鬥魚:美麗的「戰鬥種族」

鬥魚,主要是指歸屬於鱸形目、攀鱸亞目、絲足鱸科、鬥魚亞科的小型魚類,與其他魚類相似,主要以鰓呼吸,但另有一種輔助呼吸器官--迷鰓,並因之得英文俗名。迷器位於鰓上方一腔內,滿布血管,空氣經口吸入腔內,鬥魚便能靠這些空氣中的氧存活於低氧水中。

鬥魚:美麗的“戰鬥種族”

注:鬥魚在分類上從未被分類為攀鱸科(Anabantidae),一些資料上描述為歸屬為攀鱸科(Anabantidae)是有誤的

鬥魚類約有70種,一些種類常飼於家庭水族箱。野生品種是在稻田和小水潭中活躍的小魚,有紅或綠的色彩。主要分佈於熱帶亞熱帶,我國分佈著兩種,一種屬廣佈性的圓尾鬥魚,另一種分佈於南方的叉尾鬥魚。圓尾鬥魚的搏鬥能力較差,而叉尾鬥魚則非常好鬥。叉尾鬥魚比起泰國的博魚,則稍微遜色。泰國的博魚是鬥魚中最美麗和最好鬥的。過去,泰國曾有專以博魚打鬥為業的賭場,賭資相當可觀。近幾年來,博魚被作為觀賞魚飼養。

鬥魚:美麗的“戰鬥種族”

圓尾鬥魚分佈狀況:東三省、北京、兩河、兩山、兩湖、安徽、江蘇、上海、浙江、四川、甘肅、寧夏、陝西、青海、新疆、內蒙。

狠起來連自己都打

在好鬥魚類中,以鬥魚最為著名。為了和敵人作鬥爭,常常不顧自身生命,常做孤注一擲。鬥魚在靜止狀態時,顏色比較暗晦,當它為了獲取配偶的歡心或搏鬥發怒時,全身和鰭立即放出帶有眩惑樣的金屬光彩,並用口撕咬它的敵人。當你把兩尾雄鬥魚同置於一個水族箱內,或把一尾雄鬥魚放在鏡子前面,使它能看到自己影子。當它發現了對方,立即豎起所有的鰭,併發出眩惑樣光彩,調整情緒,很快進入戰鬥狀態。放在鏡子前的雄鬥魚則會一再向著自己的影子撞擊。

它生活在東南亞泰國,雄魚與同種間爭鬥性強,會為搶佔領地、爭奪雌魚等進行激烈搏鬥,有時甚至會因此導致死亡。於是,漸漸地,泰國民間利用這種小魚進行搏鬥贏得樂趣和金錢的活動日益盛行,並從野外捕捉,到簡單飼養逐漸轉向有目的的繁殖與改良,以提高鬥魚個體的戰鬥力。時間流轉,在漫長的培育與改良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品系的變種,一個支系形成用於打鬥的搏擊型鬥魚,而另一個支系則向提高觀賞性發展,最終形成了展示級鬥魚。使這種小魚散發出了獨特的魅力……

150年後的今日,鬥魚早已脫離的原生姿態,成為常見觀賞魚類,展現出多樣的色系與尾型,受到玩家青睞,展示級鬥魚的競賽逐漸也形成,與此相關的鬥魚協會在美國、日本、德國及東南亞等地紛紛成立,觀賞性鬥魚已經成為國際魚友的新寵。

鬥魚:美麗的“戰鬥種族”

兩魚相遇,必有一傷,熱戀中也不例外!圖片:da nokkaew / Flickr

泰國鬥魚

泰國鬥魚又名暹羅鬥魚、搏魚,絲足鱸科 (Osphronemidae)鬥魚亞科 (Macropodusinae)。原產地為泰國。我國主要分佈於華南和福建南部。泰國鬥魚體呈長形,稍側扁,體長可達8釐米,背鰭、臀鰭、尾鰭都特別寬大,尤以雄魚更為突出。原生顏色較暗,但現已有鮮紅、紫紅、綠、藍、黑等各種顏色,還有雜色的。泰國鬥魚英武颯爽的矯健身姿和驍勇善戰的獨特個性,吸引著眾多愛好者。

鬥魚:美麗的“戰鬥種族”

五彩斑斕的展示型鬥魚。圖片:da nokkaew / Flickr

提到泰國鬥魚,人們腦海中的第一印象大都是那些鰭翼飄逸,色彩繽紛的展示型鬥魚(Show Betta)如馬尾鬥魚、獅王鬥魚、半月鬥魚等;又或者是那些驍勇善鬥,常被用作賭博的短尾型搏擊鬥魚。這些“鬥魚”其實都是由暹羅搏魚,經由一百多年的人工選育、改良或是和其他近緣種搏魚雜交而成的。

事實上這些五彩斑斕,形態各異的“鬥魚”並非暹羅搏魚在野外自然分佈時的樣子。原生境中的它們個頭不大,體長約6.5cm,相比有著鮮豔體色和飄逸魚鰭的馴化個體,原生的搏魚顏色大多是暗淡的棕色、灰色、綠色等,並且魚鰭也較短。它們只有在激動的時候才會表現出如紅色這樣鮮豔的顏色。

鬥魚:美麗的“戰鬥種族”

稍顯黯淡的野生個體。圖片:Frank Schäfer / NPL / Aquarium Glaser

和不少魚類一樣,暹羅搏魚也存在性二型。相較雄性個體,雌性個體的顏色更淺,魚鰭也更加短小,這樣的現象在馴化個體中同樣存在。這些搏魚大多生活在水位較淺的水體中,如泥潭沼澤、流速緩慢的溪流、長有許多植物的淺灘、稻田等,有些暹羅搏魚甚至生存在水深只有3~7釐米的積水窪中。

能夠生存在如此惡劣環境的魚類並不多,暹羅搏魚憑藉其獨特呼吸器官、兇猛好鬥的天性以及強大的自愈能力成為了淺水區的優勢魚種。

鬥魚:美麗的“戰鬥種族”

我不僅顏值高,戰鬥力也很強!圖片:Anandarajkumar / Wikipedia

在過去,泰國村莊裡的小孩們會去野外捕捉這些兇狠的小魚,放在同一個水坑中讓它們互相爭鬥,獲得村莊之王稱號的通常都是同批體型最大的那條搏魚,待到傷愈,它又會被投入新的戰場。後來一些成年人也會特意挑選出強壯好鬥的個體,讓它們互相爭鬥來進行賭博。

在野外,搏魚之間的鬥爭可能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在賭局裡,戰鬥可能會長達數小時直到一方戰死。這些賭局往往賭注巨大,輸家常常會因此傾家蕩產妻離子散。人們用方言稱呼這些魚為“plakat”,意為“戰鬥魚”。隨著這項活動日益盛行,國王也開始許可人們收集這些魚來賭鬥。

鬥魚:美麗的“戰鬥種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