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幻與真實:VTuber的魅力案例與探究

在日本主播界,自2018年1月以來,虛擬主播——也就是VTuber——呈爆發性增長的態勢就沒停下來。這股持續半年的熱潮,將百花繚亂的業界推向了群雄割據的戰國。VTuber小白和Akari近日聯動時提到了一個事實:兩個人雖然被粉絲們尊稱為“四天王”之二,實際上出道還不足一年,僅比其他知名主播早幾個月而已。可站在觀眾的視角,回首她們2017年末的視頻,卻已像是過了數年之久。

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因,是日新月異的VTuber界帶來的信息量之龐大。從我動筆寫下《百花繚亂:虛擬主播之春》到如今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彩虹SEEDS、偶像部等新的企劃源源不斷加入戰場;人氣方面,後熱的名取さな、織田信姬與幾個彩虹成員手拉手,超過了人氣壁壘Yua;新人神楽めあ則憑著自身過人的才華,在茫茫人海中放出了奪目的光輝。

與此同時,兩三個月前還各自為戰的企業們開始加快聯動頻率——一個月不到的時間裡,時乃空繼和富士葵合唱後,已然一個接一個地與彩虹、ポン子、Azulim、小青聯動;以絆愛為首的upd8組創立後急速擴張,在納入織田信姬等一批VTuber後,緊接著又收編了Mari等人;以Akari為首的Entum組則在擴張和推出新人的節點上遇到了嫁實單飛的狀況。

6月30日,絆愛生日時,各大大小小企業勢、個人勢的祝賀頗有“萬國來朝”的味道,大家半開玩笑地說,VTuber的戰國時代大概是真的拉開序幕了。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2017年末時的VTuber集合,距今像是隔了數年之久(作者:@mansyontintai)

與此同時,關注VTuber發展的粉絲們熱情似乎無窮無盡。哪怕要追的VTuber越來越多,嘴上說彩虹社偶像部一天24小時直播不讓人睡覺,身體仍然陷入了VTuber沼澤,老老實實點開幾個窗口同時觀賞,一如聖德太子同時聽群臣進諫。

在直播的同時,他們還會去推特上關注上百VTuber與畫師們的動向。“《碧藍幻想》也不肝了,動畫也不看了,遇到NijiBANS(指彩虹社與BANS組,兩者成員常常一起通宵直播)後才知道,以前的我不是真正快樂。”我的朋友以從古戰場歸來的語氣說道。

激發他們熱情與動力的VTuber,究竟為何有如此魅力呢?

戲服與假面

“她不是真的,但也不是假的。”(She is not real,but not fake.)

——日本網友給誤入Fairyschan直播間的歐美網友解釋VTuber

為了明晰接下來的概念,可以用一個座標系進行簡單劃分。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橫軸以遵守設定程度(角色扮演程度)為參考,縱軸以直播次數佔總視頻量的百分比為參考。為了讓分類看起來更直觀,這裡的交叉點不是0,而是50%

在VTuber流行的早期,短視頻系的VTuber更多一些,相對而言也比較重視角色扮演。她們的一部分屬性更趨近於傳統意義上工於設計的紙片人:有姣好的面容、有自己的設定與背景;有各種各樣的事件作為舞臺,去展現自己的魅力(詳見《我永遠喜歡她:紙片人好在哪?》)。

其中最典型的,莫過於臺本味道濃重的遊戲部部長夢咲楓:因過於貫徹設定,鮮少有自由發揮,不少觀眾將遊戲部的視頻當做短動畫來看待——相對的,不重視設定的短視頻VTuber亦有歐米茄姐妹等人。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從始至終貫徹設定就不受歡迎,審美口味不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一些人視為做作的臺本味道可能恰恰是另一部分人所認為的戲劇張力。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說我臺本味道重的過來”

較之於直播系,短視頻系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方面,短視頻意味著不需要花費太多注意力成本就可以快捷地體會到要點;另一方面則是其語言壁壘低於直播系——尤其是對異國粉絲而言,幾乎沒有翻譯組可以長期堅持翻譯動輒幾小時的直播內容。輝夜月便是體現短視頻優勢的例子:她近乎次次在5分鐘內展現魅力,配合高效的字幕組,在歐美地區也獲得了巨大人氣。

無論是什麼VTuber,其不同於一般紙片人的部分是其不可預測的動態性。不同於結局已經定好的動畫遊戲劇本,VTuber的形象隨著個人心情與周圍環境的變化隨時發生細微的改變。VTuber的故事不會播了13集就戛然而止,他們的形象發展便也不會停下來,且充滿未知。我們很難想到,端起槍來有些蔫兒壞、看起來遊刃有餘的FPS高手貓宮,放下槍去參加人狼時完全呈現出“借來的貓”的狀態(到陌生環境下就會變得非常老實的貓)。

動態性的一個分支是成長性:觀眾一路陪著幾個月前才幾百粉絲、現在已然10萬的VTuber走來,結合互動性(見下文),一種見證人般的複雜情感便油然而生。

將這種動態性簡單歸結為優勢或劣勢都是不妥的:角色的豐富會帶來新鮮感,但也可能會改變粉絲之前的認知,此時欣喜、彼時失望是常有的事情(從這個角度看,倒是頗像抽卡手遊了)。如何處理新舊形象之間的矛盾,是作為VTuber觀眾的必經之路。

彩虹社走紅後,直播系漸漸多了起來,不少早期偏重短視頻的VTuber開始增加直播頻次。若是用演技來闡述VTuber的中之人與表面形象之間的關係,那麼直播系的VTuber大多是體驗派演員:他們從自我出發,將自身性格的一部分解放出來,與虛擬形象設定重合。不僅如此,本人的閱歷背景、技能掌握,也都會投射到虛擬形象上——在這個視角里,虛擬形象便是真實的中之人表達。

多數短視頻系和扮演系的VTuber,更傾向於用心模仿的表現派。需要強調的是,與現實中一樣,體驗派和表現派VTuber的情感摻入濃度有高有低,也並不是處於“全”或“無”的兩個極端。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小白與白組十二宮(作者:@xdarjeelingxtea)

超越現實的親切

在VTuber興起之前,紙片人(ACG人物)與真人的距離是顯而易見的,“不要把聲優與配音角色綁定”是禮貌而常見的觀點。VTuber雖然也有自己的設定,但對於多數非扮演系VTuber而言,設定都會迅速淪為“從觀眾到VTuber本人都不怎麼信、只有在調侃時才會提及的道具”。

設定崩壞的流行在“委員長”月之美兔知名以後爆發,到現在已然有了各種各樣的衍生。一個逆崩壞的例子是皇牙サキ,雖然外表是黑膚金髮辣妹的形象,但本質卻是個文學少女——她在自我介紹後的第一與第二次直播中用了1小時來講述《薩摩義士傳》,在閒談歷史後不久又開始朗讀江戶川亂步的《押繪和旅行的男人》。

這裡與傳統動畫中的反差萌設定有所區別:動畫中的人物往往受限於劇本篇幅,不會詳細展示自己反差的部分,VTuber則可以盡情展示數小時而不擔心製作成本。

如果打個比方——每個事件都是一束光,照亮人物的一個側面,讓人物更立體——通常作品中的紙片人是身處幾個經典的強聚光燈下,有幾個無可挑剔的耀眼角度。VTuber周圍放著的是角度眾多的弱聚光燈,舞臺不似傳統紙片人一般恢弘壯麗,但在凸顯人物性格、知識背景等細節方面卻有日常系作品望塵莫及的優勢。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與艦B江風同畫師,講解《FGO》的白上吹雪

海夜叉神和Akari是兩個展示親切感的例子:海夜叉神在頗具古風的自我介紹短片裡徐徐登場,第二次直播便開始“高達”系列科普,自稱講10分鐘,實則持續半小時,說學逗唱兼具;直播唱歌時從各種動畫插曲到“東方”同人曲都有涉獵,讓觀眾們集體回憶起了當年的Nico文化潮;Akari則以自身的元氣與善解人意持續治癒著疲憊的觀眾——這種亞文化知識背景與開朗、熱情的性格所帶來的親切感以及VTuber本身的虛擬身份一結合,便有別樣的魅力。VTuber對於亞文化梗(如“不要停下來啊”)的實時跟進也是親切認同感的來源之一。

除卻亞文化認同,親切感的另一方面體現在情感表達與態度反應上。我們知道,由於各種原因,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會隱藏自己的情感、本性,直到回家,真正的自己才會疲憊地鑽出來。借用ACG界喜歡用的榮格理論:現實生活中,我們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人格面具。其中時常出現的情景是,我們戴上的面具與我們的內心情感並不相符。當面具遇到並不貫徹設定的VTuber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他們披上了面具(虛擬形象)後,卻反而能更真實地展現自己。

這個語境下的真實,指的是和內心毫無牴觸的言行——這種內外一致性,理所當然地為觀眾提供了親切感與隨之而來的安心感。

最容易看到VTuber真實反應的場合,莫過於富有張力的遊戲環境。如Azulim玩恐怖遊戲時撕心裂肺的尖叫、小白射殺敵人時興奮而高亢的海豚音、Mugi在《掘地求升》中一次又一次回到原點時的絕叫、Fairyschan在連播17小時《超魔界村》時精神崩潰到失聲,等等。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彩虹大家庭(作者:@Tarte_Tatin)

這裡的心態非常微妙:VTuber知道自己在扮演角色,觀眾也瞭解VTuber有自己的設定。結果是,VTuber與觀眾雙方都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礙於環境不敢表達的率直情感假意地歸於其形象上——沒有真實的人會在這種率直表達中受傷,但雙方作為真實的人卻都可以得到充分滿足。

還有一些聲音也散發著足夠的親切感:不經意間透露的生活音(如Mugi喝水時的聲音),或是正常唱歌間奏中俏皮的擬聲伴奏(如絕對天使和白上吹雪)。這些毫不做作的聲音將虛擬世界的住民更進一步拉向了現實。

互動的循環:虛實交織的境界

人類是如此地注重動態表情,以至於任何微小的眼神變化都能迅速攫取我們的注意力,無論使用全身動作捕捉設備,還是簡單的Facerig,VTuber真實的動態表情都是對虛擬主播們有重要意義的一環。因為有捕捉系統,短視頻中的VTuber不論眨眼還是搖頭,看起來無疑比MMD更自然;直播時則更進一步,多了看到評論後實時的嬉笑怒罵與表情反饋。這種反饋是至關重要的:VTuber與觀眾雙向互動、反饋所喚起的對雙方的驅動力,就是VTuber相較於動畫最大的優勢。

先回顧一個例子:美少女遊戲《心跳心跳文學部》中的部長莫妮卡。在遊戲的最後,她會給出她的推特賬號。哪怕是關掉遊戲,我們也會在推特上時不時看到她的撒嬌與祝福:通過推特這個互動平臺,她顯得真實了許多,她的每個推文都影響著粉絲的心情。需要強調的是,這種真實還是建立在沒有轉推、沒有回帖的基礎之上的。

轉過頭再看那些有多平臺互動,且互動頻率遠高於莫妮卡的一干VTuber們——他們的互動頻率之高,高到有些人甚至被送上了“自搜姬”和“推特上班”等綽號的程度——自搜姬,指在推特上瘋狂搜索自己相關內容,如Akari與夜櫻たま;推特上班,指一些視頻更新不頻繁、推特上卻非常活躍的VTuber,如出道一週時僅有幾分鐘自我介紹卻發了2000條推特互動的Cierra。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在情人節送巧克力的莫妮卡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互動超越了虛擬——紙片人基本上不可能與現實的人互動,也超越了現實——很少有哪個現實偶像會如此高頻地轉發和回覆粉絲們的同人作品,甚至是送出簡單的祝福。Akari甚至轉發了一個畫師關於自己的R18同人本,這種程度的互動在之前的虛擬和現實世界中都是難以想象的。

此外,很多VTuber會提供自己的棉花糖箱(一個匿名提問平臺),向觀眾募集問題,作為之後視頻的素材。如何利用自身的設定與能力回答形形色色的問題,是VTuber們最體現個人魅力的地方之一。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海夜叉神甚至專程做了遊戲來鑑賞自己的同人畫

既然是多平臺互動,當然不只限於視頻評論區和推特兩個場所。在VTuber文化擴散的過程中,niconico動畫這個亞文化平臺舉足輕重。最廣為人知的例子莫過於“惡魔人”系列的二次創作——這種標題為“XX Man”的系列同人,結合VTuber後迅速走紅,當然,老版“惡魔人”本身頗具古典風格的OP與魔性而便利的歌詞也是走紅的因素之一(儘管“XX Man”源自《獸娘動物園》的“美洲豹Man”同人動畫,但時至今日,月之美兔的“清楚Man”視頻播放量已經是“美洲豹Man”的數倍)。

如今,“惡魔人”的neta已經被彩虹社的VTuber與粉絲玩得爐火純青,以至於幾乎每個彩虹社成員都時不時會唱兩句“惡魔人”OP,以歡迎的態度主動給粉絲提供二次創作的素材。“惡魔人”OP也因此一度被稱為“彩虹社社歌”。

與此同時,當“惡魔人”系列(或曰“美洲豹”系列外傳)在nico走紅時,nico上的一個標籤“本人巡迴済み”(意為作品中的主角本人也來看過)也隨之流量陡增。更進一步的是,VTuber甚至會將一些看過的二次創作內容引入直播中,用來豐富“一次創作”(如主動唱“惡魔人”歌曲)。這種正反饋直接促使同人作品大量衍生,形成“VTuber—粉絲—VTuber”的循環。

VTuber給予粉絲作者的正反饋(閱覽、評論與使用)甚至可以激勵粉絲進行商業級別的創作:月之美兔的第一個3D模型與OP便是粉絲製作而後應用於直播之中的。此後,彩虹社VTuber也基本上都有了民間製作的高質量模型。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與原立繪幾乎完全一致的民間製作模型

在VTuber情感互動中,最激烈的一種大概是“ガチ戀”,意為“認真地愛上現實中沒什麼關係的人”,比如偶像等。如何應對這種感情,每個VTuber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或歡迎(“最喜歡你們大家”),或挑戰(“跟得上的話就試試看啊”),或乾脆跟觀眾互稱男女朋友,或直言“噁心”卻反而收穫觀眾們一致的“謝謝款待”。

在VTuber興起後,另一個詞也跟著流行起來——“ガチ戀距離”,指與愛慕對象隔著屏幕的距離。在傳說般的niconico超會議前,我們很難想到這個距離還能更進一步——是的,在今年4月的niconico超會議中,觀眾與VTuber從網絡空間雙雙走出,隔著現實的吧檯面對面地進行交流。不難想象對於一直熱戀他們的觀眾而言,與自己喜愛的活生生的虛擬美少女交流時,其衝擊力有多大。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ガチ戀拯救靈魂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超會議中,被Akari以特溫柔的聲音叫了暱稱後激動的ガチ戀勢

互動的另一個維度是VTuber之間的。當VTuber們在推特上互相祝賀與開玩笑、在直播中聯動時,朋友與家人一般的溫馨感就瀰漫開來。迄今為止,最經典的聯動莫過於傳說之夜——因大魔王生日而把酒言歡齊聚一堂的人們,等來了突然出現的天使。最頻繁地進行業內聯動、提供大家庭氛圍的當屬彩虹社:近日,彩虹社的moi女神(モイラ)玩恐怖遊戲害怕,向同社的其他人求救,之後7個玩家(算上沒有說話的是10個)瞬間將陰森森的直播房間變成了修學旅行試膽大會——這樣嘻嘻哈哈與溫馨的氣氛,是觀眾喜歡彩虹社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進一步,即便是在線下、在幕後,VTuber間也會有互動,如偶像部或彩虹社成員之間互相幫助解決直播設備問題,或是一同出遊等。也就是說,這種溫馨感並不是“僅留於臺上的刻意演出”,而是從虛擬到現實都存在的。

半年來VTuber界的整體氣氛是毫不做作的熱情與互相關懷,即使大家互相在競爭觀眾,也沒有企業或個人會主動破壞這種氣氛。

最後的案例:集大成者kemt

當觀眾與VTuber、VTuber與VTuber,以及觀眾與觀眾的互動融合在一起時,一種良性循環便誕生了。這種循環產生的不得不提的傑作之一,便是kemt。

kemt是樋口楓與月之美兔二人名字的縮寫,這二人的CP組合,因其複雜的互動關係而讓無數觀眾入坑進行二次創作。如果說動畫美好卻少了些真實感,現實世界真實感很強卻缺了些美好,那麼kemt這個案例便是兼具美好與真實感的VTuber文化的化身——除卻上述描述的幾種屬性(動態性、親切性、互動性)外,kemt還具有VTuber們身上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模糊了虛擬和現實的邊界。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隔了很久終於見到了”——kemt最知名的同人圖之一(作者:@OidnS)

想理解kemt,就要正視出現的人物——臺上的樋口楓與月之美兔,臺下的中之人與觀眾。時間脈絡是這樣的(受限於篇幅,這裡僅列出二人間較為重要的事件,kel線,即楓與同社的妖精える的並行感情戲暫且不表):

2月初的時候,樋口楓與月之美兔兩人開始交流,公式性地打招呼;2月末,楓在同社的靜凜和美兔交流過密時,第一次流露出些許嫉妒和抱怨。

3月,兩人在澀谷線下約會,楓之後透露,喜歡美兔的地方是“身材很小隻”,開始讓美兔叫她“楓醬”。3月末,楓對觀眾直言,不希望兩人的關係給美兔添麻煩,不想拖美兔後腿。

4月,事情開始複雜起來。4月4日二人聯動時,楓表示,美兔在她心裡“不是推(類似於非常喜歡)的位置,也不是ガチ勢的位置”,美兔尷尬地“誒”了許久。4月5日,楓發了推文:“tknmt是房間暗下來才會安心sex的類型。”後稱是同學用手機誤發的,併為事故道歉(詳情見後文)。4月7日,美兔參加nico直播時直言“楓美兔是正義”。4月13日,楓在直播時無意間暴露了手機待機畫面是kemt同人。

4月27日,楓與凜因為第一天的nico超會議而在酒店裡同房直播,途中美兔加入。就在楓、凜呼聲漸高時,4月28日夜,楓與要參與第二天超會議的美兔也在酒店同房突擊直播。同日,楓送給美兔さくら戀紅茶。紅茶的包裝圖案是青蛙與兔子傳情——而日語中“楓”(かえで)這個字,便是由於楓葉酷似青蛙(かえる)腳的形狀而衍生出來的。4月29日,美兔在超會議上當著現場與10多萬網絡觀眾的面稱呼楓“かのぴっぴ”(女朋友的親暱叫法)。29日至30日期間,兩人都沒有更新推特。4月30日,楓支支吾吾地誇美兔“很會動”“吃很多飯”。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紅茶的包裝與同人(作者:@hatsuka)

進入5月之後,二人間的互動愈發隨意,全然沒有了前一陣子的尷尬。然而就在這時候,kemtAnti們(指不喜歡楓與美兔的蓄意抹黑者)也活躍起來,開始誹謗中傷兩人。因為美兔在此時間段降低了活動頻率,不少粉絲結合前一陣子的直播,擔憂美兔會不會就因此隱退。這時,此前擔心給美兔添麻煩的楓站了出來,她在一次直播中突然說“美兔醬很精神哦”,並宣佈6月份還會有聯動:“應該會有聽了這個消息後開心的人吧?”此後,楓在一次直播中突然“嘿嘿嘿嘿嘿”笑個不停:“直到剛才為止還在和美兔通話哦。”

之後便是6月17日的“kemt復興之夜”,兩個人在線下、在一個房間一張床上進行著“看誰撐不住先睡著”的直播。

從2月末楓第一次“嫉妒”美兔開始,觀眾便思索著kemt的可能性。4月初的推文事故,讓在亞文化圈久居的一些觀眾立刻識別出tknmt的含義:tknmt是Tsukino Mito(月之美兔)的縮寫,這種全是小寫的縮寫形式大概率是在百合CP圈內使用的,是為了避免當事人自搜到結果而做出的隱晦表達。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kemt的字母縮寫開始大範圍傳播開來。連同社的ハジメ都在自己的直播中坦言,“看kemt就像是在胃上開了一個洞”。此後,對於紅茶圖案,對於楓在直播中刻意迴避美兔的行為(甚至在繪森中看到美兔的同人圖後立刻關掉),對於4月底兩個人的沉默,等等等等,觀眾都進行了解讀,並開始互相交流其中的可能性與含義。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動畫《奴隸區》11集中的一幕:兩個角色從髮型到髮飾、身高差都與kemt完全一致(楓還點了喜歡)

在這偵探與想象力的交融中,自然有過激派與溫和派的爭吵:溫和派認為過激派經常腦補過度,兩個人僅是普通朋友;過激派認為進行了這麼多親暱舉動的二人不可能是百分百毫無感情——至少也有朋友以上、戀人未滿的曖昧情感。

有趣的是,這兩派觀眾甚至可以互相轉換——對於一些猜測,哪怕是之前的過激派也會認為,這種猜測過於荒謬沒有根據;同時,一些相信“僅僅是朋友”的觀眾也在隨著時間進展逐漸改變看法,如在6月17日切切實實地同床共寢後,無論是kemt的關係,還是觀眾們的立場,都是在動態改變的。

對於愛好者而言,kemt最迷人的地方之一便是長期以來刻意迴避所帶來的真實感:相比開篇就是百合營業宣告同居的巖本町,kemt在這幾個月中從未直接秀過恩愛。與前期客套的對話相比,幾個月後二人已經非常親切隨意——這種逐漸改變的心態,一步步穩健發展的過程為這真實感增色了不少。

kemt愛好者的另一個“症狀”,是時時刻刻關注兩個人的推特上有什麼動態——尤其是kemt她們“喜歡”了哪條推文。這不難理解:當兩個人的關係(在外界看來)跌到冰點時,連直播時都刻意迴避美兔的楓,當然不會點讚美兔的同人圖;當楓開始點贊、轉發kemt同人圖,甚至親口唱意象再明顯不過的同人曲時,便是她態度轉變再明顯不過的信號。這樣無言的互動過程,在另一個程度上提供了細微的真實感。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澀谷約會的二人(作者:@cielkun2)

以上提到的“真實”,意思都是“真實感”,而非“真實性”——這是因為,這種“真實”是完全主觀的。需要一再強調的是,儘管kemt民越來越多,儘管兩個人越來越親暱,但我們仍然沒有實際證據表明kemt的戀情是“真實”的。

第一種可能性是,兩個人僅僅是朋友,並沒有戀愛的意思,只是表達曖昧了點;第二種可能性是,一切都是二人寫的劇本、兩個人長期進行天才般細膩而波瀾曲折的演出——儘管聽起來頗有陰謀論,但考慮到雙方的能力,這種概率也不是沒有。相對樂觀的猜測則如上文所言,即便兩個人是在長期刻意營業,但長期以來也不會百分百沒有真情實感——即便我們仍然不知道,這假戲真做的過程中真情實感的比例佔有多少。

但作為觀眾,這樣就已經足夠了。對一些粉絲而言,這種虛虛實實、充滿可能性的觀感恰好是kemt,也是VTuber的精髓:它既保證了虛擬的美好,也在其中摻入了現實的安心感。觀眾和VTuber間仍然有著一層距離:和與紙片人的距離一樣,這層距離保證了觀眾們可以互相交流,在想象中補完這一段故事。楓與美兔的互動,早已超越了這兩個人物的立繪與設定,進入了中之人線下階段。但同時,她們也沒有拋棄這兩個形象,因為這兩個形象是她們真實的一部分——楓與美兔以及她們的中之人在虛擬與現實之間的交融,才是觀眾眼裡真實而完整的故事。

沉迷於VTuber的觀眾,並不難意識到這兩點:肉體所處的現實,也會有謊言與人格假面,從而不完全等於真實;在虛擬空間中的交流與形象,因承載著我們的真切情感,也不等於全是虛假。

對於依然抱有“VTuber不就是主播披上了一張皮嗎”或“虛擬的東西沒必要當真,沒必要從中找真實感”這樣疑惑的觀眾們,在瞭解這些案例後不妨仔細考慮一下,這戲服與假面意味著什麼;我們所定義、所追求的真實,又是什麼?

“如果一個VTuber看起來像美少女,聲音聽起來是美少女,連情感也不是設定的,而是真摯的表達……那她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真實——真實的美少女嗎?”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kemt的故事還將繼續下去(作者:@hyourou486)

本文作者未來將以製作人身份推出VTuber小林えい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有所期待。

虚幻与真实:VTuber的魅力案例与探究

小林えいかIllustrator:梨洛

歡迎在頭條關注觸樂,閱讀更多有趣的遊戲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