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如意”源于古代的搔杖,搔痒可如人意,故名“如意”。之后随着文人的随身喜用,如意从实用器逐渐转为装饰之物,寓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将如意归入文房器玩。清淡时手执如意,潇洒风雅,故又称“执友”、“谈柄”;因常不离手而又称“握君”。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从元明绘画中可见,如意还多与书籍、香炉、砚台一同陈设于书案。以天然树枝、竹根、玉石、牙、金属等各种材质制作如意的风尚一直延至清朝。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清代如意基本摆脱了实用用途,被视为吉祥瑞器,成为朝贺、祝寿、喜庆时不可或缺之物。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乾隆帝尤喜如意,曾作有诗云“处处座之旁,率常陈如意”。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乾隆时期在紫禁城内的宫殿、三希堂以及行宫的御座右侧都会摆放一柄如意,并在乾隆六十那一年亲自赏赐嘉庆的居住地毓庆宫如意一柄以备陈设。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乾隆时期在与各国使臣来往之时,也以如意馈赠属邦,故此在乾隆时期如意之风大兴,原因就是乾隆认为如意寓意吉祥,有“称心如意”之意。这一时期如意的制作工艺得到极大的发展创新,有玉石、木材、珐琅、漆雕等多种材质,表现“灵仙祝寿”“福寿双全”“玉堂富贵”“太平有象”“年年有余”等题材。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如意整器工艺繁复,雕工细腻传神,线条洗练顺畅,表现了清代宫廷审美“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用意。

如意如意,趋吉避凶,吉祥如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