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萬步」真的好嗎?

運動醫學專家、資深運動教練:走路運動是一種簡單的有氧運動,適合絕大部分人群;但個體差異性大,切不可盲從!

近幾年來,朋友圈流行曬運動步數,很多人對“日行一萬步”的說法都深信不疑。然而,卻有不少人因為走路走出了“傷痛”,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記者從佛山市中醫院瞭解到,因“暴走”受傷的例子時有發生,嚴重的還會誘發心肌梗塞、腎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日行一万步”真的好吗?

圖/近幾年很流行各種走的運動形式

那麼,每天走一萬步的說法,到底是否科學呢?走路適合哪些人群,不同的人群每天的步數有何差異?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自測呢?實際上,專家們都認可走路運動的好處,它適用於大部分的人群,但是由於個體具有差異性,切不可盲目追求“一萬步”的目標。

調查:走路走出的“傷痛”

陳先生每晚都有飯後散步的習慣,他和愛人要沿著公園來回走四五圈,直到微信上的運動步數顯示1萬步以上,才覺得完成了目標。“每天會看看朋友走了多少步,大家會互相點贊。”陳先生說,有時候他走了3萬步,就能收到特別多點贊,還能佔領朋友圈的封面,感覺很開心。

然而,就在最近,陳先生感覺膝蓋有些小刺痛,晚上“暴走”回來後,情況就更加嚴重了,小腿繃緊,膝關節疼痛得更厲害了。陳先生到醫院就診才發現,自己患上膝關節滑膜炎。原來陳先生本身肥胖,年齡也偏大,因為每天的走路步數過量,長期積累下,導致了膝關節受傷。

“日行一万步”真的好吗?

圖/東方IC(文圖無關)

實際上,在生活中,“暴走”受傷的案例,並不在少數。記者從佛山市中醫院瞭解到,在骨科門診經常會碰到因為暴走導致關節疼痛的患者。據醫生介紹,長期暴走容易引起關節滑膜炎(髖、膝、踝關節)、半月板損傷、軟骨損傷、骨關節炎等。此外,還會有一些暴走誘發心肌梗塞、腎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情況。

佛山市中醫院院長、運動醫學專家劉效仿教授表示:走路運動是一種有氧運動,適合於絕大部分人群,但要適可而止。

鏈接:路要怎麼走?

1.不同人群的運動量有差異

針對不同人群的步數差異,資深運動教練曹俊君表示要根據個體差異而定,還要結合年齡、體重、運動的目的性等來決定。“一般情況來說,如果是退休的老人,每天5000步以內,如果是年輕人每天1萬步的量,大約走上四五十分鐘就夠了。”

那麼,如何判斷走路的步數和時長對自身適宜呢?

曹俊君教了一個簡單的小方法,就是走完後,感覺整個人都精神了,身體很舒服就比較適宜。“在走路或跑步後,補充能量,洗完澡,睡個好覺,第二天起來感覺很精神,說明運動量是相對適宜的。如果運動後,出現腳跟疼、小腿拉得很緊、膝蓋不舒服,有小刺痛的感覺,就有可能是運動過度或者是跑步、走路的姿態不正確造成了肌肉拉傷。”他表示,出現這些情況,要進行按摩或是減輕運動量,也可以休息觀察幾天,等身體恢復了再運動。

2.走路快慢效果各不同

劉效仿表示,走路時不同的快慢走法,效果也各不相同。據他介紹,根據速度的不同,依次分為散步、走路、快走、暴走、競走等。

其中,最慢的走法是散步,它的步伐、動作較隨意,速度比一般走路還慢,每小時走3.5公里左右。“它對運動健身效果不佳,適合年齡較大、行動不便但可行走者等。”劉效仿說。

第二種速度是走路,步伐依個人習慣速度行走,呼吸不受影響,每小時走4~4.5公里。“運動健身效果要看行走的時間長短而定,30分鐘以上達到輕微運動量。”

第三種速度是快走,是步伐比一般走路時較大些,每小時能完成5.6~6.5公里。“快走速度較快,手臂的動作也會自然增加,呼吸感覺較明顯,可以輕易達到每日運動強度的標準和目的。”他表示。

劉效仿介紹,比快走速度更快的叫暴走,每小時能完成6.5~7公里。一般人很難長時間堅持,要視心肺能力及肌耐力進行調整。此外,還有最後一種是競走,通常都是專業運動員練的。

劉效仿提醒,走路運動前,還要充分地熱身,並且要選擇合適的運動鞋,鞋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鍛鍊效果,建議要選擇輕便、透氣性好、鞋底有彈性等。

來源|廣州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