹質纖維硬,必須心態平和。從一刀刀技法起步,一道道工序開始,朱雲華從桃核、筷頭雕刻開始,也不知道刻壞了多少桃核竹筷,更說不清手上留下了多少傷痕。“當第一個完整的筆筒刻完時,還是很激動的。”朱雲華說,竹子比一般的木頭硬度要大,並且有竹纖維,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

“竹雕是靈巧與細膩的結合,只有做到與竹子相視而不語的默契才會出精品。”朱雲華認為,自己34年與竹結緣,不僅練就了雕刻的技藝,更磨礪了自己作為“工匠”的心性。

制竹

從冬到夏竹成材

“要出好的作品,選料尤其顯得重要。”朱雲華說,一件竹雕作品的問世,它的誕生宛若竹的涅槃,既要不失竹之傲骨正氣,又要留存竹之翠綠嫵媚。竹雕,不是竹之終結,而是竹之昇華,選材,成了關鍵的一步。

“去年冬天,我在納溪大旺竹海發現四根龜甲竹,購回了兩根。”朱雲華說,閒暇之時,自己穿梭在各地的竹林,發現好的竹型材。而龜甲竹是楠竹的變異品種,竹節密生而有序,是製作竹雕優質原材。“普通楠竹每根十多二十元,形好的龜甲竹要賣到上百元。”

發現好的竹材,並不能馬上砍伐。朱雲華說,隆冬伐竹,盛夏乾透,備材往往就要用半年。“隆冬季節砍伐的竹子本身不易生蟲,然後再藥水沸煮,進一步達到除油防蟲,最後把沸煮的竹材懸掛在室內晾乾。“絕對不可以暴曬,否則竹子龜裂後就沒用了。”只有經過防蟲、除油、晾乾透的竹子才是竹雕的用材。”

據悉,朱雲華的竹材主要是普通圓形、橢圓形竹料,也偶爾根據創作需求選用人工“異形竹。

雕琢

竹材鏤出新生活

“一件作品問世,短者半月,久的數年。”朱雲華說,構思好作品後,要在紙上繪製草圖,將修改定稿後的圖樣拓印到竹筒上,利用從竹青到竹心的色彩層次變化,採用圓雕、浮雕、鏤空等深淺不一的刀法,表現作品的韻味。“針尖粗細的塔尖,往往都需要切削20多刀。” 竹子是纖維質,雕刻需慎之又慎,尤其是鏤空雕刻,生拉硬拽就會撕裂竹材,甚至讓鏤空部分坍塌。

竹雕市場進入旺季的時候,朱雲華的每件竹雕作品有的賣幾百,有的賣到幾萬元的價格,根本無法留下好東西,甚至還沒有雕刻完就已經被預訂。“青山幽閣都有人出了3萬多了。”朱雲華說,該作品以深淺浮雕、鏤空雕為主,主要表現山水樹木間那種幽靜清遠的生活,配以象徵長壽的松枝卷柏,讓觀者能品味叢林幽靜的仙居鄉愁。” 這幾年,朱雲華刻意為自己留下了《青山幽閣》《松鶴延年》等幾件精品。

以刀為筆,以竹為紙,朱雲華已經收徒授藝,並帶著徒弟在翠竹間繼續耕耘歷史風雲,鐫刻秀美生活。 (楊濤)

文章標籤: 竹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