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與其盲目地堅持,不如及時止損

分享│与其盲目地坚持,不如及时止损

有些事情,你會發現自己投入得越多,收穫卻不見得會越來越多。你不知道是該繼續堅持,還是就此放棄?

可有的時候,選擇放棄,及時止損,卻是比堅持更難的一件事情。

01

害怕損失的人

往往最後損失最大

如果你花了50塊錢買了一張電影票去看電影,結果開場半個小時後,你發現這部電影根本就不值得一看,這時候你會選擇留下來堅持看完,還是選擇中途離場?

很多人會選擇留下來把電影看完,因為在他們眼裡,50塊錢可是妥妥地花了出去,不看完豈不是浪費了。

然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說:

在做這個決定的時候,一定要忽略你的50塊錢,因為這50塊錢是沉沒成本,不管你走不走,這錢已經花了。

所謂沉沒成本,是指已發生,無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它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毫無價值,不會影響當前的行為或未來的決策。

沉沒成本就是那種已經損失的成本,如果不懂得及時止損,甚至為了這個損失而追加成本,最後只會得不償失。

而害怕損失的人,卻往往損失最大。

分享│与其盲目地坚持,不如及时止损

02

人們對損失的厭惡

遠遠超過對收益的喜好

陷入沉沒成本的黑洞無法自拔,往往源自我們內心的那份不甘。

因為不甘心買了沒用的東西,所以不願斷舍離;

因為不甘心投資失敗,所以不願及時止損;

......

內在的這份不甘心,往往是因為人性中總是存在著一種叫做損失厭惡的傾向。

另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丹尼爾·卡尼曼就曾用拋硬幣的實驗來驗證人性中的這種傾向。

現在,用拋硬幣來打賭。

如果是背面,你會輸掉100美元。

如果是正面,你會贏得150美元。

這樣的賭局,你願意參加嗎?

儘管這個賭局的預期獲利比可能的損失大,但大多數人都拒絕參與這個賭局。

因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失去100美元的恐懼比得到150美元的的願望更強烈,而這就是損失厭惡——失去比得到給人的感受更強烈。

後來這個賭局做了一些調整。

先給每個人1000美元。

你可以選擇退回500美元,然後拿著剩下的500美元離開。

你也可以選擇拋硬幣,正面朝上,無任何損失,直接帶著1000美元離開;如果正面朝下,則失去1000美元。

這時候,你會如何選擇?

最後的實驗結果是,大多數調查對象更傾向於拋硬幣這個冒險選項。

而卡尼曼進一步闡釋了人性中的損失厭惡——人們對於損失有著天生的恐懼,為了避免損失,挽回損失而甘於冒險。

人是一種感性動物,總是容易受到內在恐懼情緒的控制,比起推倒重來,尋找更好的機會重獲新生,他們更願意去固守已有的東西來規避眼前的損失。

所以說放棄曾經的付出,從零開始,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氣。

分享│与其盲目地坚持,不如及时止损

03

敢於承認和放棄過去的錯誤

才能及時止損

而敢於面對沉沒成本的人,都懂得及時止損,將風險遏制在萌芽狀態。

被亞馬遜以超過10億美金收購的一家獨角獸公司Zappos,他們的人事經理制定了一條非常特別的招人措施。

Zappos選人很嚴格,招人進來後會先安排近一個月的培訓。而在培訓結束之後,公司會給這些員工提供兩個選擇:

一個是,你留下來;

另一個是,你離開這家公司,同時公司會給你4000美元的獎金。

這背後的邏輯,是Zappos公司看到並承認了一個事實,而這個事實是很多公司可能已經看到但是卻不願意承認的:

新進的員工中,總是會有一些是想要離開這家公司的,很可能半年之內他們就會選擇離開。而這樣的員工對於公司並沒有強烈的認同感,他們常常想的是我得到了什麼,而不是我為公司帶來了什麼,所以他們對公司產生的價值就會很有限。

分享│与其盲目地坚持,不如及时止损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放棄4000美元獎金而選擇留下來的人,往往都是真心認同公司文化,願意與之共同進退的員工。

這一項招人措施也的確有效,因為在很早期就規避了長遠來看可能存在的損失,給公司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放棄過去錯誤的付出和努力,及時止損,並不是對自己的全盤否認,而是對如今更智慧的自己的一種反向確認。

如果你不接受自己曾經的愚蠢,那你很難有放下沉沒成本的勇氣,而你更可能帶著這份愚昧,一而再再而三地在同一個坑裡栽跟頭。

而人往往只有承認自己的錯誤和失敗,才能不斷地變得理智和聰明。

分享│与其盲目地坚持,不如及时止损

04

面對沉沒成本

如何做到及時止損?

面對沉沒成本,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呢?

▌設定止損位,懂得及時止損

面對生活中的投資,時間上的投入,從一開始,就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止損位。

股價下跌到了止損位,就果斷賣出,等15分鐘車還沒來,就選擇打的,這樣既節省時間,也避免了內心的精神熵。

分享│与其盲目地坚持,不如及时止损

只有當我們心中有了一個止損位,我們才能夠在面對沉沒成本的時候觸發那個止損開關,勇於選擇放棄。

▌換一種人設向自己提問

當我們面對與過去難以割捨的狀況的時候,要懂得換一種身份換一個視角向自己發問:

如果是一個不知道我過去付出,不需要承擔過去成本的人來幫我做決策,他會怎麼做?

當我們願意站在一個毫無成敗的新視角上思考當前的困境,從當前的沉沒成本糾結中抽離出來,往往就能夠擺脫過往的束縛,做出最明智的選擇。

▌練習斯多葛哲學的“消極想象”

斯多葛哲學的“消極想象”,其實就是想象在失去了已有的東西的情況下,自己該如何面對,如何選擇。

在生活中進行這樣一種練習,可以讓我們不再一味地依賴於過去擁有的人事物,也會對過去的種種付出和努力保持一種斷舍離的心態,從而放下對於過往成本的執著,時刻做好失去它們的準備,這樣反而有利於我們建立一個豁達的心理狀態,懂得及時止損,做出最恰當的決策。

但如果我們發現自己的人生走錯了方向,那請停下來,直面錯誤,及時止損,因為停下來就是進步。

分享│与其盲目地坚持,不如及时止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