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滿盞思故人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今天4時13分,迎來清明節氣

清明有氣清景明之意

天氣清新、明媚、和暖

正是鳥語花香的春日時節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華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朧月上山館,紫桐垂好陰。可惜暗澹色,無人知此心。”桐花“年年怨春意,不競桃杏林”。清明時節,山坡上的桐樹開出淡紫色花朵。

二候,田鼠化為鴽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鴽,鵪鶉之類。田鼠,陰類;鴽,陽類;古人認為,陽氣盛,陰物化為陽物。

三候,虹始見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虹是陰陽交會之氣,日照雨滴而虹生。清明末到穀雨時節,雨量增加,氣溫上升,空氣中的含水量增加,在明朗天氣,有虹出現。

清明習俗

|寒食|

寒食節與清明節原本是兩個節日,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105天,清明前後,因兩者日子相近,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併為一日。

“寒食春過半,花穠鳥復嬌。從來禁火日,會接清明朝。”青團為寒食的食俗,清袁枚《隨園食單》中寫:“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做青團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種,泥胡菜、艾蒿、鼠麴草。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祭祀掃墓|

掃墓在秦以前就流傳,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而皇帝真正下詔掃墓則已是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唐玄宗詔令,寒食上墓,隨以為俗。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插柳|

插柳,相傳是為紀念農事祖師神農氏。人們把柳枝插在屋簷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濛濛;柳條幹,晴了天”的說法。此外,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齊民要術》:“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

清明節男女頭上戴柳、車馬轎上插柳還有一說,是為了踏青迎春,象徵吉利,“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說的就是這回事。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踏青遊園|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習俗的一項重要內容。

《武林舊事》有載:“清明前後十日,城中士女豔妝濃飾,金翠琛縭,接踵聯肩,翻翻遊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放紙鳶|

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被稱為“神燈”。有人把風箏放上天后,剪斷牽線,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清明養生

暮春,飲食應疏肝健脾、少酸、多甘多汁。此時氣候多風、乾燥,因此應多吃時令多汁蔬果,多飲水。

清明取意“天清地明”,清明前後多東風,風越刮天氣就會越熱,正是“桃紅柳綠”、“草長鶯飛”的季節。但空氣中會漂浮大量花粉,有過敏性疾病者須提防。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清明宜吃食物

蔬菜:韭菜、地瓜、白菜、蘿蔔、芋頭、薺菜

水果:枇杷果、桑椹

飲品:明前茶

清明時節,是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好發的季節,如果這時節再吃發物,很可能誘發這些疾病。所以,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羊肉、雞等。

清明詩詞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

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

遙聽絃管暗看花。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

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

輕煙散入五侯家。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

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後,酒醒卻諮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

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

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萬株楊柳屬流鶯。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清明這一天

還是祭奠祖先、緬懷先烈的日子

因此,清明既有歡樂賞春的喜慶氣氛

又有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我們為逝去的親人

獻一束花,敬一杯酒

也向以血肉之軀捍衛祖國尊嚴

用青春熱血換來我們安寧的英烈

致敬

今日清明|折柳寄相思,满盏思故人

這一天,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死

學會珍惜擁有的一切

多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

唯有活好當下

才是對故人最好的緬懷

也才能不負這無法重來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