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叔:您的「粉絲」遍布全市,街坊都說「謝謝您」!

在望牛墩鎮洲灣村裡

無論男女老少

在村口巷尾碰上他時

大家都會親切地喊他一聲:“文叔”

他就是莞小衛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最美醫生”——望牛墩陳旭佳衛生所的醫生陳仲文。

文叔:您的“粉丝”遍布全市,街坊都说“谢谢您”!

1966年,陳仲文從赤腳醫生做起,紮根鄉間52年,救死扶傷,惠及周邊街坊。已進古稀之年的他,現在依然行走在鄉間,為村民提供全天候的醫療服務。接下來,請和莞小衛一起走近陳醫生,瞭解關於他的“最美故事”。

走路求學解決村民看病難

醫術精湛“粉絲”遍佈全市

上世紀60年代,村裡缺醫少藥,村民們有個頭痛腦熱的,看起病來很不方便。當時的大隊幹部看中了年輕的陳仲文,希望他能在村裡幹個“赤腳醫生”。考慮到村裡看病難的實際情況,文叔爽快地答應了下來,成為了村裡6名學醫人員之一。

對於當時求學的場景,文叔依然歷歷在目,“每天需要步行兩個半小時才到學校,吃飯要自帶飯票,一個月僅有6塊錢。”經過兩年的學習後,聰明勤奮的他很快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一名合格的“赤腳醫生”。

文叔:您的“粉丝”遍布全市,街坊都说“谢谢您”!

剛做醫生時,村裡只有他一名醫生。這意味著,他一人就要擔負起守護全村人健康的重任。文叔回憶,以前他往往沒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常常需要上門看診,甚至有村民半夜敲門尋藥也得起來。有一次,鄰村村民也上門問診。看著村民焦急的表情,文叔二話不說,拿起藥箱就與村民出發了,走了兩個多小時才到達到目的地。

一直以來,文叔為周邊群眾提供了全週期、全天候的醫療服務。他的病人年齡跨度大,從初生嬰兒到耄耋老人,都是他的“忠實粉絲”。由於醫學精湛,不單單週邊的村民也常有上門問診,甚至有許多病人從南城、高埗、虎門、大嶺山慕名而來。

自學中醫課程不停“充電”

分文不取義務為村民接生

學海無涯,文叔一直在為自己“充電”。他多次參加培訓學習,自學了中醫課程,在三十歲的時候,這位初中畢業的鄉村醫生,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了大專學歷,同時在勤學苦練和實踐中也積累了豐富的醫學經驗。

對於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療,文叔是駕輕就熟,可你能想到他還曾兼當過“接生婆”嗎?

文叔:您的“粉丝”遍布全市,街坊都说“谢谢您”!

陳仲文說,由於當時條件艱苦,不少村民明知家裡接生十分的危險,卻因付不起醫療費用,也只能選擇在家裡生孩子。碰到這種情形,文叔常常分文不取,義務為村民接生,至今已接生過4名孩子,其中一名孩子亦成為了一名助產士。

雖然出身於“赤腳醫生”,其實陳仲文在產科、兒科、內科都有一定的造詣。

古稀之年堅守衛生所只為方便群眾

兒女受他影響選擇學醫扎基層

文叔今年已71歲,早已達到了退休年齡,還身患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慢性疾病,但他卻堅持到診所上班,周邊的街坊遇上什麼不舒服的也都樂意來找文叔。門診病人最多時能夠達到每天100人。為了方便周邊群眾,他的出診時間還特意延長到晚上22點,一天工作近十個小時。

文叔:您的“粉丝”遍布全市,街坊都说“谢谢您”!

在文叔的影響下,他的兒子和女兒也都選擇了學醫,同樣紮根在基層,為群眾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女兒更是選擇做一名全科醫生。

在文叔的認知裡,醫學這一行就是方便群眾,能在村衛生站治得好的疾病就可以在村衛生站治療,不用群眾跑遠門去看病。

樸實、平凡的陳仲文,用自己的醫術醫德感召了年輕一輩,“多年後我就成了你”,這是對他最大的禮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