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明白這「3W」,你就不算考!研!黨!

想不明白這“3W”,你就不算考!研!黨!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考研亦如此。“磨刀不誤砍柴工”,規劃目標的過程好比磨刀,武器鋒刃,事半功倍。好多人只看見了成功後閃耀的光環,卻忽視了厚積過程中的規劃和備戰。那麼,考研學子怎麼樣才能尋找到自己的目標呢?我們提出“3W”,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即:

Who——我是誰?

What——我要做什麼?

Why——為什麼?

想不明白這“3W”,你就不算考!研!黨!

1. Who——我是誰?即自我評價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學生的性格特質都不一樣。只有在充分挖掘個人潛在志趣愛好的基礎上,培養激發,才能事半功倍。那麼,你的性格是否適合看似枯燥乏味的學習生活?這要從人的性格特質說起。心理學家根據人的心理活動的特點將人分為膽汁質多血質型粘液質抑鬱質四種性格特質。

膽汁質人的性格特點是熱情活潑,抗擊能力、思辨能力較強,但是極度缺乏耐性,易顯現衝動魯莽等性格缺陷。這類性格的學生,就要培養自己的耐性,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多血質人的性格特質與膽汁型的有些相似。除了思維敏捷性格外露等特點,易表現為自負驕傲的缺陷,無論待人接物,還是思考問題都容易出現粗枝大葉的弊病。這類學生在規劃自己的考研計劃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自我剖析和評定。

因為無論是枯燥的考研備考還是乏味的研究生學習,都需要一種平和穩定的思辨態度。不但要做到理論思維的邏輯性,還要做到為人溝通的順暢性,要能經得住寂寞的考驗。隱忍享樂,隱忍惰性,不狂躁,不急功,不憤懣,慎思篤行,做足戰勝自我性格缺陷的思想準備。

具有粘液質特點的同學,大多性格溫婉為人謙遜,做事情能夠做到鍥而不捨,但是性格大多較內向,不善於表達,少數人反應遲鈍。這類性格的學生,需要發揚優勢的同時,還要學會跟同學、老師溝通。考研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考前分享別人的經驗能為你考研助一臂之力,讀研究生後也才能更好地與導師交流。

抑鬱質特點的學生思維靈活,才華橫溢,但卻不夠自信,多敏感,不善於與人溝通。這種性格特質的同學,對於在枯燥的環境中擊退各種負面的干擾和避免躁動具有良好的天賜底蘊。但是,學術研究不是閉門造車,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才能讓“別人知己”,“自己知彼”,科學知識也才會在交流探討的基礎上實現層次上的昇華。

肖恩•柯維說:“雙贏的想法也是一種人生哲學,一種可以表示獲勝,你可以成功的精神力量。”所以,對於這種性格特質的學生來說,要努力地解開自己的心理枷鎖,不要固步自封。

想不明白這“3W”,你就不算考!研!黨!

2. What——我要做什麼?即考研擇校擇專業

院校的選擇,要量體裁衣,切不可眼高手低,不切實際。不乏這樣的同學,專業素養不錯但外語水平一般,或者外語水平過得去但專業水平一般,如果不自量力報考、甚至跨專業考人大、北大法學碩士等這樣的熱門專業,結果可想而知。這種理想值得鼓勵,但理想如果距離現實太遙遠就得降低目標了。

從學生報考以及最終的錄取情況來看,如果你外語水平相對薄弱,不妨在B類地區擇校,這類地區的院校門檻稍低,但不一定就是水平底,其中也不乏師資隊伍雄厚、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學校,畢業後同樣可以有所造詣。

就法學院校舉其一例:西南政法地處B區,單科分數線為國家線,總分可能略有上調。但是西南政法是老牌的法學院校,學術氛圍好、教學科研功底深厚,因而其就業前景不錯,是西南地區乃至全國公檢法司系統選用優秀法律人才的基地。

外語水平較高或者本科學習的是外語專業,擇校的範圍會大一些,但一定要注意,報考名校尤其是34所自主劃線的高校,專業成績很難拉開檔次,但在面試環節起決定性作用還是專業基本功,因而專業課掌握顯得尤為重要。

相較而言,專業選擇比院校的選擇更重要,它有可能決定你一生的發展狀況,所以需要你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審慎選擇。法學專業的學生走向社會後選擇了經商淘金,數控專業的學生選擇了政治仕途。現實中不乏其例,但很少人會將多年苦心經營的專業僅作為日後生活中的業餘愛好。

同時,在選擇專業時,我們還需要了解社會的現狀:當前社會急需什麼樣的人才?什麼專業方向才能使自己成為用人者垂青的寵兒?近些年來,外語、金融、會計等熱門專業和數控、機電等實用性專業成為了用人單位炙手可熱的選擇。一些冷門專業的畢業生在就業門檻高的處境下處在了爹不親孃不愛的尷尬境地。但是“熱門”專業的溫度真的會一路走俏嗎?社會發展的動態性註定所有專業的溫度都不可能持續恆溫。大批人才蜂擁趨向就業形勢良好、工作環境優越的“熱門”專業,就會出現人才飽和和外溢蒸發的現象,“冷門”專業領域相反則人才奇缺。

其實,例如石油、化工、考古這些被好多考生不看好的專業,在未來的發展形勢中,很可能出現沙漠後的綠洲這樣令人驚喜的前景。

想不明白這“3W”,你就不算考!研!黨!

3. Why——為什麼?即明確自己考研的目的

許多學生並沒有認真審視自己的境況,更沒有理清自己考研的目的,只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盲目加入考研的浩蕩大軍中。在赤日炎炎高溫難耐的暑假裡奔波於一個又一個的考研輔導班,在街邊的小書店挑選著考研輔導材料。

其實,大多考研者的共同趨向就是擴展知識層面,增加工作籌碼;或者成為敲響就業門徑的敲門磚,但切不可將讀研作為自己迴避就業壓力的美麗藉口。三年後的競爭形勢可能會更加殘酷。

莫為一紙文憑空費韶華,要有所學,有所得,因此,你一定不能頭腦發熱。讀研究生也許能提高你的檔次,但並不保證為你找個完美的工作,但它確實能為有準備、能刻苦的優秀人才提供機會。

有用就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