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砸鍋賣鐵買別墅的傢伙,你還好嗎?

故事從2015年說起。

這年的初春,筆者所在城市的樓市遠沒有想象的樂觀,春節剛過,各個售樓處都急匆匆地開門迎客,但上客量都少得可憐,有的售樓員連續幾天都接不到幾個客戶,這一切都預示著情況並沒有絲毫好轉的意思。

經歷了2015年一整年的低潮,所有的地產人都渴望新的一年能迎來轉折,因為所有地產人的收入都要跟銷售業績掛鉤,除了基本的底薪之外,銷售佣金是更大的一塊。

但不幸的是,這一年大家都沒有迎來開門紅,不僅如此,整個上半年行情都極為清淡。筆者所負責的市中心高層項目月均銷量在30套左右,與年初所定計劃相去甚遠!但這樣的戰績與其它樓盤相比已經是相當不錯了,當時很多樓盤的銷量只有可憐的個位數,離筆者不遠一個項目的老闆就在欠下施工方一大筆錢後,攜預售款跑路了。要知道當時筆者所在的城市最好區域的高端樓盤價格也只有5000-6000元,有全市最好的學校,最好的交通,最好的環境資源,但當時人們很奇怪,我們使出吃奶的勁路演、行銷、做廣告就是不為所動,僅僅是一年多後這兒的房價都翻了一倍多,當然那時普通的老百姓很少有人能預見這個也許能改變他們命運的機會,後來的那波足以載入史冊的房價上漲是神仙難測的。

這年的年中總結大會後,老闆找我談一次話,要把我調到市郊一個高端的別墅項目,那個項目資金鍊快斷掉了,接近爛尾,是一個十足的鬼見愁的項目,售樓員都很難招聘。老闆說一不二,沒有辦法我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那個砸鍋賣鐵買別墅的傢伙,你還好嗎?

那個砸鍋賣鐵買別墅的傢伙,你還好嗎?

此項目離城市中心約一個小時車程,是聯排英式別墅,一套300平米左右,總價在150萬左右。整個下半年,我帶領營銷團隊絞盡腦汁想辦法,也只能只能勉強維持月銷7、8套,這樣的情況繼續下去,只有崩盤一條路。山窮水盡之時,神奇的事情上演了。

這一年快元旦時,一條爆炸的消息傳來了,城市要通高鐵了,而且高鐵站遠近恰當,離我們項目一千米左右,這絕對是上蒼排來救我們的!

我們當然不能錯過,把這條爆炸似的消息運用各種媒體渠道地毯似轟炸了出去,後來因為發佈未確定廣告被市政部門罰二十萬,但老闆才不差這點小錢呢,這消息足以救活他的項目。果然,第二天售樓處就被擠爆了,這裡邊不乏許多炒房客,有人一下就買了六套!

此時,本文重點要介紹的故事主人公李A出場了,之所以要重點提及此人,因為筆者感覺此人極具代表意義,從他的身上我們能看到一個普通老百姓炒房的風險與機會,興奮與失落,這也許能為我們帶來不少借鑑意義。

李A並不屬於我們的目標客戶群,我們給項目圈定的客群是年收入三十萬以上,二次以上置業者。而李A當時只是附近一個村辦工廠的打工者,一年收入頂多六萬多塊,名下也沒有房產。但李A顯然是被消息刺激,破釜沉舟要擠上這趟改變命運的列車。

顯然李A也瞅準了我們當時推出的一項目銷售政策,叫分期首付,就是對於還不起首付的人,開發商可以先行墊付。李A買我們一套別墅,總價150,正常首付約45萬,但利用分期首付政策,45萬首付可以分三年還清,也就是說李A首次只支付15萬左右就可以買下別墅,但與此同時他也背上沉重的負擔,每月不僅還銀行七千元的貸款,還要分期還開發商的首付。

後來跟李A聊天,他說他就是賭兩年,只要堅持兩年,他就能改變命運。他用親威擔保借了貸款,加上多年的積蓄,傾其所有,把命都賭在一套別墅上。

三線城市房地產史詩般的2017年到來了,這一年連我們自己都感覺有些莫名其妙,廣告不用打了,賣房甚至不用推銷了,每天的工作就是加價加價,不知從哪兒突然冒出許多土豪,從四面八方攜鉅款湧進售樓處,他們壓根不在乎價格,只要看中的房子立刻下定。後來我們知道這些人都是拿了棚改現金補償的拆遷戶。

整整一年,房價都在火箭似的上漲,李A每一次進售樓處看價格後,都是一臉的得意和興奮,這種先上岸的成就感對李A來說是不能自制的。到這年底,李A買的別墅已經從當初的150萬上漲到了320萬,只用了一年,就翻了一倍多。李A當初設想賭兩年現在只一年賭贏了。

但也就是一年時間,李A透支了所有的積蓄,儘管他堅信自己的別墅還有升值空間,也堅持不下去了,這一年的三月份他不停地請售樓處的人吃飯,看如何能把別墅賣出去,當時李A的別墅很容易找到買家,雖然手續複雜,稅費較高,但也能掙一百多萬,這需要李A不吃不喝打工二十年才能存下。

那個砸鍋賣鐵買別墅的傢伙,你還好嗎?

不幸的是,風雲突變!這就在此時,市政府抑制房價過快上漲和炒房的政策精準殺到,”高鐵片區新房自取得房產證兩年內不得入市交易“,而我們別墅恰恰就在政策區域內。新政好像是為李A量身定做的。李A辦出房產證需要各種稅費近十萬,而且還需要再得十年才能賣掉,這對於高負責的李A來說是致命的。

從天堂到地獄,人生大喜大悲李A真真切切體會了。李A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差上天台了。最後李A企圖找到有願意接手者,並把別墅降價到二百萬,但是他們只能私下籤不受法律保護的協議,接盤者需要承受巨大的風險,要出手絕非易事。

從李A的身上,我們能清楚的看到,高槓杆炒房是一件需要承受巨大風險的行為。投資房產必須要考慮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尤其在政策調控進入深水區時,萬不可盲目跟風屯房,成為別人的接盤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