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舉報自己無證銷售勝訴,購房者7000元買的房被判無效(現價2.5萬),你怎麼看?

小神燒香


雖不能說是現代版《葫蘆神判糊塗案》,按照法院的判決,都有法律依據。但是,死板地套用法律條文,是不是一定符合法律,起到揚善除惡的效果,就很難說了。

還願此起開發商舉報自己的案件,從發生的那一刻起,就是在錯誤的軌道上運行的,是由開發商一手導演的。先是為了借人家的雞生自家的蛋,通過無證銷售吸納資金,然後面對政府職能部門的檢查,我行我素,繼續大肆宣傳和無證銷售。兩年後,當職能部門再度檢查時,仍然無證銷售,但由於房價由7000多元/平方米漲到期 2。5萬元/平方米了,就開始耍賴,以舉報自己無證銷售的方式要求取消此前的售房合同。

問題的關鍵是,面對開發商這種無賴行為,法院竟然以合同無效方式判開發商勝訴,而根本不考慮開發商錯誤在前這個前提,且不考慮政府職能部門已經早在兩年前就已經責令其停止銷售,可開發商仍然銷售這個事實,強行判決開發商勝訴,讓開發商獲取不該獲得的利益。,

要是法院能夠尊重事實,就應當認定開發商從起步起就是違法的,就應當按照非法銷售來處理。要麼認定銷售有效,要麼依法沒收全部所得。如果將這批違法銷售的房產收歸國家,購房者可以接受,讓開發商得利,則購房者不能容忍。法官不能如此斷案,不然,公信力全失。更重要的,今後企業都可以按照此案,選擇先違法,再起訴。這也難怪,購房者利益受到傷害了,司法機關可以置之不理,開發商利益得不到最大化了,司法機關就“依法”執行了。法律這把劍,到底該怎麼刺呢?

在這裡,筆者有個建議,既然法院認定開發商的銷售合同是無效的。那麼,開發商收取了這麼多人的錢,是否可以認定為是非法集資呢?不然,開發商有什麼權力將這麼多人的資金聚集到一起。所以,如果法院不予改判,那利益受損的群眾就狀告開發商非法集資,並同步向法院起訴開發商非法集資,看法院做出如何判決。總不能一屁股坐在開發商一邊,都判開發商勝訴吧?


譚浩俊


這是對社會誠信的巨大破壞。


關於這個事件,孔方兄在之前的問答當中也詳細說過,根據最高院的司法解釋,這些業主的購房合同很有可能被判無效。如今法院這麼判,並不意外。


開發商這麼做,實則是赤裸裸的、惡意毀約的行為。開發商最開始要無證銷售,必然是做出了相關承諾的,比如什麼時候拿預售證,拿到預售證後如何過戶等等。


開發商和購房者掌握的信息必然是不對等的,比如預售證是否能夠取得,沒有預售證的購房合同是否有效,開發商肯定掌握信息優勢,不排除開發商在最開始賣房的時候就算計好了要利用這一法律漏洞。


從商業道德來說,一旦達成合同,那麼開發商就應當按照合同的規定執行下去,除非什麼不可抗力導致合同無法執行。但這家開發商卻主動利用法律漏洞,完全忘掉當年購房者的購房款對自己的“救命大恩”,故意讓合同無法執行,這顯然是違背商業道德的,類似的案例此前聞所未聞。


當然,對購房者來說,眼下的判決非常不利,但後續也不是完全沒有轉圜的餘地。畢竟開發商導致購房者損失上百萬元,購房者完全可以要求開發商賠償相應損失。如果這樣的商家都沒有任何懲罰,甚至讓它大獲其利,那也太難讓人信服了。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此前曾答題預測過,這12戶買家,勢單力孤,也不是什麼關係戶,開發商在巨大利益面前,絕對不會講什麼仁義道德,絕對無所顧忌,不顧吃相難看。

根據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如果開發商沒拿到預售證,就銷售,簽訂的銷售合同是無效的。最高院的初衷是為了保護消費者,可惜,時過境遷,竟成為開發商對付買房者的尚方寶劍。

開發商折騰購房者容易,購房者反訴開發商太難了。即使買家獲得開發商的賠償,最多10萬,20萬,相比房子從7000到25000的增值空間,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良心喪於不義,契約止於金錢。這種事,不但西安,很多地方,比如石家莊,都發生過。

親戚在石家莊買房,也遇到過這類事。石家莊長期以來樓盤五證不全卻大肆銷售,幾年前恰逢上方巡視,查出該問題,責令整改,不整改,不能繼續施工。這事一拖就三年過去了。開發商一方面說沒錢補手續,另一方面看到房價翻倍上漲,想毀約,說自己五證不全,合同無效。好在這盤規模大,有數千戶。結果,這麼多人,當然用中國最傳統的解決辦法,你懂的。開發商才罷休。

高房價時代,金錢利益當道,房事怪相橫生。房價漲,開發商自己告自己;房價跌,購房者集體退房。這被房地產撕裂的人性!

…………………………………………………………………


史晨昱


致力於知識轉化力量,讓財經問答幫助更多的人,更多精彩回答請右上角關注。歡迎各位點贊,回覆,諮詢。

當真是沒有任何契約精神和誠信道德了,滿滿的都是金錢的銅臭味。

自訴自己沒有許可證,那購房合同是否簽訂,簽訂的合同是否是正規備案合同,如果是,如何進行的備案,如果不是,是誰默許他對外出具的非網籤合同?如果商品房買賣合同非標準格式,就對外構成了合同欺詐,而不是沒我預售許可證的問題,合同欺詐如果用於買賣上按照消費者保護法可以假一賠三。買家也可以起訴開發商合同欺詐維護自己權利。

而且合同欺詐屬於詐騙罪,是刑事犯罪,法院可以認可銷售無效,但所銷售房屋屬於違法對象,款項也是違法所得,也不應該直接歸還銷售。而且應該追溯明知沒有銷售資質。

法律是公平的體現,不偏向強者也不同情弱者,但是一定要公平。只有公平才有法律意義,讓法制更堅強。而要求公民守法懂法,讓法律發揮自己的作用,而不是牟取暴利的工具。才能更信服對嗎?


張小帥說理財


這個事暴露了個人的弱小,也說明有些開發商確實在鑽法律的空子。雖然法院判決開發商勝訴了,但這並不是光彩的勝訴,而是一種利用消息不對稱對購房者的欺負。如果是房價跌了,那麼開發商肯定不會這麼做,說白了就是為了利益什麼都不顧了。陳女士一次性支付166萬餘元認購這套房屋當時肯定是得到了某種承諾的,不然誰也不會拿著百萬鉅款去冒險。

開發商的惟利是圖總是暴露無遺,一房多賣、抵押房再度出售等明目繁多的欺騙購房者的招數很多。就有一對老夫婦因為是全款購買房子,所以不知道房子被開發商抵押,結果錢交了,房子住了兩年了,銀行狀告要將房子收走。每每發生這樣的事情,總是讓人心痛。不可否認夠房者有瑕疵,但是多數普通購房者對住房領域的知識掌握的不是那麼詳細是很正常的。

房子的暴漲確實讓很多人失去了底線,特別是瘋狂的開發商為了利益根本沒有了任何底線。房子成了很多人的痛,這個確實是不正常的。這位陳女士當初花了166萬買這套房,如果投資在別的房產上可能也會升值不少,如今敗訴後只能被退後當初的購房款,等於說她的這些錢完全貶值了。所以說,房地產裡面套路多,普通人購房還是多小心,畢竟對於不少人來說一輩子積蓄就買一套房。


深度軍備


開發商夠無恥的,自己賺了那麼多錢,看到有法律空子就鑽。作為一個機構來說,它當然更有利用法律的能力。

在前一篇相關問題中,我就預測說,法院很可能會判購房合同無效,因為內部方式認購本就不再法律保護範圍。

但為什麼要從道義上討伐開發商這種行為?因為法律不可能涵蓋一切、保護一切,社會的運轉更依賴於相互信任,依賴於共識,依賴於私下達成的協議大家都會去遵守。

就像現在數字資產,數字貨幣一樣,目前國內並還沒有完善的法律來監管,也沒辦法進行獎懲,但國內依舊很多人活躍在這一領域,這全靠大家自覺,大家都信任背書了。

當然節操碎滿地的也非常多,誰能在幾千萬利益面前經受住誘惑呀,幾千萬不夠,那麼幾個億呢,幾十個億呢,不少知名人士紛紛在利益面前投降,割韭菜之後逃之夭夭。

這則西安開發商主動訴購房者案例,也是看到了幾百萬的實際利益,利益面前一切鬼臉都顯現出來了。

需要指出的是,這則判例可能會激發更多地“無良”開發商效仿,那麼房價下跌時,勢必也會出現購房者利用這樣的法律空子,你來我往,把誠信和節操都扔在地上踩了。

給我們啟發有二:

1、儘量在法律框架範圍內行事;

2、即便開放商打贏了官司,呼籲其他相關部門要重罰它,明知不符合法律規定,卻主動違法出售,這本就是開發商的不對。罰的金額比它獲利還重,給予重的懲戒,就不會帶出這麼不好的榜樣了。

裡外都賺足錢,無良開發商真是夠不要臉了。


區塊鏈作家邱恆明


這個案例,在目前價格飛漲的房地產市場中,是一個很典型的判決,目前,購房者已經上訴,想爭取自己利益最大化。

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開發商昧著良心搞惡意訴訟賺大錢的典型,二審如果判的好,那對出現類似信息不對稱的商品房買賣行為,將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首先,開發商很顯然是惡意訴訟

估計在2016年尚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時,開發商為了快速回籠資金,保證企業正常運營,不得不採取內部認購、降價打折、購房者一次付清等方式,售出一些樓盤。

這當中,購房者或許是清楚當時該樓盤沒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但看在房子便宜的基礎上,先買了再說。

沒想到兩年後房價居然火箭般竄生,見到好處的開發商肯定不幹了,深諳法律常識的他們於是玩起了“自己告自己”的把戲,一紙訴狀將購房者已買的房子“搶”了回來。

商品房買賣是一個特殊的消費,在這中間 消費者與開發商的地位很顯然不匹配,開發商更清楚房產銷售相關手續問題,消費者除了專業法律、財經人士外,有多少能搞懂裡面的貓膩?

當然,購房者中有剛需或許也有炒房族,遇到這種事情還真是有苦說不出。

其次,開發商因無證銷售被罰72萬

在此事件中,無證銷售的開發商就沒責任嗎?

有,但是跟飆升的房價比,那都是灑灑水、毛毛雨。

2016年8月3日,長安區房管局就發現涉案項目涉嫌無證銷售,於同年8月9日作出處理決定,責令聞天公司停止一切銷售行為及和房屋銷售相關的廣告宣傳活動;立即進行企業經營整改,並對違規銷售的房屋逐一清退;儘快辦理相關建審手續。後聞天公司仍未辦理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2018年3月1日,長安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因聞天公司在涉案項目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違規銷售之行為,對聞天公司予以行政處罰,即責令停止銷售活動,補辦許可證,並處罰款72萬餘元。同年3月5日,聞天公司繳納罰款。


看見沒?這72萬就是目前該公司接受的行政處罰。

72萬啥概念?30多平米房子而已,這點錢在一個在售別墅項目中算啥?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定,“出賣人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但在起訴前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明的,可以認定有效。”

也就是說,一審法院判的結果,嚴格意義上來講,也不會有太大瑕疵。

但很顯然,這是一份判決不利於維護市場誠信的判決。

法律應給予類似行為懲罰性賠償

在這起官司中,開發商在沒有取得房屋預售許可證明的情況下,與購房人簽訂合同,後又以該條款為由請求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最終的結局是開發商受益,但消費者卻需要支付更高價格購買相同地段房屋,這樣的結果造成當事人之間利益的天平傾向於開發商,不利於維護市場誠信。

《民法總則》、《合同法》、《民事訴訟法》均規定了民法中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即“誠實信用原則”,其目的在於實現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公平,但本文中的開發商很顯然是明顯受益,購房者是打落門牙肚裡咽。

因此,普法君覺得,類似案件除了參考法條外,可以更關注合同無效後當事人之間的過錯責任劃分,惡意訴訟的一方可給予懲罰性賠償。

如本文開發商,缺錢的時候,沒有預售許可證他都開始賣房回籠資金;如今房價翻了三倍,其商人面孔馬上展現出來,以合同無效名義起訴獲勝 很顯然這是一種老油條操作行為。

我覺得開發商既然通過這種不道德方式獲取暴力,那職能部門也應對其予以懲罰,比如賠償購房者因房屋上漲差價損失或資金佔用損失等實際損失予以賠償。

購房人如遇到房地產開發商惡意違約的情況,作為購房者,同樣可以起訴開發商,要求對方承擔因其原因致使合同無效所造成的實際損失。

在房價波動巨大的今天,類似官司若審判得當,其指導意義不容小覷。

認可俺滴回答,那就關注一個唄😄。有關房產、拆遷訴訟的麻煩問題,交給盛廷律師解決吧😄


普了次法


“購房者被戲弄了”,法院也跟大眾的期盼”開了個大玩笑”,無恥至極的房地產公司,糊塗蛋的判決!






1、前幾天就看到過房地產公司自己告自己的報道,內心想這是不可能的,哪知道判決結果“大出意外”。臥槽,太另麻意外了!


判決可能有冠冕堂皇的法律依據,但這種判決是助紂為虐,是對已經沉淪的誠信的又一次落井下石,是對契約精神的再一次打擊。






2、如此無良房地產公司,在案件起訴之初就不應當受理,在案件訴訟過程中應該始終秉持“保護弱者”的原則。但是,居然都絲毫沒有考慮。


反過來想一下,倘若當時7000元買的房子,現在只能賣2000元,購房者是否能因為沒有預售許可證而退房呢?






3、現在一審結果已經出來,很明顯,判決結果對購房者不利。現在唯一的希望是二審時能改變判決,希望網絡的力量能扭轉被動局面。


“不能讓無良變得無恥”,”不能讓弱者變得絕望“,這應該是社會的底線。強烈要求二審改判。你覺得呢?






我是頭條【文軒閣】,致力公平,一貫直言,歡迎關注轉發評論!


文軒閣


這是對社會誠信體系的公然踐踏,是違背基本的商業準則的!

法院判決是沒問題的

開發商售房需要“五證齊全”,且房屋買賣合同需要經過備案(俗稱網籤)才能正式生效。兩年前,開發商缺乏流動資金,急於賣房自救,在簽訂售房合同時,肯定是有口頭承諾的,約定在多久能完善相關手續。在明知道開發商未獲得預售許可證的前提下,購房者貿然與開發商以內部認購形式簽訂的合同,自然是無效的!

即使開發商贏得了法律,但卻喪失了基本的商業準則

誠信,是最基本的商業準則。沒有誠信,如何進行商品交易,如果不是出於對淘寶平臺的信任,你會在未見到商品,就提前支付貨款麼;沒有誠信,貨到付款、先打款後發貨的市場交易模式都不會存在,社會還能進步麼?

開發商這是對社會誠信體系的公然踐踏,是違背基本的商業準則的!購房者簽了合同,付了款,就應該按合同約定執行。理論上來說,房子已經是購房者的了,開發商現在卻以這種“低級的藉口”去“強行奪回”房產,著實可惡之極!

這個事件的核心是“利益”,購房者永遠會是弱勢群體

我們換個角度,如果房產不是由7000元上漲至25000元,而是下跌至1000元,你說到時候是誰會提起訴訟,要求確認購房合同無效呢!估計真到那個時候,開發商早就“攜款”私逃了,最終受傷的還是購房者!在巨大的經濟利益面前,人的道德會不會淪喪、尊嚴會不會被踐踏,這個案例就是很好的驗證!

總之,通過這個事件,應該引起人們的思考,“立字為據”也不一定能確保你的權利,我們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利益!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交流!財經問題就請點擊關注【操盤手信一】!!!


操盤手信一


這可真是個奇葩的企業,為了利益連自己的臉面都不要了,看似鑽了法律的空子,豈不知也等於被所有消費者拋棄了!

法律分析:

一、根據商品房買賣合同司法解釋規定: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的,簽定的購房合同無效,但是,在起訴前取得預售許可證的可以認定有效!顯而易見,開發商肯定是還沒有取得預售證,但是,這沒證的房子是怎麼蓋起來的。

不過,該解釋還規定,如果開發商故意隱瞞沒有預售許可證的,購房者可以要求雙倍返還已付購房款,並賠償損失(利息、房屋差價)。這需要購房者收集證據來證明!

二、開發商本性就是追逐利潤,可是吃相如此難看的卻不多見,以後還會有人買它的房子嗎!馬克思經濟學早就說過,有100%的利潤,商人就敢殺人放火!利益面前,這些企業那裡還會在乎誠信和企業聲譽。

三、本來是保護交易的法律卻被不良商家利用,其實,反過來想,如果房價下跌,購房者會不會也如此退房。(不過,我的這種假設不會發生)

四、法院判決看起來沒有問題,但是,他有違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對於購房者相對弱勢的地位,開發商做為專業的房企應該更清楚相關法律,明顯有欺詐的嫌疑!

對於企業來說,要想長久的發展,企業信譽無疑是重中之重,這樣做無異於飲鴆止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