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原來是因爲一個預言

秦皇豈無德,蒙氏非不武;

豈將版築功,萬里遮胡虜。

團沙世所難,作壘明知苦。

死者倍堪傷,殭屍猶抱杵。

十年居上郡,四海誰為主?

縱使骨為塵,冤名不入土。

唐代文人於楍的一首《長城》,道盡了兩千年來秦始皇修建長城的無限悲涼。那道盤踞在重連疊嶂之間,蜿蜒於無限沙漠之上,氣勢恢宏,堅固胸圍的萬里長城,立千年而不倒,其磅礴浩大之勢,令萬代歎服。而其背後的辛酸,不得不讓人想起來那句荒唐的讖語: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原來是因為一個預言

公元221年,秦始皇通過六合征戰,逐步統一全國。建立了統一的封建王朝秦國。然後他並沒有陶醉在一統天下的巨大功績之中。而是一直憂心忡忡。他現在思考的是秦帝國的長治久安的辦法。公元前220年,秦始皇開始迅遊天下,真切的感受到了西部邊陲之地和東部林海之濱在經濟文化水平上的差距。同時也為一種流行於齊地的方術所深深吸引,從而對求仙問道,長生不老之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原來是因為一個預言

蓬萊仙境

於是,一位精通方術的術士---盧生,逐漸成為了秦始皇的一個寵臣。併成為刺激秦始皇修建長城的重要原因。盧生雖然是方士,但是對秦始皇的施政方針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當時正值壯年的秦始皇,對生死問題有著極為緊迫的危機感,尤其是在兩次出巡途中遇到襲擊之後,內心的恐慌達到了頂點。在他看來,帝王的長生不死和帝國的長治久安必然存在某種必然的聯繫。為了尋求長生不老藥,秦始皇耗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求仙封禪無所不用其極。甚至還外派徐福帶3000童年童女東渡日本去東海求仙問道。規模之宏大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地步。但是所有這些努力和投入最後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也讓秦始皇對長生不老產生了懷疑。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原來是因為一個預言

雄才大略的秦始皇

秦始皇在現實中無法找到鞏固帝位的方法,轉而寄託於神秘莫測的方術能帶來一絲的希望。他多次派遣盧生去尋仙問道。盧生卻是屢次無功而返。數次之後盧生在巨大的壓力之後再也不能靠鱷魚風塵和溜鬚拍馬來敷衍了事。急切之中就拿出了一本《錄圖書》,謊稱這是一本讖書,更加胡說其中記錄了一個驚天動地的秘密:亡秦者,胡也。

盧生的一個彌天謊言,結果卻催生了萬里長城的建立,也直接導致了眾多勞動人民因為沉重的徭役累死長城腳下。那累累白骨分明在訴說著秦王朝的暴虐和荒唐。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原來是因為一個預言

萬里長城

盧生本來想借此轉移秦始皇的注意力,同時也給秦始皇一個機會,一洩當年的攻打匈奴而不成的積怨。也因此,引發了一場空前的歷史大震盪。可謂一個蝴蝶扇扇翅膀,一個帝國隨之轟然倒塌。不禁讓人扼腕嘆息。假使沒有當時的秦始皇對方士之術的著迷,假使秦始皇可以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個簡單又荒唐的預言,假使秦始皇不修建長城,不派蒙恬去北擊匈奴,那秦朝是否會繼續延續下去,一世,二世,三世直到萬世呢?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原來是因為一個預言

歷史已成雲煙,往事盡由後人評說。我們能做的,就是珍惜現有的生活,相信科學,相信一個理智的判斷,踏踏實實活出自己的一個豐富人生。你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