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商貸62.87億待償逾期,遷址,蹭國資,拉新三板公司

8月7日,溫商貸公告稱,李山投資集團及胡奇峰(原名:胡其豐,平時習慣用“胡奇峰”的筆名)將對溫商貸展期未兌付的全部款項承擔無限連帶責任,保證做到不關停、不失聯、不放棄。

兩天前,溫商貸發佈公告稱,平臺遭遇有史以來最大的流動性危機,自2018年8月5日起將不再新增標的,直至完成全部投資人展期資金的兌付工作。

兌付方案如下:2018年8月5日至10月31日,所有本息暫不安排兌付。11月份開始,每月30日執行兌付,全部本金按照9.6%的年化進行計息,平臺將以本金1萬以下、5萬以下、5萬以上為三個基準,按照一定的比例兌付本息。

溫商貸62.87億待償逾期,遷址,蹭國資,拉新三板公司

(圖片來自溫商貸官網)

截至目前,溫商貸累計借貸金額389億元,累積待收金額62.87億元,當前出借人數量23.6萬人。

相比於其他實控人失聯、被以非吸、集資詐騙等原因立案偵查的P2P平臺,溫商貸的情況還不算太糟。但是在天雷滾滾的當下,人心惶惶,投資者還是免不了一通擔心。

獨角金融在梳理溫商貸的發展史過程中發現,溫商貸歷來一直遭受不少質疑,股東也是頻繁更換。其他P2P在玩的“國資系”把戲,溫商貸也樂此不疲。

換5次存管、遷址新疆,質疑不斷

溫商貸成立於2015年07月,註冊資本1億元,法人及實控人為胡其豐,公司運營主體為鄯善溫商貸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原名:浙江溫商貸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之所以改名是因為公司於2017年1月從浙江溫州遷址到新疆鄯善縣。

業內人士認為,溫商貸遷址,是因為新疆的政策比較寬鬆,備案比較容易,更容易合規。

新疆金融辦曾發佈《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新設立的網貸機構在依法完成工商登記註冊、領取企業法人和分支機構營業執照後,應當於10個工作日內向工商登記註冊地所在地的金融辦遞交申請材料。各地金融辦應當在文件材料齊備、形式合規的情況下,在收到材料起20個工作日內將文件材料提交至自治區金融辦辦理備案登記。

新疆的網貸平臺相對較少,備案合規壓力也小,“但當地的金融監管部門對互聯網金融的要求與理解與發達地區有一定差距,是不是真的容易備案,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對獨角金融說道。

溫商貸方面則表示,“因為新疆當地政府的招商引資項目,給了我們很多的優惠政策,所以才遷到新疆。”

溫商貸的投資項目主要為推薦項目、商戶通項目、工程項目、車貸項目和轉讓項目

,除了車貸項目,其他均為企業借款。但是溫商貸的推薦項目成交佔比最大,2017年的成交比重達到82.73%,2018年第二季度推薦項目成交佔比為65.27%。

溫商貸62.87億待償逾期,遷址,蹭國資,拉新三板公司

(圖片來自溫商貸官網)

有媒體報道,推薦項目的標的被4家公司及相同的借款項目“承包”,每個標的借款金額在8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不符合《暫行辦法》中“同一法人或其他組織在同一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平臺的借款餘額上限不超過人民幣100萬元”的規定。而且,借款企業與溫商貸的股東也關係匪淺,有自融的嫌疑。

溫商貸62.87億待償逾期,遷址,蹭國資,拉新三板公司

針對大額標的和自融的疑問,獨角金融聯繫了溫商貸的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溫商貸沒有自融。外界對平臺的自融揣測是因為對平臺風控模式不瞭解所致。目前,律所已經介入盡調,後期會出具關於平臺風控模式的合規性報告。”

在合規進程上,溫商貸5次更換銀行存管在業內也早已成為“佳話”。 2014年4月,溫商貸與平安銀行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15年3月,溫商貸又公告稱,與工商銀行簽署了一份資金託管協議。然而,2017年1月,溫商貸又公告稱換成農業銀行吐魯番分行進行資金存管。沒過多久,溫商貸又宣佈成功上線貴州銀行。但是貴州銀行之後便宣佈退出銀行存管的業務,溫商貸成為“棄兒”。

一波三折,眼看著備案大限即將來臨,溫商貸又在2018年5月宣佈簽約上饒銀行,於6月上線資金存管。銀行資金存管的要求越來越嚴格,溫商貸這換存管的頻率也不得不讓人捏了一把汗。

除了資金存管頻繁更換之外,溫商貸的股東也一直在變臉。脫離新三板股東後,國資系的背景還沒宣傳夠,又緊急“下架”,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股東頻繁變臉

作為新三板掛牌公司瓷爵士(831441.OC)的全資子公司,2016年6月,溫商貸的100%股權被轉讓給李山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李山投資),瓷爵士的控股股東也為李山投資,股權轉讓完成之後,瓷爵士與溫商貸雖然沒有股權從屬關係,但都同屬李山投資的子公司。

溫商貸62.87億待償逾期,遷址,蹭國資,拉新三板公司

(圖片來自溫商貸官網)

李山投資成立於2009年,註冊資本5.2222億元,是以PE/VC投資、資產併購重組、金融資產投資為主營業務的金融集團。

2015年,瓷爵士的年度總營收為4559.79萬元,其中互聯網金融業務營收達3537.22萬元,佔比77.57%。作為瓷爵士的盈利利器,溫商貸緣何會被“拋棄”?彼時,業內還掀起了一股討論的熱潮。

針對被“拋棄”的質疑,溫商貸發佈公告解釋道,因為《關於金融類企業掛牌融資有關事宜的通知》規定,在相關監管政策明確前,互聯網金融公司暫不進入創新層。為了不制約雙方的發展,瓷爵士選擇剝離互金業務,轉讓溫商貸的股權。

卸下了“新三板”背景的光環,溫商貸投入了李山投資的懷抱。但沒過多久,溫商貸又引入了“國資系”給自己貼金。

2017年1月,李山投資通過其參股40%的一家第三方金融交易平臺鄯善天玖石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新交所,原名“鄯善天玖石材交易中心”)來控股溫商貸。

彼時,新交所的股東除了李山投資之外,還有忠華集團有限公司持股10%、新疆天玖王石業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鄯善縣開源礦產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下稱:開源礦產)10%,四家共同持股。

其中,開源礦產背後的股東是吐魯番地區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即溫商貸所宣傳的國資背景的“重磅坐陣嘉賓”。

溫商貸62.87億待償逾期,遷址,蹭國資,拉新三板公司

​(圖片為溫商貸官網原來展示的“國資系”內容)

可惜好景不長,重磅嘉賓上臺後就匆匆下場了。2017年10月,新交所公告稱,開源礦產將其持有的10%的股份平價轉讓給李山投資,原有的股東陣營變為三家。

溫商貸62.87億待償逾期,遷址,蹭國資,拉新三板公司

(圖片來自新交所官網)

隨後,其他兩家也紛紛退出,新交所的股東變為李山投資100%持股。

一波三折,輾轉騰挪,溫商貸的股權最後還是回到了李山投資手裡。

但無論曾經的運作多麼令人不解,目前的溫商貸已處於水火之中,當務之急是清償債務,這也是投資者最關心和最擔心的問題。有投資者表示,“兌付三年太久了,平臺拿出的方案也不是不可行,只是缺少監管,缺乏信任。”

溫商貸62.87億待償逾期,遷址,蹭國資,拉新三板公司

(圖片來自溫商貸官網)

溫商貸的相關負責人對獨角金融表示,“溫商貸一直處於正常運營狀態,平臺在展期兌付期間,將接受所有投資人的諮詢和監督。同時,溫商貸將積極配合監管部門的調查工作,並通過平臺公告、公眾號等渠道及時向大家反饋工作進展情況。”

但僅憑几句承諾,無法給投資者信心。目前的待償規模達到62.87億元,金額不小,溫商貸有這個能力償還嗎?

上述溫商貸負責人表示,“溫商貸自有資產和借款企業的抵押資產總估值155億元,完全能夠覆蓋平臺62.87億元的總待收規模,平臺有能力保障投資人的利益不受損失。但是,鑑於當前大環境存在著資金流動性的風險,所以我們需要時間對資產作良性的變現處置。”

為了增加投資者信心,溫商貸還將“上線投資人代表選舉,屆時會帶投資人代表走訪平臺的借款企業,實地瞭解資產的真實性。”

你覺得溫商貸能夠兌付完成嗎?歡迎來評論區聊幾句。

為了方便了解溫商貸更多情況以及爆料,小夥伴們可在“獨角金融”後臺回覆“溫商貸”申請進群,及時關注最新進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