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泉千年官司的傳奇故事

霍泉千年官司的傳奇故事​洪洞縣城東北17公里,霍山腳下有霍泉,水自霍山出。東漢時,山上有寺,唐時更名廣勝寺,霍泉也稱廣勝寺泉。唐貞觀年間,為祭祀霍泉神,建水神廟。農曆三月十八,傳說是水神的生日,水神廟與廣勝寺一牆之隔,為祭祀水神而形成的廟會也被稱作廣勝寺廟會。


霍泉千年官司的傳奇故事​霍泉之水是山下洪洞、趙城兩地的灌溉水源,歷史上為了爭奪水源,兩地人不斷打架鬥毆,不惜搏命,兩地人除了打架時候見面之外,老死不相往來。唐貞元年間(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兩地爭鬥又起,直到官府出兵制止。苦於兩地爭鬥不斷,州府與鄉紳們商量出了一個分水策略。

霍泉千年官司的傳奇故事

一天,水神廟前架起了一口油鍋,主持分水儀式的人將十枚銅錢扔入油鍋,意為霍泉之水會被分為十股清流,洪洞、趙城兩地派代表從滾熱的油鍋中撈取銅錢,撈得幾枚便可分幾股水。洪洞代表從油鍋裡撈出了三枚,趙城代表撈出了七枚。水源用石頭砌出溝渠,按照洪洞三分、趙城七分做了分流。兩地人為了紀念撈銅錢的“英雄”,曾在水神廟旁修築了好漢廟。
霍泉千年官司的傳奇故事​水源之爭似乎到此為止了。可事實是,直到清代,兩地奪水事故依然頻發,官府不得不再次出面。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在平陽知府劉登庸的主持下,將霍泉水“三七”分開,趙城七分,洪洞三分。修建了分水亭,亭下用鐵柱分隔十孔,是當年洪洞,趙城兩縣分水的交界處。後來以科學方式測算,兩處泉水的出水量其實是一樣的。解放後兩縣合併,對泉水統一調配,爭水之鬥得以解決。


霍泉千年官司的傳奇故事​廣勝寺廟會一直延續至今,在廟會上有一個傳統節目——炸饊子,廟會上,烹飪高手架起油鍋炸饊子。炸出的饊子在大方桌上堆成山,人們便開始祭水。祭水由“水神廟”的高僧主持,主要內容是向蓮花池投饊子。說來奇怪,每投進10個饊子,到了分水亭,必然分成北面7個,南面3個。這依然暗示當年油鍋撈錢分水的故事。
霍泉千年官司的傳奇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