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買房足以致富,怎樣就變成深圳最痛的點

深圳小產權網:開篇之前,先說說A股。

繼1月4日兩次熔斷之後,1月7日A股再現熔斷奇觀:早盤9點42分,滬深300指數跌幅擴大至5%,年內第二次觸發下跌熔斷線休市15分鐘。9點57分,滬指再度開市後繼續下跌,滬指跌7.32%,觸發休市熔斷,9點59分A股提前休市,全天成交時間14分鐘。

短短兩個交易日A股四次熔斷,自然引起了段子手們的開年大賽。而下面這句可能是道出了簡單的真相:如果你家裡的保險絲一天斷了兩次,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應該 換根粗點的;如果保險絲兩天斷了四次,那有常識的人都知道:應該是電路出問題了。中國股市25年,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根源在於制度設計。而國人過重的投機以 及A股糟糕的治理能力,又將這一市場推向了煉獄般的深淵。因此,熔斷暫停一點也不奇怪。

明明可以買房致富,卻非要裝逼創業!這是2015年的深圳痛點的一個直觀對比,如果延伸開去,還有多種類比:買房致富VS炒股致虧,深圳買房VS異地置業等等。那麼,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痛點是如何誕生的。

從鹿丹村神話看買房與炒股

深圳是中國證券市場的兩大發源地之一。因此,炒股也可以說是深入人心。但是,如果對比一下,股災隔三差五就會來一次,更被說奇葩的2015年。炒股的後果不如說是傷痛至今。

2015年12月26日,中海天鑽首次出開盤,當天推出單位不足100套,全部**;當天認購金額超12億元,均價接近10.5萬/平。現場單價在8.5-15.5萬元之間,現場總價最高在2750萬元。

中 海天鑽的前身為鹿丹村,始建於1987年,當年每平米價格只有幾百元。因為當年建設時採用了大量海砂,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時已經殘破不堪。進入 2000年,一度準備改造。幾經波折後,直至2015年2月6日,中海競得該地塊。當時算上,回遷房建造成本,按可售面積計算,實際樓面地價接近4萬元/ 平米。

但是,從其開盤情況看,當時看起來操作難度較大的中海天鑽依然大賺。如果當年將一套破房持有至今並等待回遷的人們,可能晚上睡覺都會被笑醒。因為要知道:因為鹿丹村最初的福利房性質,一夜暴富的人們並非類似皇崗村那樣的深圳土著,而是平平常常的普通人。

需要注意的是,從鹿丹村到中海天鑽的神話,其源頭還在於海砂。沒有海砂,就不會有改造重建。其期間的波折,反而成全了它——因為由此鎖定了時間特別是城市蝶變的紅利。可以想見,如果沒有後來幸福裡的定位以及2015年3.30新政的轉折,中海天鑽不會如此幸運。

一個參照是,鹿丹村的落成至少比深圳股市早了4年左右。如果以1992年當年與一套房子同等價值的股票來算,如果不是拿了像萬科這樣的股票,根本達不到鹿丹村如此之高的收益。

深圳小產權:買房的質變VS創業的風險

幾乎從第一代企業家始,深圳就是天然的創業之城。及至2015年,由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如同成功學一般,似乎不創業等同於辜負了這個時代。

為什麼要創業?這是因為人們看到了創業的門檻在降低。特別是由於移動互聯網的對於日常生活的深度嵌入,似乎每個人都能找到一個撬動世界的入口。這是創業風潮的原動力。

其實,可能是唯有創業,才能在資本市場上獲得終極兌現,從而實現成功以及財務上的基本自由。這是無數財富故事對於創業的催化作用。

與此同時,創業的風險也在加大。首先,正是因為創業門檻的降低,使得幾乎每個細分行業,瞬時之間由藍海變成紅海,任何行業的不確定性都在加大。

其次,資本變得更為嗜血。由於資本天然的逐利性,資本在為創業創造條件的同時,也變得更為苛刻和沒有耐心。這些因素,全部都反過來影響到創業者心態及其創業過程。

再次,人工和協作成本持續加大。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人工成本成為幾乎所有創業企業最大的壓力,其中上漲房價本身就成為推動因素。同時因為90 後個性張揚,團隊協作的成本也在同步加大。這都大大加大了創業失敗的風險。

與此同時,住房卻從僅有居住功能的生活產品變成具有**功能的**品,而伴隨貨幣超發,又變成中國人資產配置、力圖保增值增的重要標的物。這一切蛻變,不過在10年兼完成。

深耕深圳VS異地置業

在全國來說,深圳無疑是最早成型的房地產市場。加之深圳人的移民背景,因此,所謂返鄉置業的概念,最早同樣由深圳肇始。

因此一時,“重慶購房團”、“武漢飛機購房團”甚至“長沙高鐵購房團”一時風頭無二。如今回頭來看,儘管異地置業均有所**,但若與深圳相比,幾乎都是小巫 見大巫。而事實上,幾乎任何一個的房價增速都沒有跑贏深圳。一個“悔”字道出了所有的遺憾。為什麼會這樣?這一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在買房致富且有理論指導的代表中,吳曉波是一個代表。從1997年之後的十年間,每年買一套房是受日本經濟起飛的啟示。吳曉波的房子主要是買在上海、杭州等地。顯然,如果在深圳買呢?如果連續買房20年呢,吳曉波的身價可能是現有身價的兩倍甚至更多。

事實上,深圳同樣有著類似吳曉波那樣的買房群體。或許他們並沒有那樣的理論指導,但經驗、預判乃至精打細算成為他們成功的密碼。想想你就會知道差距會有多 大:一些專攻蛇口、前海、寶安中心區住房的買家,如今成為億萬身家都是尋常故事。在實現路徑上,合理的財務安排十分關鍵,一些看對趨勢但是在財務上冒進的 人們,最後跌倒了房價暴漲的前夜。

“活在當 下,立足腳下。”這是一位通過買房實現財務自由的買家的一句總結。說到根本,對於一般人來說,這其實暴露了燈下黑的通病——即我們實際上是對於深圳這座城 市,或者對於我們生活的某一片區,是缺乏細緻瞭解和鑽研精神的。這就是曾有一所房子,放在你的面前,而最終與你失之交臂的根本原因。在這其中,對於未來的 希望以及富有挑戰和樂觀的精神,同樣是必不可少的因素——當然,這一切以奇妙的時間來催化的。否則,在一所房子面前,得失差距之大,不可能是天壤之別的不 同人生。

或許有人悲觀:深圳房價會崩盤嗎?真的不知道。但樂觀的人會想:即便是崩盤,可能也是最後一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