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智瑤,歷史上還有哪些用人頭做酒器做夜壺的故事?

除了智瑤這最著名的人頭酒器或人頭夜壺外(故事源於滅智氏三家分晉),其他的人頭酒器仍然不時出現在中國史籍中。《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漢代,匈奴

老上單于曾經擊破月氏,用月氏王的頭顱做成飲酒器具。更令人驚奇的是,一百多年後,漢朝大臣韓昌張猛與南匈奴呼韓邪單于會盟時,“以老上單于所破月氏王頭為飲器者,共飲血盟。”(《漢書•匈奴傳》)月氏王頭顱做成的飲器竟一直保存了下來,且不是一般的日常器具,而是在歃血為盟的儀式上使用,以表明盟誓的神聖莊嚴。

《明史•危素傳》記載,“先是…夏人楊輦真珈為江南總攝,悉掘徽宗以下諸陵,…,又截理宗(宋理宗)顱骨為飲器。…帝(朱元璋)嘆息良久,…,諭有司厝於高坐寺西北。其明年,…,遂敕葬故陵,實自素(危素)發之雲。”南宋被元朝滅亡後,南宋宋理宗的陵墓被元朝楊輦真珈盜掘,他的顱骨被截下來做了飲器

。直到明代,朱元璋知道後才下命令將這個頭顱飲器重新安葬。

不僅中國,就連歐洲和日本也有將人頭做成酒器的記載。當然還有古代瑪雅人神秘的“水晶頭骨”的傳說。

古希臘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在其名著《歷史》中記載過遊牧民族斯基泰人的戰爭習俗:

“斯基泰人把敵人的頭顱眉毛以下的部分割去,並把頭顱內部弄乾淨。如果這個人是窮人,那麼他只是把頭顱外面包上生牛皮來使用;如果他是富人,則外面包上牛皮之後,裡面還要鍍金,再把它當作酒杯來使用。他所敬重的客人來訪時,他便用這種人頭酒杯來款待客人。”

陳杰在《日本戰國史》記載: “信長(織田信長)在席上拿出了各種精美的食物和華麗的器具,席間有兩件器具讓所有的人驚訝之餘還有點反胃:信長將朝倉義景、淺井久政、淺井長政三人的頭骨漆上金漆,當做酒具,盛滿酒遍請諸將。這些在戰場上血腥殺戮的猛將也不禁覺得毛骨悚然。”

日本人的重口味傳統可謂由來已久啊。

(英)馬頓(Chris Morton)《水晶頭骨之謎》記載:

“有傳說美洲印第安人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古時候有13個水晶頭骨,能說話,會唱歌。這些水晶頭骨裡隱藏了有關人類起源和死亡的資料,能幫助人類解開宇宙生命之謎。根據傳說,人們必須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頭骨。那一天是已經循環了5126年的瑪雅曆法的終結。除非13個頭骨聚集在一起並按正確的位置擺放,否則地球將飛離軸心。只有那樣做,頭骨的超自然力量才能挽救地球。”

這種傳說,表名那時的瑪雅人很重視“頭骨”,製作仿人的水晶頭骨實在充滿了神秘感和儀式感。

好了,可以就以上回過頭來反思一下了。

恨一個人,殺了他足夠解恨了吧,那為什麼還要忍受著骯髒汙穢,去把敵人的頭顱製作成酒杯、夜壺,來進一步洩憤,而且還真拿來用呢?尤其是在中國,一直奉行“死者為大”,動別人的屍體,挖死者的墳墓是為人所不齒的行為。那麼為什麼這種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呢?

我想,在古代矇昧野蠻的時代,殺死敵人,消滅對方的肉體可能僅僅是在物質上戰勝了別人,而把敵人的頭顱做成器具,供自己使用,似乎才能在精神上產生極具的威懾力,從而讓其他人產生相當的恐怖感和恐懼感。這樣一來,人頭酒器,就成了勝利者的光榮象徵,失敗者的永恆恥辱。並且對虎視眈眈的潛在敵人產生了可怖的震懾作用。先民們這種後人難以理解的行為方式,貫穿了人類的東西方歷史,幾乎成為了一種不成文的奇特的習俗。

不用為尊者諱,不用為祖先諱,這些荒誕駭人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這些血汙的歷史也是整個人類發展進程中的組成部分。我們只是希望,人類在終於走出了矇昧野蠻的時代後,能真正走向文明,能真正杜絕慘無人道的事情發生。何況,這希望中有多少是奢望的成分呢?

人類精神疆域中究竟還有多少深不可測、讓人不寒而慄的黑洞存在?

除了智瑤,歷史上還有哪些用人頭做酒器做夜壺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