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衛戰無論從集結速度還是兵力編成確實有戰鬥民族的味道

莫斯科保衛戰無論從集結速度還是兵力編成確實有戰鬥民族的味道

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莫斯科保衛戰(俄語:Битва под Москвой,德語:Schlacht um Moskau)又稱莫斯科戰役,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的一系列重要戰略性戰事的總稱。

戰事開始於1941年10月一直持續到1942年1月。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此次戰役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蘇軍取得了莫斯科戰役的勝利,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戰無不勝"的神話的破滅。

莫斯科保衛戰無論從集結速度還是兵力編成確實有戰鬥民族的味道

​中蘇兩國當時的後備動員能力,還有民眾的抵抗相差的很大嗎?我只知道,蘇聯衛國戰爭打響以後,蘇聯動員了500萬民眾參軍保衛祖國,而中國在淞滬會戰全面轉入戰時狀態以後,只是將正規部隊開赴前線和日軍作戰。在正規部隊付出巨大的傷亡和損失以後,補充的兵員缺少基本的軍事素養,導致各個部隊在作戰之後戰鬥力出現嚴重的下滑。而日軍則預備役兵員充足,隨時消耗隨時補充。我就真的想不明白了,中國人口由4億,人口多出許多,出動的部隊人數卻遠遠的少於蘇聯。蘇聯總共動員了2000萬人參加紅軍,戰死軍人高達800萬,而中國呢?加上壯丁1100萬吧,部隊的戰死為180萬人。其中正面戰場150萬,敵後戰場30萬人。

莫斯科保衛戰無論從集結速度還是兵力編成確實有戰鬥民族的味道

蘇聯民眾對抵抗侵略的激情昂揚的鬥志和中國民眾對抵抗侵略的無比麻木。在莫斯科保衛戰當中,莫斯科市民組建12個民兵師,169個巷戰小組。或許是俄羅斯民族天生的戰鬥性格,莫斯科市民表示——我們將在紅場上為保衛列寧而戰鬥,決不讓納粹的汙血玷汙列寧的陵墓。蘇聯紅軍更是在1941年的十月革命節舉行閱兵式,閱兵式上,除了軍事院校和正規部隊以外,蘇軍內務部隊捷爾任斯基師也開赴前線了,蘇聯甚至把19世紀保衛克里木半島的老式大炮拿出來投入戰鬥了。讓我感到驚訝的是,蘇聯民眾組成的民兵師手持各種型號的步槍走過了紅場,這些民兵沒有經過什麼正規的軍事訓練,但不管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他們已經做好了與城市共存亡的決心!因為——最高統帥斯大林決不後退,蘇聯軍民做好了和敵人進行長期巷戰的準備!包括克里姆林宮在內的各個建築物安放了地雷,即使是放到最壞的打算,德軍攻入城區,蘇聯紅軍和民兵也將巷戰到最後一個人。直至最後一個民兵打光最後一顆子彈和敵人同歸於盡。這就是俄羅斯民眾抗擊侵略的傳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