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二季度增長率、川普-容克聲明及貿易戰之我見

美國二季度增長率、特朗普-容克聲明及貿易戰之我見

(一)經濟高增長?

美國第二季度(4-6月份)經濟增長率為4.1%,不錯的增長數字。不過,不要忘了在奧巴馬時期,經濟增長率曾經有四次達到和超過4%。其中2014年第二、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分別為4.6%和5.2%。雖然特朗普把這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吹得天花亂墜,事實卻是,就在不久之前,屢遭他攻擊的奧巴馬也曾經實現過4%甚至更高的增長率。

特朗普一向喜歡誇大其辭,常把他的支持者哄得一愣一愣的。他宣稱:我們已經成就了“歷史性的經濟轉折”(economic turnaround of historical proportion)。有文章指出,經濟轉折(economic turnaround)通常指經濟從衰退到復甦和重新增長的轉變。當年奧巴馬就職時,美國正處於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大衰退 —— The Great Recession。在奧巴馬時期,經濟大放血被止住後從衰退走向復甦,並逐步恢復增長。這才稱得上economic turnaround —— 經濟轉折。這也是為什麼到了2015年,美聯儲開始提升利率,逐步取消執行數年的刺激經濟增長的貨幣寬鬆政策。儘管經濟增長在奧巴馬時期時高時低,但他在離任時留給了特朗普政府一個健康、較為穩定的經濟。失業率的變化也是這樣。2009年失業率曾經高達10%,到2016年底則降至4.6%。特朗普上臺後至今,失業率進一步降至4.0%,這無疑是在前任基礎之上的延續。筆者一直認為特朗普撿了個便宜,在奧巴馬經濟基礎上有所發展,是應該的。但把功勞全部歸為己有,同時把數位前任都貶得一塌糊塗,則讓人不齒。

記得2016年大選期間,巴菲特在一次電視訪談中說,美國經濟增長率偶爾可以達到3%、4%以上,但難以為續,較為穩定和常態的增長率為2%-3%之間。大多數經濟學家也持相同看法,主要原因之一是美國人口老齡化加快,如果不適當引入新移民,青壯年勞動力將青黃不接。其二是生產效率也就是員工的單位生產效率多年來增長疲緩。美國近20萬億美元體量的年度GDP,僅僅依靠投資,沒有充分的勞動力補充以及持續增長的生產率(sustained productivity growth),維持4%或者更高的增長率談何容易?

第二季度經濟增長加快有若干短期因素起作用,例如去年通過的減稅法案短期內可以刺激經濟增長,但同時造成聯邦政府稅收大幅度減少。預計今年聯邦政府財政赤字將達到8000-9000億美元,2019年和2020年將進一步上升到1萬億美元,給未來經濟發展帶來不穩定因素。去年以來政府擴大開支,今年財政預算增加3000多億,也是經濟增速因素之一。現在政府收入銳減,債務增加,進一步擴大開支今後將難以維持。特朗普上臺後廢除了很多對企業和經濟的監管措施,尤其是環保措施。這些措施雖然對活躍經濟活動有推動作用,但以未來環境和人類健康為代價,值得嗎?第二季度4.1%的增長率還有這樣一個偶然因素:因為特朗普挑起的貿易戰風聲,很多商家搶在提高關稅之前出口或進貨,例如中國在7月初中美貿易戰正式開始前大批收購美國大豆。特朗普吹噓說第二季度出口增長,貿易赤字下降是他的”勝利”之一,但貿易戰風聲造成的市場搶購搶銷是暫時的,不會重複。總之,能否長期維持4%以上的增長率,是個大的問號,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二)美歐零關稅?

最近在中文網絡上鬧得風生水起的另一件事,是一週前特朗普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達成的所謂“零關稅”協議。筆者的看法,第一,這就是個”意向書”,雙方有實現”零關稅”等意向,並沒有什麼具體內容。有些華人特朗普支持者迫不及待地把這說成是”零關稅協定”,好像鐵板釘釘似的,這是誤導視聽。

美國二季度增長率、特朗普-容克聲明及貿易戰之我見

英國《衛報》報道:特朗普和歐盟領導人同意向達成“零關稅”協議努力。(圖片來自《衛報》截屏)

第二,這是個“停火協議”。其最重要的功能是暫停了美國和歐盟之間貿易戰進一步升級,雙方鬆了口氣。未來貿易戰是否會進一步擴大,還要看雙方談判的結果。

第三,協議中較為具體、看得見摸得著的內容主要是歐盟承諾購買美國大豆和天然氣。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仍有諸多障礙:(1)歐洲農業都是私人所有、私人經營,是否收購美國大豆要看自身需要。容克說農民可以購買大豆做飼料,但最終決定權還是在農民手中,歐盟總不能越俎代庖購買美國大豆。(2)因為中國強力反擊美國提高關稅,造成美國大豆價格下跌,歐盟農民現時購買美國大豆,經濟上並不吃虧。作為與特朗普談判籌碼之一,容克抓住時機提出歐盟可以購買美國大豆。但美國每年出口至中國的大豆價值高達123億美元,出口歐洲僅為16億美元。即使歐洲國家擴大收購,也無法彌補失去中國市場帶來的損失。(3)至於天然氣,歐盟的確有增加天然氣進口渠道,擺脫過度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需要。但美國液化天然氣要使用貨船運到歐洲,還需要建立專門的接受設施,價格昂貴。一家德國報紙問道:有誰會去買美國的天然氣而不是來自俄羅斯廉價的管道天然氣?同時,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在亞洲較高,對美國石油天然氣公司擁有更大的吸引力。未來即使美國液化天然氣大量出口歐盟,也將是若干年後的事情。

第四,特朗普和容克聲明中提出的諸如削減關稅和貿易壁壘,取消政府補貼,結束醫藥、化工方面相互衝突的監管規則等主張,看起來都似曾相識:這些正是當年奧巴馬政府追求的“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關係”(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的主要內容,類似NAFTA(北美自由貿易區協定)和TPP (跨太平洋貿易伙伴關係)協定。特朗普剛一上臺就退出了TPP, 聲言推翻NAFTA, 同時停止了TPP在歐洲的姊妹篇 TTIP談判。現在轉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特朗普本人和他的華人支持者歡呼雙方發佈聲明的那天為”偉大的一天”,他們是否搞清楚了,這個“聲明”的主要內容就是他們所攻擊和仇視的奧巴馬數年前提出的TTIP的翻版,而非特朗普的原創和所謂“宏圖大略”?如果我沒記錯的話,TTIP 談了四年仍未成功,比TPP談判更為艱難,尤其是在農業補貼、醫藥、化工監管、環境保護和食品安全等問題上雙方分歧很大。現在八字還沒有一撇,有些特朗普支持者就聲稱美國和歐盟“零關稅區”已經形成,甚至稱之為世界貿易史上的“里程碑”,真是匪夷所思!

容克此行達到目的,認為歐洲贏了,因為“我們的美國朋友”暫時不會增加汽車和其它產品的關稅。特朗普近一年來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等國發動貿易戰,處境孤立;國內鋼鐵、鋁製品及相關產品價格上漲,農業更是首當其衝受到傷害,政治壓力增大,當容克代表歐盟伸出收購大豆、天然氣的橄欖枝,特朗普迫不及待接受,同時認為自己是最大的贏家。雙方算是各自找了個臺階下,暫時握手言和。至於 “零關稅、零補貼、零壁壘”等等,依然遙遠。何況特朗普本人骨子裡是個孤立主義者和貿易保護主義者,自由貿易與他所代表的民粹與排外思潮也南轅北轍。他是否能真心推進以多邊合作為特色的國際化和自由貿易,讓人懷疑。

(三)貿易戰穩贏了?

人們極為關心目前如火如荼的中美貿易戰對雙方經濟的影響。對中國的影響,我們還是留給國內人士去分析。對美國的影響,目前尚不明顯。無論是現在340億美元也好,還是可能另外追加160億美元也罷,雙方都儘量剋制了。目前對經濟造成了一些影響但還是局部的,例如農業首當其衝受到衝擊,製造業個別企業進口零部件和鋼鐵、鋁原材料成本增加等,造成一定數量的裁員和投資減緩。總體來說,影響尚在可控範圍之內。如果特朗普政府在未來一、兩個月內真的把貿易戰擴大到2000億美元或更多,而中國又寸步不讓,那才是貿易戰真正開始之時,其影響要從那之後三至六個月才能較為準確地評判。

美國二季度增長率、特朗普-容克聲明及貿易戰之我見

有一種觀點頗為流行,即如果特朗普政府把貿易戰規模擴大到2000億美元甚至5000億美元以上,也就是說中國對美國出口貿易總額全面提加10%-25%進口關稅,中國將無還手之力,必敗無疑,因為美國對中國出口貿易總額僅為1700億美元(商品加服務業)。不過,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看,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總值高達4788億美元,說明其對中國經濟有著極大的依賴。貿易戰一旦全面爆發並曠日持久,不僅中國經濟將遭遇極大困難和考驗,美國經濟同樣會受到重創。其結果是進口商品從原材料、產品零部件到製成品價格全面上漲,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增加消費者經濟負擔以及增大通貨膨脹風險;出口商品例如農產品則價格下跌,農民收入減少導致償還農業貸款困難,從而引發大量家庭農莊破產。有華爾街金融人士和經濟學家認為,貿易戰一旦失控,甚至有可能把美國重新帶回到上世紀七十年代通貨膨脹和經濟停滯的“滯漲時期”。另外,關稅 – tariffs本身是一種稅 – tax,提高關稅無疑是增加企業和家庭稅務負擔,與共和黨國會去年高調通過的刺激經濟的減稅法案自相矛盾,並將抵消減稅法案帶來的經濟刺激作用。美國絕大多數經濟學家,前政府官員,跨國企業等都反對貿易戰,因為他們從貿易戰中看不到贏家。

目前美國經濟狀況不錯,特朗普的人馬認為現在有本錢打貿易戰,但貿易戰一旦全面展開,這些都是不可持續的。特朗普聲稱“tariffs are great”(關稅太棒了),貿易戰更是“easy to win”(很容易獲勝),輕而易舉就可以“穩操勝券”。而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魯莽冒險,將把世界經濟帶入難以預測的險境。

撰文:啟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