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垛」無憂:田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

高“垛”無憂

垛田是興化市一種獨特的農田地貌。每當枯水季節,百姓們就將低窪地區水中的泥土挖上來,堆積到較高的地方,形成了一塊塊水中小島式的垛田。 盧勇結合當地縣誌、名人筆記考證後認為,垛田起源於明代中葉,當地先民為適應環境變遷,抵禦頻繁發生的洪澇災害,緩解日益緊張的人地壓力。

高“垛”無憂:田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

垛田堆積的通常做法是在較淺的湖蕩河溝間罱泥苲,一年幾次往垛上澆泥漿、堆泥渣。如此反覆勞作,垛便以每年幾公分十幾公分的速度逐漸長高,形成垛田。

據瞭解,目前興化垛田有8萬畝左右,主要分佈在垛田、缸顧、李中、周奮、西郊、林湖等鄉鎮,核心區是垛田鎮萬畝垛田和缸顧鄉千島菜花風景區。

事實上,垛田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垛田具有獨特的島狀地貌特徵,彼此間形成有效的空間間隔,使得田地通風好、光照足,四面環水,容易澆灌又難有水漬,為瓜果蔬菜生長提供了絕佳的條件

據介紹,目前興化地區以“垛田香蔥”“垛田芋頭”等為主導產品的脫水蔬菜打進了英國、日本、韓國、中國香港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此外,垛田地區“三分土地七分水”,獨特的地理地貌使得當地各種淡水魚蝦聚集,且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有“江北淡水產品博物館”之美譽。

高“垛”無憂:田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

在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遺產研究室副教授盧勇盧勇看來,在垛田地區片面地走蔬菜種植和加工這一條路是不夠的,“我們對垛田的價值應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對農業文化遺產的定義,盧勇認為,以興化垛田為代表的農業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經濟、文化、科研、遊憩等價值,在當地整個農業生產與可持續發展、農村生態環境維護和農耕文化傳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構建多元參與機制

然而,近年來,興化垛田的變化讓盧勇等業內人士提高了警惕。

由於治淮效益的顯現,當地洪澇災害鮮有發生,防洪、旱已不再是垛田的首要作用。隨著垛田防洪功能的不斷弱化,垛田的高度也在逐年降低,從最高的五六米降為目前的1.5米左右

與此同時,當地農民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為爭取蔬菜高產,大規模施用化學肥料代替傳統的罱泥、扒渣、攪水草等汲取自然肥料的方式。

此外,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一些最初的農用地逐漸被改造成鄉鎮企業,加之當地佔用垛田或從垛田取土建房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些都破壞了垛田的整體景觀地貌與傳統農業系統。”盧勇說。一時間,一種現代化的元素正拷問著興化垛田的保護和傳承。

據瞭解,國際上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保護與開發的通行經驗是在調動當地居民積極參與的同時,構建多元參與機制。盧勇希望,藉此形成“大家為垛田貢獻,垛田還大家幸福”的良性互動局面。

高“垛”無憂:田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

盧勇進一步解釋道,首先要充分發揮社區居民參與垛田保護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構建完善垛田保護開發主體多元參與機制,並創新垛田保護開發資金投入與利益分配機制。

“借鑑國外經驗,應當將江蘇地方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和社會、個人資金的廣泛參與結合起來,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資’的長效資金投入與利益分配機制。”盧勇認為。

被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時,時任興化市市長(現任市委書記)李衛國介紹,興化市財政每年投入3000萬元以上用於恢復水垛相依的垛田原貌,並實施垛田農產品與旅遊產業同步開發。

文化是遺產的根基,農業文化遺產尤為如此。盧勇認為,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地理地貌的保護和觀光等開發利用上,興化垛田的傳承發展就會與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設置初衷相背離。

“一定要堅持文化優先,在深入調研挖掘的基礎上作戰略謀劃,才能真正著眼長遠。不僅僅是興化垛田,我國其他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也應該如此。”盧勇說。

鄉村旅遊持續發展

鄉村旅遊如何在農業景觀之外更好的持續發展,是另一個更為深刻的問題,在景區發展與鄉民發展不平衡中也有不和諧產生,三月底興化油菜花景區被大批農民圍住,鄉親們舉著橫幅,高喊“我們要吃飯”,據稱是景區運營方香港愛家集團禁止當地農民擺攤賣農產品導致矛盾激化。

高“垛”無憂:田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

而同樣以油菜花出名的江西婺源在這方面更有示範效應,當地通過置換產權,同時聘請農民統一耕種,還通過培訓農民再就業,讓全村的人有主人翁的概念,一起投身發展旅遊。如果能把農民的利益與景區的利益綁定在一起,自然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這顯然需要多方面的溝通以及額外的投入。但從長遠利益來看,只有真正處理了矛盾,鄉村旅遊才能持續發展。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