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fsong
提出中國製造2025之後,我們看到了國內製造業發展的方向。得益於強大的政策支持,像海爾、三一重工、濰柴動力、上海電氣等公司已經逐漸成為中國製造2025的領跑者,在不遠的將來很有可能成為第一批進入工業4.0時代的企業。同時即便目前我們的不少核心基礎科技受到國外企業掣肘,但是完全解決這方面的問題還是需要時間。
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目前國內企業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率正在逐年升高,但是目前還是不到1%。值得注意的是,華為在2017年的研發投入達到了驚人的811億,在全世界排名第6,從2008年到2017累計研發投入已達3940億人民幣,並且華為表示未來的十年會保持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5%投入研發中。不難看出我們正試圖逐漸研發出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類似自主創新、自主保障的詞彙頻繁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核心科技在歐美企業手中,但我們正在崛起
全球智能製造技術供應商目前正在國內發起一場“淘金熱“,由於中國製造2025的需求,不少高科技母機、智能感應設備、以及其他相關技術(如3D打印、智能機器人及相關配套軟件)擁有巨大的市場。但是,國內的供應商短時間內無法應對如此大量的需求。目前,國內只能依賴進口國外的設備來驅動這次產業升級。然而,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已經被國內的供應商盯上了,相信不久的將來,細分領域的技術龍頭也將在國內出現。也許這場“淘金熱”會比想象中完結得更早。為了讓國內企業趕上這場競賽,國家提供了大量的資源以及政策進行扶持這些科技企業。
研發資金:在2014到2016年間,中國科學技術部公佈了51項關於3D打印的項目,41項關於雲計算和大數據的項目,5項傳感器項目以及16項智能機器人項目。並且國家對這些項目予以了大量的資金補貼,來推動這些行業的快速發展。
對於國外技術的依賴程度:國內的製造業技術解決供應商基本上只是為了國內企業而進行量身定做,他們的著力點是低科技含量以及低價格的產品。不過不難理解,面對國內數量眾多的中小型企業,考慮到成本的原因,他們無法負擔得起進口的產品,只能購買相對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案,所以國內的解決方案供應商可以說是為中國市場專門提供了這些產品,而這些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實際是堪憂的。
掣肘中國製造2025的劣勢
基於目前的能力,不少企業可能會制定出一些不符合企業具體需求,並且過於野心勃勃的發展方式。其實在到達中國製造2025的目標之前,有很多我們急需解決的軟件問題。甚至不少企業還沒有完成全自動化的改革便嘗試著向工業4.0進發。只專注於最先進技術,而忽略了升級到基本自動化和數字化的技術的內容。比如,不少企業目前只有非常簡單的軟件系統和非電腦的自動化,他們將如何面對高集成和高智能的製造機器呢?同時,高自動化所帶來的一些問題也不得不直視。
缺少高級技術工人: 缺乏高級技術工人使得不少企業即便花大價錢購買了智能製造的設備,也無法充分發揮出這些技術的亮點。比如一些跨行業的技術需要一些擁有來自不同領域自動化、工程、軟件知識的人來解決複雜的IT流程以及高數字化的機器。
高自動化帶來的大裁員:進入高自動化後,不少企業必然會因為成本問題而大量的進行裁員,這種事情在歐美國家已然發生過。比如之前英特爾進行高自動化改革時就進行了大量的裁員工作。目前製造業所帶來就業崗位已經快達到極限,而服務業的增長速度是否能夠接收即將到來的大規模裁員呢?
巨大的技術鴻溝
對於迫在眉睫的產業升級,這些供應商短時間內無法彌補與國外供應商的巨大技術劣勢,所以中國製造2025只能依靠大量進口來解決這個問題。然而,即便有一些國內企業能夠研製甚至開發出這些產品,但是一些核心部件的關鍵技術依然在外國企業手中。就拿國家最看重的智能機器人、大數據和雲計算、3D打印領域來說,這些牽扯到中國製造2025的核心科技其實都在國外企業手中。
智能機器人領域:六軸焊接機器人在國內無法有像樣的競爭產品。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比如智能機器人中約73%的部件都是由國外供應商提供的,比如機械臂上的減速器、電機以及控制器。
雲計算和大數據領域:SAP、甲骨文以及其他國外軟件開發商的研發領域吊打國內相關科技。特別是為大型跨國企業提供的複雜的軟件平臺,在這個領域亞馬遜和微軟可以說已經把國內的技術遠遠得甩在了身後。國外的軟件開發商在這個領域可以說是完全通知市場,最大的國外供應商已經佔據了國內ERP系統領域60%的市場份額。
3D打印:企業級的3D打印機,高端的3D打印材料比如:樹脂、陶瓷以及聚合物粉末等統統是由國外供應商提供的。這點反應在國內的3D打印市場上,在200家新興的動態3D打印公司裡,只有不到10家在研究3D金屬打印機。
對想建設智能工廠的企業的建議
在跟著中國製造2025步法前進時,管理以及生產流程的不成熟往往會成為一個不被注意的盲區。不少企業簡單的認為智能工廠就是安裝高智能化的生產設備,然而不少管理制度都尚未健全的公司很難去迎接這一新的科技。其實國內不少的企業還沒有完成工業3.0的升級換代,而工業4.0不僅僅只是生產的升級那麼簡單,物聯網這個概念需要大量的工業3.0技術和經驗來支撐。就目前的形式看來,工業4.0其實可以叫做工業3.0升級版、精益生產升級版,而不是一次具有前幾次工業革命意義的大顛覆。精益生產的理念中,製造升級與組織管理和生產流程管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先進的科技才會幫助企業在國際市場上擁有立足之地,即便是歐美的製造業廠商也必須不斷調整自己的戰略來適應當下的市場變化。雖然目前看來很多核心科技尚掌握在歐美企業手中,但是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大力推進,相信我們的科技會以迅猛之勢提升,對他們形成威脅。
謙啟管理評論
只要堅持現在的發展道路,按照正常的發展規劃,未來的中國必然會是製造業強國。主要表現在高端製造領域的突破和創新,這是未來的關鍵制高點。
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穩步推進,我國在冶金,鍛造,機床加工,人工智能(AI),量子物理,核能核電,新材料,航空工業,發動機產業,航空航天,電子芯片,新能源,生物科技,電動汽車,等很多領域都已經處於或者達到世界前沿。未來就是穩步推進,逐步實現市場化運作,讓科技成為第一生產力。
在這些領域中有的我們走在了世界的前沿,比如量子物理包括量子通訊的試用,量子計算機的研製,我們的潘院士功不可沒。在人工智能(AI)方面我們同樣是世界領先地位,包括電動汽車,新能源,新材料領域。
但是我們也要同樣看到我們在製造業上的很多不足,包括我們的發動機產業,我們還是在追趕的步伐,經過我們科學家的努力,現在已經看到了可喜的成就。比如航空渦扇15發動機的研製成功,艦用燃氣輪機,火箭發動機等我們還需更大的努力。電子芯片產業我們同樣欠缺,大飛機我們已經開始了征途,機床加工我們還需努力。
中國這幾年很多技術井噴是出現,這都是源於這麼多年的技術積累,和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對於中國這樣的一個國家,世界上所有制造業的門類我們都要有,在國民心中都要做到世界第一,實在是難為這樣一個剛剛發展起來的國家了!在世界上除了中國,再也找不到一個所有門類都擁有的國家了,請給我們的國家時間,給我們的科技工作者更多的耐心。
圖片來自於網絡
大家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理解我們的國家呢?為祖國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