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歲楊振寧連發三問:中國培養一流科學家爲何不太成功?

96歲楊振寧連發三問:中國培養一流科學家為何不太成功?

14日,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舉行,96歲的楊振寧作為清華物理系的“老朋友” 對“培養一流的科學家不太成功”的情況,提出三個問題。

楊振寧三問一流科學家培養

在“基科班20年·學堂班10年慶典活動現場,楊振寧表示,自己很高興參加這個活動,“方才朱邦芬院士很詳細的介紹了這些年來畢業生們可喜的成就,這是大家非常高興的、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楊振寧說,有一點值得關注,就是創建(培養)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

“對於創建一流科學家不太成功這件事,是值得討論的。是不是有這個現象?有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到底重要不重要,值不值得去研究?這三個題目相關的是值得大家討論的。”楊振寧表示。

近些年來,國家對基礎科學的重視逐漸加強。為回應“錢學森之問”,2009年國家推出“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拔尖計劃”),旨在培養中國的學術大師。清華的學堂物理班也是“拔尖計劃”的一部分。

今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透露,“拔尖計劃2.0”呼之欲出。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中,於此前相比,去掉“試驗”二字。吳巖此前曾表示,“10年的試驗計劃可以叫做‘探路者’,現在我們不用再‘試驗’了,我們開始有經驗、有底氣繼續做2.0版”。

清華基科班畢業多人在一流機構任教

清華大學物理系基礎科學班自1998年創建。據清華大學數理大類熟悉教授、清華學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介紹,基科班是為物理學、數學等基礎學科培養富有創新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的拔尖人才;為對數理基礎要求較高的其他學科培養具有良好理科素養的新型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