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渡劫月”打车难,网约车越来越少,这个锅谁来背?

北京刚刚过了“渡劫月”,时不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让诸多网友喊话:不知是哪位道友再次渡劫?

每个不带伞的上班族都有一颗倔强的灵魂:只要打车,还能多睡半个小时。但是当你面对着“有200个人在排队,大约等候2小时”的提示时,只能默哀你逝去的半天工资。

但是当过了“渡劫月”,你又会发现,“打车难”的问题依旧没缓解多少,尤其是在比较偏远的地方。

话说,为啥偌大的皇都打个车都这么难?无非是车少了,为啥呢?

“龟腚”越来越多

前段时间发布的《网约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与《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可谓是改变网约车现状的一剂猛药。

其中规定网约车需满足“京人京车”,排量不小于1.8升、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平台和网约车司机必须“三证”齐全。

其中“京人京车”排除掉了一部分网约车司机;

考证难,又排除掉了一部分;

还有排量不小于1.8升、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这属于中级轿车了吧?我都有中级轿车了,为啥我还要开网约车?这又排除掉了一部分司机。

《规定》特别强调,从事非法客运经营被执法部门处罚两次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从事非法客运经营被执法部门处罚三次以上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所以,即使有很多网约车司机小心翼翼的继续接单,但是在如此严苛的规定下,很多网约车司机们还是陆续退出了和滴滴的合作,开始另谋生路。

所以,新“龟腚”的出台是造成网约车大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约车平台提高了抽成比例

其次,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也是要为这种情况负一部分责任的,为啥呢?

因为在政策从严的情况下,滴滴提高了百分之五的抽成比例,这大大影响了司机们的收入。

自从滴滴收购了快的和优步之后,基本上是打车界的垄断大哥大了,企业开始追求自己的收入增长本无可厚非,但是在司机们已经被政策打压的节骨眼上,突然提高了抽成比例,对于市民们的出行恐怕是雪上加霜。

所以一些司机开始重操旧业。地铁站门口又重新出现了“黑车司机拉客”的壮观景象!

司机郑学烨计算着,“附近小区最远也就五公里,一辆车最多可以拼三个人,每人收15块,比做滴滴赚钱,还轻松。”

甚至有些司机在晚上会关掉软件,去三里屯碰机会。

所以,这又是造成“打车难”的第二个原因。

笔者想说,网约车的出现确实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可能最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存在着诸多问题,最严重的就是乘客的人身安全问题,所以出台相关规定肯定是必要的。

但是这也得基于供求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吧,一棒子轮死了八九成网约车司机,造成了网约车市场“供求失衡”的局面,真的是让很多上班族下决心买车了!但是摇号又是另一个头疼的问题!

其实通观全国,很多地区关于网约车的政策都在不断适应当地市场。

浙江杭州在全国首先推出巡游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车从业人员“两证合一”;

安徽芜湖将车辆要求从三年放宽为五年,降低车辆轴距和排量要求等;

甘肃兰州将原先的车辆轴距、不得接入多平台等要求删除。

总的来看,调整的大方向都是以满足需求作为基点的。

所以“打车难”的锅谁来背呢?让我们现场连线萧敬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