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在介紹粗陶之前,小編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陶與瓷的區別。人類在懂的用火之後,一開始只知燒製低溫的陶,後來才慢慢學會燒製高溫的瓷。

“陶”,廣義的是指所有的陶瓷, 也就是指所有黏土或黏土混合物經成形、燒製而成的各種製品。

“瓷”,是指較高溫燒成的製品。通常習慣上的分法是指坯體含氧化鐵成分較高,成暗紅色狀,燒成溫度在1250℃以下者為陶。坯體含氧化鐵成分較少,呈白色狀,燒成溫度在1250℃以上者為瓷。又有人依叩聲、坯體吸水性、透光性等來區分。不過呢,講真,陶與瓷有時候又很難做一個明確劃分。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粗陶,從字面上理解,有點粗糙。的確,與瓷器相比,它的質感沒那麼細膩,但是這種粗糲的帶點磨砂質的觸感,反而很棒。我們最常見的粗陶治具就是家裡的花盆,畫上彩繪的確是把花襯托的更美了。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粗陶的歷史:

從現有的考古資料來推斷,粗陶遠從八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了。雖然瓷器的發明時間較晚,但其出現,無疑是先民累積豐富製陶經驗後所獲得的豐碩成果。

最早的彩陶發源地在黃河流域,尤其以陝西的涇河、渭河以及甘肅東部比較集中。甘肅東部大地灣一期文化,不僅在器形上比較規整,而且繪有簡單的紋飾,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彩陶文化之一。這一時期已出現陶輪技術,製陶術已成為一種專門技術。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半坡文化的彩陶在略晚於大地灣一期文化,其紋飾也略為複雜,以幾何紋樣為主。在陝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地區為中心的廟底溝文化,彩陶花紋則更加富於變化,以弧線和動感強烈的斜線體現變形的動物形象。日常生活中所常見的魚、鳥、豬以及人類自身都被作為裝飾紋樣。這些紋飾的描繪手法都很生動,佈局合理,是原始繪畫的佳作,也是研究中國繪畫史的可靠形象資料。、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小編最近重新審視了一些古人留下的寶貴財富,無論是實物還是思想,真是太有智慧了。話說回來,縱觀中國彩陶的技術與藝術,歷時那麼久。其實它的上限年代還是個難以考據的迷,隨考古發掘工作的不斷進行,可能還會出現不同的新認識。就目前現有的資料而言,可以說原始陶器不僅是我國古代藝術的瑰寶,它在世界文化藝術史上也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史上無比輝煌的一章。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雖然瓷器被讚美的更多一些,陶器也可以很美的。有很多粗陶茶具就很有味道。粗獷的陶土,追求大道自然,樸素生活,迴歸當下,尋找喧囂中的寧靜、傳統中又透出現代感。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陶器、瓷器傻傻分不清晰,相比瓷,陶的質感是另一種不同的體驗!

將藝術品融入生活,手工製作讓粗陶茶具的尺寸、造型和畫面都不同!一些手工粗陶工藝,在主題中增加了隨意,更突出鄉村田園的原味生活。在城市喧擾之下,執手粗陶杯,品一口茗茶,豈不快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