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建設產業功能區,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好文力薦)

始終保持產業立城興城的戰略定力,以產業為核心轉變經濟工作組織方式,成都市在千頭萬緒中明確思路,在紛繁複雜中抓住關鍵——以產業生態圈理念建設產業功能區,帶動成都發展全要素轉化升級,並形成持久的發展動力。

2017年7月,成都市召開產業發展大會,會上範銳平書記首次提出產業功能區概念

回首審視成都市產業發展起步以來的奮鬥歷程,仰望暢想將來美好前景,更加堅定踐行新發展理念的信心決心,相信成都建設產業功能區必將走出一條新時代的新路徑。

特別策劃|建設產業功能區,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好文力薦)

成都醫學城


產業功能區是既往產業持續發展的必然結果

“產業功能區”概念與美國學者提出的“產業公地”理論具有極大的相似性與關聯性,產業公地理論顯示產業功能區即是產業集聚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客觀情況下所能達到的最佳終極狀態。

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以成都市未來要建成萬億級產業集群的電子信息產業為例,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蛻變過程,如今整個電子信息產業已發展成為“大”集群,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網絡通信等細分領域也形成一批“小”集群。

產業空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以成都市的工業空間佈局為例,經歷了多點分散到“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再到“大園區承載大產業”等多個階段,現在全市層面跨區域協作的產業功能區,更是打破了傳統佈局模式,實現了圍繞主導產業“神”聚、各區錯位互補優勢發展“形”分的新格局。

特別策劃|建設產業功能區,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好文力薦)

淮州新城智能製造產業園效果圖


產業功能區是當下支撐轉型升級的全新部署

以產業生態圈理念建設產業功能區,這項非凡的決策部署,來自於更高更寬廣的戰略視角,落腳到更細更具體的戰術實踐,一方面彰顯出遠見和前瞻性,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務實和可操作性

產業生態圈是戰略視角的理論起點

★視角的中心從城市轉向產業。產業生態圈理念視角的中心聚焦於產業,將產業視為城市有機生命體的“魂”,重視產業內生循環,重視產業發展推動力對城市的影響,圍繞產業核心對所需的生產性服務、生活居住、教育醫療等各種功能進行配套完善。

★視角的維度從平面轉向立體。

產業生態圈跳出當下狀態,強調全生命週期,體現出產業發展的延續性,關注重點落在理清該產業發展的過程及特徵,精確判斷其所處階段及未來演化趨勢,準確掌握不同階段下對外部環境的特殊需求,針對性補強短板環節。

★視角的深度從孤立轉向系統。全市“一盤棋”統籌協調,打破地域約束和行政壁壘,多個功能區主動協同,共同構建產業“大生態圈”,經信、規劃等部門牽頭規劃編制,財稅、人力等部門配套政策保障,上下貫通、水平聯通,有效引導各類資源要素集中。

產業功能區是戰術實踐的行動載體

★產業功能區領導小組是行動的最高統帥。2017年11月底,成立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範銳平書記任組長,市委市政府其他領導任副組長,建立領導聯繫的工作制度,明確具體工作要求。統領產業功能區建設的最高指揮部正式成立。

★產業功能區總體規劃是行動的作戰計劃。2018年1月,建設實施方案印發後,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通知明確規劃編制要求。各產業功能區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隨即展開,並已於6月底基本完成,通過了多部門共聯合審查。指導產業功能區掛圖作戰的行動計劃初步形成。

★產業功能區配套政策是行動的後勤保障。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產業發展大會後數天內,“成都產業新政50條”出臺,隨後人才、土地、科技成果轉化等8個配套政策和系列實施細則陸續出臺。推進產業發展與功能區建設的政策保障體系已經建成。

★產業功能區考核辦法是行動的督導監察。2018年5月,領導小組開始徵求綜合考核評價辦法意見建議,各部門分頭召開評價辦法專題研究會,討論各項具體指標和評分細則。確保產業功能區各項指標順利完成、高質量推動建設發展的“監軍”已上馬奔赴戰場。

特別策劃|建設產業功能區,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好文力薦)

紅星路35 號創意產業園


產業功能區是未來構建世界城市的基本單元

2018年5月,成都市產業功能區及園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暨全市產業協同發展推進會議召開,範銳平書記對產業功能區提出 “六有”標準,進一步發揮出功能區的支撐作用,更加有力地推動成都市高質量發展。

產業功能區是產業發展的溫室與沃土

☞產業的集聚推動主導產業發展。完善的產業功能區,通過用創新平臺持續吸引優勢創新資源集中,又進一步吸引企業入駐,企業以及人才、技術等各類資源不斷聚集由量變引發質變,人才與技術也會逐步流動,功能區內生動力推動主導產業創新突破發展。

☞產業的集聚帶領關聯產業進步。龍頭企業高速發展,對配套企業提出

“更快、更高、更強”新標準,各類配套中小企業及相關聯的其他行業,都處於被動加速狀態,自我提升速度放緩勢必難以跟上發展步伐,最終在殘酷的叢林生存中被更有實力的企業兼併收購。

☞產業的集聚促進新興產業孕育。產業集聚達到一定階段後邊界將被徹底打破,“雲大物移智”速發展聯動引領,跨界融合、開放型產業體系應運而生,所有產業都找到“產業+”發展之路,“人工智能+”“大數據+”“5G+”等新經濟成為推動發展的新動能。

產業功能區是人才翱翔的大海與藍天

☞人才生長可形成永續的技術梯隊。產業功能區實現校企地共同發展,高校既能為功能區源源不斷地輸送人才,又能提供人才培訓服務,功能區則提供崗位與平臺,高校與功能區之間的良性互動循環,不僅搭建起了堅強穩固的人才梯隊,也形成了可持續的人才引育動力。

☞人才彙集能積澱璀璨的智慧結晶。功能區具備人才生活的環境,即是留得住人才的能力,讓人才留在本地能持續發揮更多短時間內難以體現的積極影響,更多隱形價值有效外化,思維能力、協調能力等積累積澱並得以留存,軟實力不斷提升,發展的底蘊與基礎進一步加深、鞏固。

☞人才流動將實現創新的跨界融合。成熟的產業功能區具備完善的城市功能,為具有跨界能力的高級人才提供充分展示、充分發揮、充分嘗試、充分挑戰的廣闊舞臺,讓真正有創造力的人想要創新、願意創造、能夠創業,幫助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技術、資金、市場等問題,實現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特別策劃|建設產業功能區,助推城市高質量發展!(好文力薦)

青羊綠舟總部經濟產業園區

產業功能區是城市構成的細胞與整體

☞單個產業功能區獨立存在,是循環自生的基本單元。每個獨立的功能區都具備完整的生產、生活及各種配套服務功能,是一個小型的產城一體單元,是較小規模的生態系統,是產業生態圈理念在現實城市空間中的具象化,能夠實現內部循環與自給自足,如同人體中的一個細胞,既有自身的個體性,也是整體的構成部分,能夠脫離整體單獨存活,但是無法健康成長。

☞同類產業功能區互補協同,具備獨特的功能與作用。成都市先進製造業產業生態圈,如同人體的某個功能系統,由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數個大產業的產業生態圈構成,每個產業的生態圈如同功能系統的單獨器官;而例如裝備製造產業生態圈,則是由多個產業功能區作為“細胞”共同構成,每個產業功能區既有自己的主導產業,同時也為其他功能區提供配套協作,相互之間合作互補。

☞全部產業功能區交織共生,構築成城市複雜巨系統。由生態圈解構而來的產業功能區,是相互交織組合在一起的,所有功能區共同構築成都市產業生態系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併成為一個整體實現對外的物質交換與能量流動,參與全球競爭,融入全球生態系統。

建設產業功能區,是轉變發展動能、築巢引鳳育產業的嶄新思路,是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的核心抓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重要載體,是城市發展轉型和經濟方式轉變的一場革命,成都市必將沉下心來穩步推進、久久為功,書寫下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喜歡就關注產城雜誌

分享城市經濟發展建設方略與細節

來源丨《產城》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