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美身邊|「克東滿繡」,一針一線挖掘藝術瑰寶

在中國有著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些非物質文化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在時間的長河中,而有一些非物質文化至今還在延續著,比如說刺繡。說到刺繡,就不得不提起我們東北的文化遺產:滿繡。那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吧!

克東滿繡

醉美身邊|“克東滿繡”,一針一線挖掘藝術瑰寶

2008年4月,克東滿繡藝術被齊齊哈爾人民政府收入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10月“北方滿繡”被評為 “黑龍江省旅遊商品(紀念品)金獎”。

醉美身邊|“克東滿繡”,一針一線挖掘藝術瑰寶

克東滿繡已有 800 多年曆史,在清朝時期達到了藝術頂峰。隨著清王朝的覆滅,滿繡工藝曾一度瀕臨消亡。難得我們東北仍在繼續傳承和發揚光大這門藝術。

醉美身邊|“克東滿繡”,一針一線挖掘藝術瑰寶

克東縣的 " 克東滿繡 " 被譽為最正宗的滿繡,它是東北地區滿族手工母體藝術最基本的載體之一。有 " 中國清朝皇族刺繡 " 之稱,曾被作為繡制帝王龍錦、宮廷文武官袍的 " 專利 "。

醉美身邊|“克東滿繡”,一針一線挖掘藝術瑰寶

從歷史上看,滿族女子從七八歲就開始學習刺繡,直至七八十歲。滿族姑娘嫻於刺繡,手法靈活多樣,常用有:平繡、補繡、納繡、布貼、釘線、圈金等。其中補繡是克東滿繡特有的傳統刺繡工藝,把染色布或皮革剪成各種圖案,後用多色布塊拼合,貼在底布上,再行繡制而成。克東滿繡,經歷幾百年,逐漸形成了地方獨特的風格。繡品主要為日常用物,如旗袍、鑲邊、繡枕頭頂、幔帳、娃肚兜、荷包、褡褳、揹帶等。

醉美身邊|“克東滿繡”,一針一線挖掘藝術瑰寶

根據現存的散落民間的實物顯示,200 年前克東滿繡技藝就已經相當成熟,已經運用了平針、抱針、別針、鋪針、插針、野馬針等針法。滿繡具有強烈的北方民族特色,它造型誇張、粗獷、拙樸,色彩凝重豔麗,冷暖對比強烈,構圖飽滿,情感真摯。近百年來,以佟佳氏、刑馬氏、邢淑嫻為代表的傳承人,在克東這片沃土上默默地傳承這一文化瑰寶,使克東滿繡技藝日臻成熟。

醉美身邊|“克東滿繡”,一針一線挖掘藝術瑰寶

繡花針在薄薄的絹紗中穿梭,滿繡傳承人劉雅梅用一雙靈巧的手織繪出歷史的沉澱,繡刺出了文化的濃縮。滿繡,經過了一代又一代刺繡藝人的不斷創造吸收並突破蘇、湘、蜀、粵 " 四大名繡 ",成為了清代帝王龍錦、宮廷文武官袍的 " 專利 " 藝術。幾經歷史的顛簸與洗禮,傳承到繡娘劉雅梅這一代,這富麗尊貴的滿繡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醉美身邊|“克東滿繡”,一針一線挖掘藝術瑰寶

透過一幅幅刺繡作品,我們可以解讀一個民族的民俗文化。克東滿族刺繡包括包繡、補繡、納紗、鏤空雕花繡、絨繡、割繡等技法。比如補繡,則是克東滿繡特有的傳統刺繡工藝之一,它將染色布或皮革剪成各種圖案後,再用多色布塊拼合貼在底布上行繡制的一種刺繡工藝,所繡出的物品生動自然、富於活力。滿族刺繡的作品題材內容包羅萬象、涵蓋面廣,可堪稱一部民俗文化的百科全書。

特別感謝:以上所有文案與配圖均來自網絡,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