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人人都該有一顆「素直之心」……

關於素直之心的重要性,我從創立PHP研究所之初到現在一直在強調。

素直之心是不受任何事物束縛的心,是能做出正確價值判斷的心,一旦擁有素直之心,無論生意還是人際關係抑或其他什麼,都會順利。

自己年輕時便開始經商,多年經驗使我有這些真切體會。

松下幸之助:人人都該有一顆“素直之心”……

1

關於素直之心,我有一段這樣的記憶:

當時我才三十歲,因為銷售一件商品要與客戶簽訂合同。

那位客戶有個顧問叫K,是一位僧人。

K原本是位刺繡方面的手藝人,年少時患上足疾,因為想治好足疾而踏上信仰之路,他全身心侍奉佛祖,潛心修行了三年,足疾居然不可思議地康復了。

為此K更加深了自己的信仰,最終加入僧籍成了一名僧人。

K傾聽大家祈求,幫助人們排解各類煩惱,後來還成了我那位客戶的顧問。

在正式簽約前,我們就具體問題磋商過五六回,K每次都在場並給出了各種意見。

客戶問“老師,您怎麼看”時,K會說“我這樣認為……”。

但是,他不會說“你要怎樣怎樣”“你應該如何如何”這類話,他的說話方式是這樣的:“我認為這個問題,怎樣怎樣處理可能比較好。但是,你也一定有自己的思考方式。”

我當時聽K講話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他作為客戶方的顧問,考慮問題時肯定是從客戶方的利益出發進行判斷和考量的,但同時他也會進一步考慮到對方,也就是我這方的利益。

他在做出決定時會不斷考慮雙方利益、兼顧雙贏。

我當時就覺得:這個人不簡單!一般來講,顧問只需要考慮自己委託方的利益即可。

但很多時候,那樣考慮問題並不能達成合作。就算勉強合作了,如果其中一方存有不滿,也很容易在後續過程中出現問題。

然而K處理問題不是這樣,他堅持一項基本原則,即應該以雙方都滿意的形式、以利益相互妥協的形式促成事物成立。

當時K全程參與談判,因為他一直在旁邊那樣建言獻策,我們最終得以順利簽約。

松下幸之助:人人都該有一顆“素直之心”……

2

人這種慾望生物,誰都有逐利性,誰都希望獲得外界認可。而且只要是人就有情感,會有喜怒哀樂、喜歡或不喜歡。

作為人,那些都是理所當然的,正因為有這些心理活動,人們才品嚐到人生的滿足和幸福。然而一味放任那些心理活動而最終被私心束縛住的也是人類,結果人們往往做出錯誤判斷,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因此我認為,人應該時常反省自己是否被私心束縛,並極力受私心所惑。這是我當時從K身上領悟到的。

然而,這並非要求人們壓抑自己的真實感受。

假設有這樣一種情況:你得利則好友的利益受損,或者好友得利而你的利益將受到損害,此時相信你們雙方會努力尋求一種平衡。

也就是說,人應該適度滿足自己的慾望,同時也要適度滿足他人的慾望。

不是僅困於自己的慾望和私心,而是謀求與他人共生,注重這樣思考的心靈就是素直之心。

大家目前的素直之心處於什麼程度?

當你因人際關係等問題煩惱時,不妨試著定期為自己的心做做檢查。

松下幸之助:人人都該有一顆“素直之心”……

3

素直之心到底指什麼?或者說,怎樣的心理活動能稱為素直之心呢?

“素直”一詞,日語中讀作“sunao”,漢字一般寫作“素直”。

從看漢字時的直觀感受來講,總感覺這兩個漢字沒能表達出“sunao”真正的意思。

如果非要用漢字來表現它真正的意思,我想“忠”字最為接近。此處提到“忠”,我們往往只聯想到君臣之道。

但是,“忠”原本的含義絕非如此狹隘。“忠”就像它的字形一樣,是專注地貫通中心之心,是不偏斜之心。

它是掌握左右平衡之心,是一心一意的竭誠之心。此外,因為中心明確,它又是一顆絕對不會失去平衡、沒有危險的心。

陀螺旋轉的樣子就是一個比較易於理解的例子。

抽打陀螺時,如果力道太小,陀螺轉起來會東倒西歪很不穩定。

但如果力道足夠,陀螺就能很穩,整個陀螺圍繞中心軸安靜地旋轉,發出鳴聲,沒有動搖。它實際在動,卻呈現一種靜的狀態。

一以貫之的中心不偏不倚,那是一種偉大心靈正確地把握整體的狀態。因此,以那樣的心看事物時,能夠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順從、按指示辦事也是素直之心的外在表現之一,但它僅是一個側面而已,不能說它是素直之心的全部。

單看素直之心的一個方面,確實如此,但只是忠實地、順從地聽從他人指示這一行為,不是真正的素直。

真正的素直更強大,包含積極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