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四王吳惲”,即王時敏、王鑑、王翬、王原祁、吳歷、惲壽平六位清初畫家的合稱,畫史上稱為“清六家”。他們的繪畫曾被認為是清代畫史上的“正統派”。具體細分,其中包括“山水正宗”與“寫生正派”。也就是文人畫濫觴以來最主要的繪畫兩科。座位的“山水正宗”是指最先為王時敏、王鑑所開,繼為王原祁所成的山水畫宗法,畫史成為“婁東派”。又有王翬創造的另一種山水畫宗法,即“虞山派”。“寫生正派”則是指惲壽平師法北宋徐宗嗣沒骨花卉而別開生面的花卉畫,畫史又稱“常州派”。至於吳歷的繪畫雖然另樹一幟,然早年曾師從王時敏、王鑑,並與王翬等人有交往,在藝術創作宗旨及表現特點上亦與他們有淵源關係,故畫史中將其與另五家並而稱之。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吳歷第一個中西繪畫結合的中國畫家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吳歷,第一個中西繪畫結合的中國畫家,澳門習教近二十年,深受西方繪畫技法影響。創建“陽面皴”,中國畫家第一人使畫面呈現透視效果,成為“清六家”中,最具獨創性的開山大家。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王時敏董其昌的藝術理論“傳燈者”

王時敏,董其昌的藝術理論“傳燈者”,清初文人繪畫的領袖,倡導以元四家“倪黃”(即倪瓚、黃公望)體系,作為文人繪畫的標準。“清六家”的其他幾家是在王時敏的教導下成長的,因此,各家繪畫作品都有王時敏的影子。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這幅晚年王時敏的《溪山深秀》,是摹寫的黃公望畫法。以幹淡之筆皴山擦石,蒼老重墨點染礬頭,不乏蘊藉之態,使之山巒的平淡,氣氛的安然,躍然紙上。顯示出自然界天真、親切的和諧性,情調是平和、沖淡、安閒自在的,沒有了黃公望那麼超邁,卻多了幾分親和。單以筆墨而論,王時敏的筆法組織更加有序而規整,和他的老師董其昌相比,王時敏去掉了董其昌筆下過於生拙的地方,和其不守法度的肆意而為筆墨風格,加強了筆法的統一感,又隱約可見董、巨的氣息。這些與前人的別樣風情,正是王時敏的獨到之處,這也是王時敏對於山水畫發展所作的重要貢獻。

在建立“四王吳惲”收藏體系中,收藏王時敏的作品最為難得,主要是王時敏真跡稀少,而這件《溪山深秀》軸是其力作,當為有識者為重之。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王原祁清初皇家藝術教父

王原祁,是清初皇家藝術的教父,文人繪畫的“精神領袖”,創作《雨窗漫筆》藝術理論,是文人繪畫三百年的理論基礎。王原祁的繪畫藝術,以“重”筆為法則,“筆端金剛杵”;以“墨中有色,色中有墨”,渾厚結實;被西方藝術界稱為“東方塞尚”。王原祁優遊於宋元諸大家之間,努力衝破對元代樣式的摹仿,主張“作畫但須顧氣勢、輪廓,不必求好景”,將畫面結構安排脫離山水之真實景物,將古代大家之樹石、丘壑當作圖形符號,按傳統畫面空間的“開合”之法自由進行組合。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景物繁密,草木蔥蔥,圖中近景山下,由大小不等不規則的石塊堆砌的起伏坡石,重疊復嶺,遂成主峰。以幹筆淡墨勾出的坡石,經過多次反覆的皴擦,產生一種厚重質感。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遠處的山峰雄偉,白雲環繞山間,壯麗奇觀。滿山的松樹千姿百態,松針繁茂,蒼秀渾然。房屋掩映在樹遮叢障之中,山下小湖水面平靜,山光水色,隨著坡岸轉折,蜿蜒於坡石巒障之中。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王鑑清六家”中是兼容“南北宗”法

王鑑, 在“清六家”中是兼容“南北宗”法,不是完全恪守“南宗”法格,繪畫技法多樣化。王鑑的審美格調很高,繪畫作品清新典雅,墨、色搭配和諧,畫面觀感怡人。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坡巒堆砌、層疊向上,遠處山體高聳,峭壁懸崖,氣勢壯觀。山上林木蔥蘢、茂盛,清氣襲人。遠處山澗,瀑布飛流直下,瀉入溪中。景物佈置繁而不塞、雜而不亂,可謂層次分明、經營有序。由於山石多次以淡墨皴染,又用焦墨反覆積加,所以畫面顯得渾厚壯觀。山石用筆含蓄內斂,絲毫沒有外露的痕跡,皴法細密、墨色濃郁,再加之少量的青墨暈染,使畫面達到了剛勁與柔美、雄渾與雅秀的統一。王鑑的畫作大多題“仿”古人,如“仿北苑”、“仿令穰”、“仿雪松”、“仿江貫道”、“仿董源”、“仿巨然”等。但他的“仿”並不是簡單地模仿古人的筆墨技巧、構圖佈局,而是重在體味、吸收、融會前人的筆墨結構,以形成自己的山水畫語言。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此幅《九峰讀書圖》即以皴線為峰而顯秀潤,墨點為木而顯豐茂。畫取縱深式構圖,遠景為白雲環抱遠峰,中景青山疏林,有流泉從欹亂的山石中哽咽流出,形成鬥折蛇形之勢,近景最醒目的是幾株青松高直偉岸,松針細細。其黝黑儼重;長皴密點,鬱然生秀,則取王叔明之遒勁,卻以簡淡易其濃郁繁茂;色墨淡宕,融洽分明,清麗明潤而不失渾厚,一似趙松雪之都雅;而一筆一墨,於層迭繁複中顯其清空悠遠,於純熟揮灑中顯其生拙,其書卷氣息.全圖用筆圓潤,所畫奇石衝然,蒿草叢生,林木經墨色濃淡參差點染,顯得鬱郁蒼蒼。以前人筆意運自家丘壑的境界,筆觸精湛,墨色傳子久神韻。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王翬被稱譽為“清代畫聖

王翬,被稱譽為“清代畫聖”,是“清六家”裡天才畫手,繪畫能力超人。貫通唐宋元各路筆法,師臨古人幾可亂真,“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繪畫聲譽名滿天下。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此件《唐寅詩意圖》》較多的採用了北派山水中方硬嚴整、雄渾壯闊、厚重挺直的創作風格,但又十分注重南派山水中清雅秀逸、溫潤流暢的文人性特徵,所以其更講究用筆之粗細輕重、乾溼濃淡變化,在明暗對比中把握山石塊、面的主次,前後層次的變化。以山間的留白與溪流江水的設置,使得整體畫面“疏可跑馬、密不透風”。是卷王石谷用筆輕鬆雅緻,簡潔疏放,瀟灑利落,勾勒隨意大方,皴擦層層推進,尤其山間林木的畫法,更是收放自如,不拘一格,雙勾夾葉,點厾雜樹,細寫松針,神清氣爽,滿目森然,又與整體山脈渾融一體,盡得山川渾厚,草木華滋。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惲壽平不甘居“畫聖”之下“恥為天下第二首”

惲壽平,不甘居“畫聖”之下“恥為天下第二首”,棄畫山水改畫花卉。其實,惲壽平山水畫,與王翬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將“黃家富貴,徐熙野逸”再造重生,沒骨花鳥逸態無雙,被稱為“倪瓚之後的逸品畫”。

惲壽平的一生在動盪、窮困、貧病中度過,但是他的作品絕無悽苦之狀,尤其他的花卉,妍麗多姿,富貴雍容,與他的生活處境形成對比。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這正是藝術家的高尚所在,用自己的困苦澆灌美麗。此圖以其最擅長的沒骨法表達,毫無疑問這是惲壽平在其藝術達到全盛時期的晚年所作。

清六家,清代繪畫之“正統”

“四王吳惲”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大家,文人繪畫第一次被皇家畫院定為法格,也是中國文人繪畫的最後的輝煌。“四王吳惲”的繪畫作品,從清初至民國,都是帝王將相、文人士大夫、商賈紳士心儀的審美取向,收藏的必然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