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心歡喜、感恩父母、憧憬未來……你的第一筆工資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新華社濟南8月5日電(記者李永錫楊文)每年的八月初,是畢業生走上工作崗位後,拿到第一筆工資的日子。新華社微信公眾號8月5日早發佈《終於拿到人生第一筆工資!感受如何?》一文後,在兩小時內就收到了1500多條網友的留言。記者梳理留言發現,第一筆工資雖然不多,但對畢業生們來說卻有十分特殊的意義。

 喜悅之餘,第一筆工資帶來思考

喜悅,是拿到第一筆工資時大多數人的第一感受。網友“太陽花”說:“拿到第一筆工資時候非常喜悅,反覆數了幾遍。”

網友“張張”是通過做兼職拿到第一筆工資的,一天的勞動換來104元的報酬。他說,錢拿到手的時候很開心,從沒覺得一張百元大鈔是那麼可愛。

經濟獨立給不少人帶來了喜悅。網友“Kevin”說,第一次拿到工資時還是個實習生,內心滿滿的雀躍,給父母打電話說,下個月伙食費可以自給自足了。網友“一縷清風”也表示:“突然感覺好有錢,興奮地給爸爸打電話。雖然少有剩餘,還是很滿足的。加油,努力讓生活更美好!”

喜悅之餘,第一筆工資也給人們帶來了許多思考。網友“日光城”表示,一個人在外面的日子正應了那句老話“當家才知鹽米貴”,理解了父母的不易。也有網友開始了對自己財富的規劃,“太陽花”說:“拿到工資後我開始規劃,和弟弟兩個人的伙食費是多少,給父母多少,每月回家一趟多少車費,然後能剩多少作為自己的零用錢。”

給父母花錢,第一筆工資很有“儀式感”

在眾多網友留言中記者發現,因為第一筆工資的特殊意義,大部分人在拿到工資後,第一時間想到的人是自己的父母。

網友“好”說:“第一筆工資一萬一千多,拿了六千給爸媽,給媽媽買了禮物,給爸爸買了條高級的煙。給姥姥、爺爺包了紅包,然後給自己剩了一點。那一刻,感覺工作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記者發現,給父母花錢,是各年齡段網友的共同選擇。網友“甩手老大”說:“1983年,第一次拿工資,3個月81元。帶母親去了黃鶴樓、紅樓、長江大橋、歸元寺。一晃35年了!”

網友“一休”說:“小時候家窮,媽媽當掉了嫁妝給我上學。今年出來實習了,實習工資給媽媽買了一條金手鍊作為母親節禮物,媽媽文化程度不高,但教會我感恩。”網友“雙木子”感慨:“看到現在孩子們的留言,感慨萬千。社會在進步,但熱愛家庭、熱愛父母、熱愛生活的精神依然傳承,很欣慰。”

除了給父母花錢之外,許多網友的第一筆工資還用在了交房租、給另一半買禮物、置辦生活必需品上。

 第一筆工資裡,藏著對未來的憧憬

記者梳理發現,雖然網友們的第一筆工資普遍數額不大,但也算實現了許多人的“小目標”,藏著他們對未來歲月的無限憧憬。

網友“KATA”說:“畢業第一個月拿到第一筆工資扣了保險、公積金等,只剩一點了,但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多。”網友“陳sy”表示,沒想到拿到第一筆工資會如此興奮,更期待自己真正經濟獨立的那天。

除了對自食其力的嚮往,還有對實現人生理想的自我鞭策。網友“小確幸”說,第一份工作是當配班老師,很辛苦,但在拿工資的一刻是開心的。那時候激勵自己說,一定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教師,現在也終於夢想成真了。網友“回憶”說:“用青春去奮鬥,用時間來磨鍊,才擁有現在的所有。加油,未來我一定能擁有我想要的”。

網友“KIWI”今年畢業,剛剛拿到試用期工資。第一筆工資雖然不多,但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她說,工資不算很多,但已經可以自食其力了。談到未來,她只想說,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第一筆工資裡,既有驚喜又有感慨,既有窘迫也有憧憬,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它給了我們對生活的信心,也激勵我們樂觀地擁抱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