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死活就是要買高價的,爲什麼?

編輯 | 老司機 • 排版 | 糯米 • 圖片 | Pexels 正版圖庫

來源:銷售老司機(ID:xiaoshousiji)

客戶死活就是要買高價的,為什麼?

很多銷售員有時候很疑惑,明明自己家的產品質量很好,價格也不貴,但最終客戶就是不採購。

反而,客戶更願意採購那些價格高,品牌知名度也高產品。

大量的類似經驗,好像在告訴我們,品牌知名度高的產品,更容易獲得客戶的青睞。

因此,我們似乎能得出一個結論:品牌認同感更容易讓客戶做出購買決策。

這個結論一定正確嗎?

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在經常發生的例子,有一位小王科長,負責單位的IT系統建設。

小王經理使用手機最近很卡,於是他就想換一部手機。當他走進手機專賣店時,看到鋪天蓋地的國產手機廣告,於是他挑了一部華為P10手機。

客戶死活就是要買高價的,為什麼?

單位最近要購買一批存儲設備,價值大概100多萬。在小王科長的供應商清單裡有EMC、華為等品牌,經過深思熟慮,最終小王科長還是選擇了EMC,雖然他因此多花了20%的錢。

這樣的事實屢見不鮮,小王科長既然願意購買華為的手機,說明他對華為品牌有較高的認同感。

但這種認同感,卻沒有讓他做出購買華為存儲產品的決定。

所以,品牌並不是驅使客戶做決策的原因,在其背後,或許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小王科長在做決策的時候,他更願意選擇最好的產品,因為這種採購決策對他的仕途來說沒有任何風險。

倘若選擇了最好的產品,產品依然出現故障,他可以免責。既然用了最好的產品,還出故障,那真不能怪我,對不對?

客戶死活就是要買高價的,為什麼?

但如果他選擇的不是最好的,出了故障,領導就會問:為什麼你要用這個產品?

此時,他需要做非常多的解釋,別人還認為解釋就是掩飾,裡面是不是有不可告人的貓膩?

所以,為了規避決策風險,小王科長更願意高價購買業界最好的產品。

小王科長還想追求進步,希望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出亮點,做出成績,做為自己升遷的資本。

如果使用了最好的產品,產品本身的知名度就更容易給人高大上的感覺,同時也是樹立標杆樣板的噱頭。

客戶死活就是要買高價的,為什麼?

而如果使用價格低廉,各個單位都在用的產品,那小王科長的工作就難以標新立異,難以脫穎而出,自然也沒有突出的個人政績。

所以,為了獲得個人政績,做為升遷資本,小王科長也更願意使用高價的好產品。

小王科長剛剛買了一套房,給完首付,家裡的積蓄所剩無幾。馬上每個月還要付月供,手頭只會越來越緊。

小王科長很明白,如果有一大撥低價品牌進來參與競爭,必定會把整體價格打得非常底,那供應商就面臨毫無利潤可言的地步。

客戶死活就是要買高價的,為什麼?

供應商沒有利潤,自然就沒有給他留回扣的可能。所以,他肯定要想辦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

首先,他就要想辦法把低價品牌擋在門外,不讓他們參與。

相反,他要把一眾高價品牌、價格不透明的品牌列入供應範圍,才有可能維持高價,甚至維持在略低於預算價,不至於總體採購價遠遠低於預算。

同時,只有高價的大品牌,支撐其高採購價,才能通過審計而不露馬腳。

所以,為了獲得可觀的個人私利,更加“合理”地獲得額外收入,小王科長也更願意採購高價的產品。

我們常說的品牌溢價,其背後的深層邏輯正是如此。

沒有人和客戶,會因為品牌知名度高就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因為客戶購買的並不是品牌,而是購買品牌所帶來的利益。

那些大品牌,高價的品牌,可以幫助客戶規避採購風險,獲得升遷的政績,可以更安全的謀取個人利益。

正是這些實質性的利益,讓很多客戶,願意花更多的成本代價來購買。

當然,上面所有的討論,都是基於一定採購條件。那就是採購的決策人,與採購物的擁有人是分離的。

當採購人和決策人屬於一體時,以上大品牌所帶來的利益則不再成立。

所以,正如開頭所講的實例。當小王科長給自己買手機時,他就能欣然的購買華為手機。

銷售老司機,原世界500強外企銷售總監,年入百萬的職業經理人,利用業餘時間傳授銷售技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