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爲什麼大量使用青磚建築,而不使用紅磚建築呢?

8特不靠譜


中國古代建築為什麼大量使用青磚,而非用紅磚?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看看青磚生產的工藝流程:

選址一建窯一配料一和泥一醒泥一製坯一涼坯一裝窯一燒窯一飲(四聲)窯一成品。

選址,燒製青磚,要有嚴格的原料要求,既要有鬆土,更要有粘土,如同現在選礦一樣,看此地粘土的儲存量,其碼要五、七年不能用盡。

建窯待燒。

配料,窯工將坯料按一定比例打細拌勻,加水燜料,以使坯料溼潤均勻。鬆土多,燒出的磚規矩,但堅固性差,粘土多,燒出的磚堅固,但不規矩,且多有裂紋。因此,磚的質量,配料很重要。

和泥,將燜好的料加水和成坯泥,軟硬適中。

醒泥,將和好泥堆好覆蓋,如醒面一樣。

制(卡)坯,每人將模具(模子)放長櫈上,模子兩個連在一起,長方形橫排,手捧坯泥,狠狠地摔在模子裡,一捧一個,稍有餘泥,用平板木將多餘坯泥刮掉,將磚坯倒在整平的場地上。

涼坯,泥坯在地涼至八成干時,碼垛繼續涼曬,直至曬乾。

從配料至磚坯曬乾,皆一人完成,按數計酬,可否是“大包乾”的雛形?

裝窯,將曬乾的磚坯碼裝在窯內,坯與坯之間留有一定的空隙,以受熱均勻。

燒窯,燒窯用柴草,多為豆秸,因其火硬。點火前,師傅(把頭)焚香禱告,告詞曰:“……不要紅來不要黑,單(只)要那個豆青色”。如燒出的磚是紅色或黑色,特是紅色,皆為廢品,並有不吉利之說。

飲窯,磚燒到一定程度,用水飲窟,在火紅的窯堂裡澆上水,將窯門封死,磚自然變為青色,稱窯變,大有燒製瓷器窯變的道理。這應是師傅最拿手的技術活了。他們並不懂得什麼化學反應,也不知什麼叫氧化,而他們的經驗則令人叫絕的,一般人是學不來的。

實際上,如不燒水飲窯,燒出的磚定是紅色。

自古代至二十世的六、七十年代,青磚燒製的工藝流程基本如此,屬手工作坊式生產。

青磚在中華文明建築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保留下來的青磚古建築應好好保護,也是中華優秀建築文明發展的見證。

至於古代建築為什麼用青磚,與人們審美觀有關,青,顯得莊重、厚實、堅固、大氣。青龍白虎一詞或許在古代建築中有所聯繫,因古建築青磚、青瓦,而內牆則用雪白的石灰抹面。何況燒出紅磚,多為不吉不利,誰還用?

時代在變,建築材料多樣化,主體完工,用水泥一抹,管它什麼顏色!


方178866052


有書君認為,如果以前用紅磚蓋房,那現在就沒有古代建築了。

為什麼呢?



因為有書君小時候,大姐夫是青磚青瓦的磚窯廠的大師傅,經常跟他去磚窯廠玩,知道青磚是怎麼製成的。後來國家為保護耕地,改燒紅磚,沒燒幾窯,姐夫認為紅磚蓋房太不結實,有悖於他的匠心,就不幹了。

那麼青磚與紅磚有什麼不同呢?

最主要區別是青磚比紅磚結實多了。古建築採用的青磚,硬度、強度都遠遠大於紅磚,青磚密度高,不變形,抗凍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損,抗風雨剝蝕,千年不腐。



而且青磚透氣性極強、吸水性好,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溼度。中國古代的“秦磚漢瓦”,能歷經幾千年仍保存完好,就是青磚性能優良的最好證明。

在有書君農村老家,許多人家還可以找出幾塊上百年的古青磚,摸去很光滑,厚度只有現在磚塊的一半,但硬度可以和石頭比,這個質地才可以做磚雕。


下面說說我姐夫他們手工燒製青磚的過程。先找合適的耕地,粘土層要厚,一般這樣的地肯定都是上好的耕地。去除上面一些稀泥後,挖取粘土運到一個大池子裡。

按比例加水後,把牛趕到大池子裡不停踩踏,這和做泥塑的時候不停的摔打泥土去除雜物和氣泡,增強粘性的效果是一樣的。


踩得差不多了,人跳到池子裡踩一遍,撿出一些踩到的石子。看他們玩得很輕鬆的樣子,小時候的我也曾調皮跳進池子裡,結果腿被黏住了根本拔不動。

然後把粘土放入磚模,擠壓成型。把磚坯晾曬到特定程度後,入磚窯燒,燒好後澆水冷卻,悶窯,促使磚內的紅色高價氧化鐵還原成青灰色的低價氧化鐵。

燒窖的時候,得日夜盯著,不能睡覺,否則一個瞌睡就會毀了一窯磚。

青磚稜角分明,砌牆線條分明,白灰勾縫後非常漂亮。但是,耕地的粘土層只有一兩米厚,燒製青磚取粘土,會毀掉許多農田。


而且燒製時做窯、燒窯、悶窯的工藝都很複雜;能耗高要燒掉大量的木柴;產量小,成本高,難以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為了保護耕地,政府限制磚窖廠從耕地取土,很多磚窖廠這才改成燒紅磚。

紅磚以山上的紅粘土為原料,經過粉碎、混合後,以人工或者是機械壓制成型,乾燥之後用大火把磚坯裡裡外外燒透,再熄火讓窯和磚冷卻。

因為窯中的空氣比較流暢,並且氧氣充足,最終磚坯的鐵元素就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所以它的顏色是紅色的。

紅磚的生產工藝比青磚簡單,並且可以機械化生產,它的生產效率也很高,被應用得非常廣泛。

但是紅磚的表面坑坑窪窪,滿是氣孔,一抓就簌簌掉渣。一車紅磚倒地上,稜角齊全的找不出幾塊。紅磚舉到一人高,放手落地上基本上會摔碎,而青磚用力摔也只會斷兩截。所以現在表演單手劈磚的民間高手都用的紅磚。


紅磚不耐水泡,洪水中紅磚砌的房子只比土牆好點,被水泡的時間一長,容易垮塌。紅磚還不抗凍,容易凍裂,容易被風雨侵蝕,所以現在紅磚加鋼筋水泥蓋的房子都只能用幾十年。


紅磚這樣的質地,要是以前人都用它蓋房,現在哪裡還會有古建築呢?

同時,青磚表現的穩重、莊嚴,富含文化底蘊,正符合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這也是古代建築大多都用青磚不用紅磚的另一原因。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之所以古代勞動人民選擇製造複雜的青磚!而不使用紅磚!我想出一個道理不知道對不對啊!

古代君王的宮殿都是紅牆金瓦或綠瓦!也就是說這個紅色不是一般老百姓敢享用的!

(故宮的輝煌在中國建築史上絕無僅有)

(權勢傾朝的和珅,他的家也只是青磚紅柱)
就像皇帝專屬的“黃色”一樣!

為了顯示帝王天下獨孤的地位,很多皇帝使用的物品或居所及衣服飾品,都是“蠍子粑粑獨一份”!例如!太和殿的屋頂上是十隻神獸(別的宮殿最多九隻)!九龍壁上的九龍也是隻皇帝專享!

始皇帝的冕旒冠是十三穿垂珠!皇上使用的瓷器是“官窯”,老百姓絕不允許使用!還有就是隻有皇上才使用“太監”哈哈哈!

太多的皇帝專屬用品了!不勝枚舉了!

不知道這個說法對不對!


再說下,青磚和紅磚的區別!

青磚和紅磚的燒製工藝和硬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燒製完後冷卻方法不同。
紅磚是自然冷卻,簡單一些,所以生產紅磚多,青磚是水冷卻(其實是一種缺氧冷卻),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所以生產的比較少。雖然強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磚在抗氧化,水化,大氣侵蝕等方面性能明顯優於紅磚。 青磚燒製時間一般是根據窯爐大小決定;小窯(在2-2.5萬塊青磚左右)一般在13天(不包括飲水)飲水一般3天時間;大窯則需要25天左右。

青磚選用天然的粘土精製而成,燒製後的產品呈青黑色,具有密度高,抗凍性好,不變形,不變色的特點。黑白灰青磚採用自然原土無氧燒製,以水為靈,以火為剛,五行相合,居家冬暖夏涼、養生環保:青磚中含有微量的硫磺元素可殺菌、平衡裝修中的甲醛等不利人體的化學氣體,保持室內空氣溼度,綜合"透氣性、吸水性、抗氧化、淨化空氣"等特點,成為設計師極力薦的產品之一。產品表面光滑,四角呈直角,結構完美,抗壓耐磨,是房屋牆體、路面裝飾的理想材料。青磚藝術不僅可裝飾,可承傳歷史,同時也是品鑑把玩的藝術品,中庸之道,於和諧傳統一體,潤心於磚;青灰色亦是成磚中最不可多得的極品,可見色則變:常撫之則吸其體之氣、味、液而潤之,足踏則光;以水養之自然變,質樸天成;茶水撲之,則如茶色、茶香味;丹青之潤,則滋其藝心;故而提倡多以其收藏把玩,可修身、養心以融其五行相合,萬物歸一。


杜陵閒人


因為本人沒有學習過青紅磚的燒製,專門查閱了一些文獻,再結合生活所見和歷史知識,說一說我的看法,其中有些專業的地方如果有錯漏歡迎指正。

首先,簡單的說一下青紅磚的燒製工藝。兩者前期流程都一樣,將粘土,頁岩,煤矸石等原料,粉碎後混合捏煉,人工或機器製成統一規格的長條形,經過900~1100度的高溫煅燒而成。

之後如果自然冷卻的話,因為磚窯中有空氣流通,磚中的鐵在高溫中完全氧化呈現紅色,便成了紅磚。

如果要變成青磚,這時候需要加一個流程,在窯中再添入煤炭密封一天,之後持續慢慢澆水5~7天,滲入的水在高溫下變成水蒸氣,隔絕空氣,使鐵不完全氧化,從而呈現的是青色。

可以看出來青磚的燒製是要遠比紅磚麻煩,那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的古建築都是青磚而非紅磚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

封建等級制度

從周禮出現後,通過吃穿住行各個方面對不同階級有嚴格的劃分。舉個例子,逸禮《王度記》曰:“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就是說天子的車可以六匹馬拉,諸侯的是五匹,以此類推,到了普通百姓只能是一匹。

再如這顏色,唐宋之後,三品以上官員服紫,五品以上官員服朱(也就是紅色),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至於黃色,那更是皇室專用,如臣民家中發現一塊金磚(一種專門燒製的金屬色澤磚,敲之有金屬色)在古代是謀逆的死罪,更別說用這種又紅又黃的紅磚造房子了。

這樣一來,皇家用金磚,其他人都用青磚,自然就看不到紅磚的古代建築了。

專門用來鋪設故宮地面的金磚

質量原因

我們常說秦磚漢瓦,據目前的發現磚最早應該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那時候禮樂等級要求沒有那麼嚴格,我們為什麼也看不到紅磚的痕跡呢?

這和青紅磚的質量有關係,青磚雖然製作複雜,但是相比於紅磚在硬度、吸水性、耐磨性、防腐蝕性、抗氧化上都強了不止一個等級。

我家老宅是清末建築,在以前重修時,裡面初期的青磚依然如新還能繼續使用,但是後期修補採用的紅磚,僅僅幾十年的時間,很多已經損壞嚴重了。那就更不要說數百乃至上千年的建築了。

用途因素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是,中國古代具有夯土技術,將熬好的糯米水、黏土等材質通過不停的夯實可以用做地基和牆壁。現代曾有人專門做過實驗,通過夯土技術製作的牆壁,質量硬度堪比混凝土。而且在使用時效上也遠遠長於紅磚,萬里長城、故宮、馬王堆漢墓、秦始皇陵,他們的地基全部採用的都是夯土。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夯土的取材和性價比要遠遠的高於磚,所以我們看到的北方早期房屋採用的都是土牆而非磚牆。

而在多雨潮溼的南方,我小時候印象中一般人家用的都是石板石塊加木結構的房子,而有錢人家自然不會考慮成本,用的都是吸水性更好更耐腐蝕的青磚。

另外我們現在留下的古代早期磚結構建築,都是長城和城牆這類軍事建築,對於品質要求非常高。正如前一個原因所說,紅磚的質量無法達到軍事要求。

如當年郝連勃勃建統萬城,建好後命士兵用錐刺,刺進1寸(相當於現在2~3釐米),殺工匠,否則殺士兵。如果用紅磚來建軍事設施的話,古代工匠恐怕都要被殺光了。

現代紅磚的出現

所以中國古代雖然有能造紅磚的技術,但是一直沒有生產,一直到清末民國初年,紅磚才從歐洲傳入中國。在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文化圈形成了大量的紅磚建築文化,所以如果要看紅磚古建築實際可以去泉州那一代,但是基本上也是清末民國的。而其他地區則主要是以徽派文化為主的青磚建築。

近現代,中國建築需求急劇擴大,青磚的產量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才開始採用製作更簡單的紅磚,不過最近十幾年,因為環保等各方面的原因,紅磚又被國家禁止,採用各種新型建築材料代替。

泉州紅磚文化


Rick潘維鏞


這得從青磚同紅磚的製作方法及特性說起。

青磚是粘土燒製的,粘土是某些鋁硅酸礦物長時間風化的產物,具有很強的粘性而得名。將粘土用水調和後製成磚坯,放在磚窯中煅燒(900℃-1100℃,並且要持續8-15天)便製成磚。粘土中含有鐵,燒製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製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Fe3O4)則呈青色,即青磚。

紅磚是以粘土,頁岩,煤矸石等為原料,經粉碎,混合捏練後以人工或機械壓制成型,經乾燥後在900攝氏左右的溫度下以氧化焰燒製而成的燒結型建築磚塊,生產磚時一般用大火將磚坯裡外燒透,然後熄火,使窯和磚自然冷卻。此時,窯中空氣流通,氧氣充足,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氧化氣氛,使磚坯中的鐵元素被氧化成[2] 三氧化二鐵。由於三氧化二鐵是紅色的,所以也就會呈紅色。

至於為什麼古人用青磚,大概古人實踐中發現青磚比紅磚質量、強度、性能上優於紅磚。現在保存下來的古代建築都是有名的建築,因而都是用青磚製造的。


保定鄉愁


古代建築為什麼會青磚黛瓦多?不從建築樣式民族風格說起,因為這學問大了,所以不是學問家很難回答,但是有一點可以從燒製工藝上解釋,為什麼青磚多見而紅磚少見。


本人一姑丈就是燒製磚瓦的,文革時期武鬥,書沒得讀了,逃鄉下外婆家,生出許多故事,八九歲小小年紀,大江南轉了一小角,先到上海二姑媽家,接著又去湖州小姑媽家。

小姑丈就是燒製磚瓦的師傅,住一用很多整條毛竹搭建上蓋稻草簾子的大草棚子,姑丈家還有姑丈二位哥哥和老鄉都住在大草棚,吃飯睡覺做磚瓦坯子全部在裡面,然後外面就是磚瓦坯子曬場和堆場,小時候最喜歡玩泥巴,到了這裡簡直就上了天堂,那泥可不是普通泥巴,挖到一定深度,就一層一層顯出豬肝色,姑丈叫這為豬肝泥(後來長大了才知道叫沖積土),特別細膩,然後堆在大草棚中加上水,牽來黃牛轉圈踩泥,這泥越踩越勁道越滑遛,然後我們小孩子也光腳跟在牛後嘰喳嘰喳地踩,泥巴直從小腳丫子中竄出,滑滑的涼涼的癢癢的特別舒服。接下來踩得差不多了,然後就用鋼絲弓一片一片割下,又重新堆高,這就成了制又坯的泥,接下來就是用這細膩韌勁的泥制磚瓦,剛開始玩制磚坯,用鋼絲弓割下一塊泥,抓手上舉過頭頂朝下面墊著木板灑過砂子的模子使勁一摔,然後又一搗,接著就用鋼鐵弓截去多餘的泥,然後一拆模子就是磚坯了,幾塊磚坯一疊,就端到曬場立著翻曬,夏天一般可以曬兩次,然後到傍晚收起堆好,上面再蓋上草簾防雨。接下來是做瓦片是更好玩,先把踩好的泥用鋼絲弓一片一片仔細截下來,去除小石頭雜物,要比做磚更細膩更少雜質,然後摞成一長約一米,寬約24釐米的高度約1米土坯,這做瓦片的是一木製轉筒,有一可以伸卷的開口,然後還有一個上面固定篾片的土布,土布一浸水,圍在轉筒上,接著就是把土坯用水一刷滑,再用像絲瓜刨差不多的鋼絲弓一推,就截取一片約二釐米厚一米長的“面片”,迅速地用雙手托起圍在轉筒上,馬上就用一個半圓形的木板刷醮水吱吱吱地轉圈刷,等都平整光滑了,就用割刀割下多餘的部分,接著就連瓦筒帶坯提到曬場曝曬,這泥是軟硬適度,又是圓型所以儘管薄也不會變型,等八九分乾燥,拿在手彎輕輕一拍,它們就按照瓦筒的四條稜子留下的痕線,變成了4片瓦坯,這做瓦分坯還是有很大技術難度的,所以只能讓你在大人們休息的時侯偶爾玩玩,真是爽的不得了。

等到夠裝一窯燒製的土坯後,接著就是往磚瓦窯裡裝磚瓦坯,姑丈在窯中按需要,把磚瓦坯分類布好,然後整窯開燒,先是小火慢燒,然後火碳越積越多,這時候,全青的本柴一進窯就馬上噼啪噼啪地燒開了,不間斷地大約燒了一天一夜,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技術活了,全靠姑丈和他哥哥的眼光決定一窯的成敗,因為燒過了,磚瓦就扭了變型了,硬度雖高但是不規整就賣不出去,或者火侯不夠,燒出來的磚瓦就帶土黃色,硬度不夠,同樣賣不出去,那樣的話,所有的工作都白廣費勁了,只有恰到好處時,就加大火力,用乾柴細枝猛燒,姑丈叫燻煤,然後隔幾分鐘看次窯中火候,差不多了,窯頂就封土,然後一桶接一桶往封土上倒水,等窯頂厚厚的封土都積水後,下面窯口也用土坯封好,整個窯就密閉了,然後大家終於歇口氣,兩天兩夜的忙碌就等待著開窯了,大約4天以後,每天在窯頂倒水的地方再也沒有水蒸氣了,窯溫降到人可以忍受的時侯,見證奇蹟的時侯到了,最先打開窯口爐堂,馬上可以看到各火道的青磚規規矩矩地立著,青白色非常新鮮,姑丈一臉笑容,然後爬上窯頂,扒開封土,那一圈一圈青瓦也是方方整整地豎著,此時磚瓦還有一定熱度,我們小孩子是不允許上去的,只是等到溫度降到手感還有一點點暖和才能去看。

後來聽客人過來問,為什麼有些地方的磚瓦是紅色的,姑丈說那是加水冷卻和不加水自然冷卻的差別,加水就是青磚黛瓦,硬度高,好看實用又省時,紅磚自然冷卻時間長,燒製技術也比較好掌握,但是硬度沒有青磚好,要麼太硬,泥水匠難劈開,要麼太鬆使用時間短容易風化,總歸質量不如青磚窯。

所以我們古代多青磚是有道理的,就是長城那麼大的城磚都是青磚,實際上就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不過現在制磚工藝改進很大,機制磚瓦質量還是很好的。

圖片來自網絡,非商業運營,謝謝作者。


沒事閒逛的野狼


答案不少,但好像都不夠嚴謹,有一個關鍵點都沒搞清楚,下面讓我這個燒過紅磚又燒過青磚的農村人來給你們細說說。

現在我們使用的紅磚和青磚是完全兩個不同工藝製造出的產品。在很多答案中都強調了一點,紅磚燒製工藝比青磚簡單,其時正好相反,顏色均一的紅磚燒紙更復雜,而青磚則更容易。在古代用的傳統磚窯裡很難燒出顏色鈞一的紅磚,如果不採用水密封冷卻法,自然冷卻的磚顏色非常難看,黑一塊紅一塊的看著都不舒服。在古代沒有水泥,牆面不裝修,採用裸磚勾縫砌牆。所以要求磚塊顏色均一。

傳統磚窯窰室成圓桶形,窰室底部中間有一條溝是火道,火道側面有窯門,要門外有窯洞與外邊相連。窰室底部偏上有二窯門,是裝窰和出窰的通道,在中部偏上還有上窯門,作用與二窯門相同,因為裝窰時隨著磚坯的的碼放不斷增高,二窯門需要封閉,然後從更高位置的上窯門進坯。裝完後頂層預留出煙道,其他部分覆土。二窯門和上窯門都封閉,從聯通火道的底部窯門搭建火爐燒火。

上窯門

二窯門

傳統磚窯都是從底部燒火給窯內的磚坯加熱,磚坯本身不加內燃,不燃燒。傳統磚窯相對封閉,基本沒有均勻的通風道,自然冷卻困難而且不夠均勻。加熱過程中受熱也不是很均勻,靠近火源和火道的部位溫度高,稱為【藍火頭】其他部位相對溫度低。如果不進行密閉水蒸氣冷卻,燒出的磚顏色混亂,無法做外牆磚使用。

燒窯

冷卻方法;等磚坯燒製完成,封閉窯門,頂部煙道密封,整個窰頂覆土,延磚窯的外邊界做高埂,做成一個與磚窯窯口大小相近的原型大坑,這個過程叫【混盆】然後向坑內注水,水通過覆土下滲到窯內稍好的磚坯上形成蒸氣。磚坯在密封的窯內經水蒸氣作用形成顏色均一的青磚。

現在我們使用的紅磚是轉窯燒出來的,在製坯時加入矸石、煤泥等內燃料,燒製過程中僅用極少的燃料輔助,磚坯自身就能燃燒,磚坯燃燒徹底,溫度均勻,窯工還可以通過觀察調節通風口開度控制燃燒。燒出的紅磚顏色均勻,質量一致性很高,即便是稍有差別,因為大多都是作為裝修牆體使用,影響不是很大。

燒紅磚的磚窯內部

通過上邊的介紹大家應該知道為什麼古代都是用青磚了吧?因為古代沒有水泥,不能裝修掩蓋,對磚的顏色均勻度要求較高,而傳統磚窯顏色均勻的紅磚燒製非常困難,所以都是燒青磚。燒紅磚的磚窯

本人農村的,在磚廠幹過幾年,再往前村裡有過傳統燒青磚的磚窯,父親承包青磚窯多年,我也經常幫忙,對兩種燒磚的過程瞭如指掌。


山野論史


其實中國古代建築使用最多的不是青磚!也不是紅磚!而是這個

夯土牆、

土磚牆。

這些現在在農村還保存有,這才是古代最廣大勞動人民用來蓋房子的建材!而且古代一般老百姓連瓦都蓋不起,蓋的是茅草。家裡能有幾間大瓦房那已經是小富之家了。至於能用青磚蓋房,那不是地主老財就是達官貴人。

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古代建築多用青磚呢?

我猜想有這麼兩個原因:1.土胚房保存時間短,相對青磚房也沒太大保留價值,所以古代保留下來的土胚房極少。

2.現在的有名的古代建築、旅遊景點、名人故居基本都是古代達官貴人留下的,他們用青磚都不差錢。

這就像一千年以後的人們也許會問,為什麼21世紀的人喝得最多的酒是茅臺和拉菲?(因為他們在各種上流社會的宴會記載中看到的都是這些高檔酒)其實我們喝得最多酒的是啤酒、二鍋頭……

搞清楚這個事實後,原來的問題就成了:中國古代有錢人的建築為什麼大量使用青磚,而不是紅磚?

這就要從青磚、紅磚的特性說了,其實紅磚出現在青磚前面,在古巴比倫時期就出現了。紅磚的燒製過程是在磚窯內用900攝氏度左右的高溫燒結,然後通風自然冷卻,因為空氣流通,磚土內的鐵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Fe2O3),所以呈現紅色。

紅磚的特性是製作比較簡單、成本比較低,但是不耐潮溼、酸鹼腐蝕,使用時間不長。農村的朋友應該知道,裸露在外面的紅磚,日曬雨淋幾十年年,甚至十幾年,就會逐漸破碎成渣。


青磚的燒製過程前期和紅磚一樣,只是後面要上水密封,讓水蒸氣充滿磚窯,排除氧氣來冷卻,這樣粘土中的鐵元素還原為氧化亞鐵(FeO)或四氧化三鐵(Fe3O4)。所以呈現青色。燒製時間一般是根據窯爐大小決定;小窯(在2-2.5萬塊青磚左右)一般在20天(不包括飲水)飲水一般5天時間;大窯則需要30天左右。

青磚的特性是製作比較麻煩,成本比紅磚高,但耐潮溼,耐酸鹼腐蝕,使用時間長,可以千里不腐!

很顯然,古代的地主老財、達官貴人不會太在乎青磚、紅磚的成本差。就像能開得起豪車的人不會捨不得加好油。

更主要的是,古代經濟發展慢,他們建房子都是為家族幾代人居住的考慮的,更不可能用不耐用的紅磚了。

至於其他回答說的是因為青磚的顏色符合古人淡雅、素潔的審美觀,那都是細枝末節的東西(關於審美觀變化和科學技術、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有機會再詳談)

更有回答說是因為"在陰陽五行的理論中,青色屬水,紅色屬火,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的理論,水克火,所以,建造房屋一般以青色磚塊為宜。"更是蝦扯蛋,牽強附會的沒邊了。

說到這了就再發散下吧!為什麼現在紅磚用得多,青磚用的少了?

紅磚在中國的大量使用是在民國時期開始的,由於近代代機械技術的應用,紅磚的製作成本大大降低,普通人家也逐漸用的起紅磚了。但是青磚因為有上水這道工序,製作時間、成本相對紅磚降低的不多。

並且,由於水泥的傳入,紅磚建築抹上水泥後也能保存挺長時間,足夠居住使用了。還有就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很快,普通建築住宅最多幾十年就更新換代、拆除新建了,已經不需要用那麼長生命年限的建材了。


今天早上就看到這個問題了,一直在蒐集資料、思考答案,搞到現在凌晨一點多了才寫完!

所以,給個關注鼓勵下唄~~關注福林說歷史,最好的內容永遠是下一篇!


福林說歷史


因為青磚更耐用,古代建的紅磚房沒了,所以只剩下青磚的房子。

紅磚和青磚生產的具體細節,其中的化學反應和變化有很多專業人士已經回答,我就不再細說,大家清楚青磚比紅磚更加耐用,更抗腐蝕,強度更高就好。

青磚和紅磚,原料工序基本相同,只是出窯前紅磚是風冷,青磚是水冷。紅磚生產過程相對更簡單,價格更低,所以古代一定是有紅磚的。但就像我們農村現在建房子,磚混結構的房子都是用紅磚,外牆誰敢不貼瓷磚,不刷外牆漆?除了好看,也是為了保護紅磚。那些用紅磚建房子,外牆沒有保護的,幾十年的老房子,大家就能看到紅磚已經風化,有的用手都能摳動。

8號小編我個人認為古代也有人用紅磚,畢竟工序相對青磚價格低。但過去外牆沒有瓷磚真石漆,紅磚就風化了,所以目前看到的都是青磚房。還有就是過去紅磚建房,大多也是普通人家,不注意保護與傳承。而過去青磚建房,由於比較貴,基本都是有一定實力的,看看現在剩下的青磚房就知道了。

同意的點個贊,反對的歡迎評論留言來辯。


農村更美建築師


你好,鄉墅建房陳工為你解答!更多建房知識,歡迎點擊頭像關注本號。每天更有自建房曬家、別墅自建房圖紙分享。

記得小時候我們村有個伯伯是青磚青瓦的磚窯廠的大師傅,也去過他的磚窯廠玩過,但是後來磚窯廠關了,爸爸說是因為國家管制不讓燒青磚了。我也曾問過父親,為什麼我國古代建築幾乎都是青磚而不是紅磚,人們不都說紅磚建房冬暖夏涼嗎?但是我爸講因為青磚更耐用,古代建的紅磚房保存不了這麼久,所以只剩下青磚的房子。

一直以來我都以為紅磚是比較好的建房材料。其穩定性好,性價比也適中,也看過了現在的很多農村自建房,大都使用紅磚建房,所以才會有這樣的誤解吧!這裡帶大家一起了解對比一下!

1、燒磚工藝

青磚和紅磚,原料工序基本相同,都是粘土燒製的。只是出窯前紅磚是風冷,青磚是水冷。粘土中含有鐵,燒製過程中完全氧化時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即最常用的紅磚;而如果在燒製過程中加水冷卻,使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Fe3O4)則呈青色,即青磚。

2、青磚硬度更高

紅磚生產過程相對更簡單,價格更低,所以古代一定是有紅磚的。但就像我們農村現在建房子,磚混結構的房子都是用紅磚,外牆誰敢不貼瓷磚,不刷外牆漆?除了好看,也是為了保護紅磚。那些用紅磚建房子,外牆沒有保護的,幾十年的老房子,大家就能看到紅磚已經風化,有的用手都能摳動。

3、性能優良

而青磚比紅磚結實多了。古建築採用的青磚,硬度、強度都遠遠大於紅磚,青磚密度高,不變形,抗凍性能好,抗氧化,防水泡,耐磨損,抗風雨剝蝕,千年不腐。而且青磚透氣性極強、吸水性好,能夠保持室內空氣溼度。中國古代的“秦磚漢瓦”,能歷經幾千年仍保存完好,就是青磚性能優良的最好證明。

日常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