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暖」風漸漸「涼」了下來

今年,孩子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華北電力大學,在大家都在準備好好“暖”一下的時候,會寧縣司法局副局長楊春霖只在家裡隨便做了兩桌飯,邀請了親戚簡單地分享了一下喜悅。

“聽說娃娃考得好得很,不準備暖一下嗎?”“不暖了,這有啥可暖的。”楊春霖卻一一謝絕了大家的“盛情”。

“暖學生”,是會寧的方言,意思是為考上大學生的家庭慶賀。本來是一個好事情,藉此機會鼓勵引導其他孩子勤奮學習,爭取考一個好大學,同時親戚朋友們也會乘此給點自己的“心意”,幫助減輕孩子上大學的經濟負擔。

“聽說孩子考得比較好,啥時候‘暖’著來?”幾年前在會寧,人們見了孩子剛考上大學的親戚朋友,都會這樣問候。

但隨著“暖”學生的風氣逐漸盛行,風氣慢慢發生了改變。

“考上清華、北大了肯定要‘暖’,上大專、高職也要‘暖’。家家‘暖’學生,邀請了你就得隨禮。等自己家的孩子考上大學了,不管好不好,出於各種原因,也就想‘暖’一下。”漢家岔鎮漢岔村村民劉首君這樣說道。

“暖”風在會寧一度流行了起來,幹啥都要‘暖’。

“我們那會讀高中時,一個室友花了兩塊錢買了雙新襪子,我們起鬨非要‘暖’,結果室友花了3塊錢,買了幾個蘋果‘暖’了一下。”現在在會寧縣紀委監委上班的張玲平笑著回憶說。

“暖”風逐漸演變成了俗氣,不再是一種喜慶,反而成了大家的一種負擔。

據統計,在會寧農村家庭自己辦個宴席,每桌飯的花費約在500左右,以至少20桌計算,“暖”一次大學生的花費至少需要一萬元。而當時部分大學生一年的學費還不到5000元。

為糾正這股歪風,會寧縣堅持從黨員幹部抓起,每年到了升學季,縣紀委監委都會通過向全縣黨員幹部發送廉政短信和下發嚴禁違規舉辦“謝師宴”“升學宴”通知等方式,提醒黨員幹部在分享孩子成功喜悅的同時,要慎獨自律,不闖“紅燈”,不碰“紅線”。同時,向社會公開監督舉報電話和郵箱,鼓勵廣大群眾進行監督,併成立明察暗訪組,對黨員幹部違規操辦“升學宴”“謝師宴”問題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嚴肅查處並在全縣通報。會寧縣還鼓勵廣大學生利用手機短信或微信等形式向老師表達謝意,在全縣倡導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

很快,“暖”學生的行為在黨員幹部身上得到了明顯的遏制。

“划不來搞個大操大辦,提前要報備審批,有時候工作對象聽見了也要來參加,挺麻煩,想想也沒那個必要。孩子考得好了,就安排家人親戚朋友,小範圍一起坐坐,慶祝一下就行了。”會寧縣司法局副局長楊春霖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幹部的作風就是風向標。在全縣黨員幹部的帶動下,大家在“暖”學生上逐漸恢復了理性。

會寧縣新莊鎮泉坪村柴家灣社是會寧出了名的“狀元社”,去年總共有9名學生考入了大學,其中有6個是重點大學,但是設宴“暖”的沒有一家。

“現在我們村子裡,除了那些確實考的非常好的,比如考了全國知名院校的,大家會提議簡單暖一下,鼓勵娃娃們都向他們學習之外,其他考上一本、二本院校的現在基本都不會暖了。”柴家灣村民柴世泰這樣說道。

會寧的這股“暖”風終於“涼”了下來。

(縣紀委監委 柴廣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