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政德建設融入全面從嚴治黨

法安天下,德潤人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立政德,就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同時,監察法明確將加強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監察工作方針。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更加推崇厚德尚法,為廉政教育賦予了新的意蘊和更高要求,政德建設任重道遠。

築牢崇高理想,用堅定信仰永葆黨性“大德底色”。大德,是政德的根本所在。一個人、一個政黨,都要懷有赤子之心,這顆“心”就是理想信念,也是政德的精神內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在97年的風雨歷程中,共產黨人始終牢記理想的無上榮光,生動詮釋信念的無窮力量,使理想信念的“精神火炬”照亮勝利前進的道路。新時代,新徵程,新使命。我們要從“真理之光”中感受啟迪,堅定虔誠信仰、堅守執著信念、堅持必勝信心,一生忠誠信仰和踐行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探索真理、領悟真諦;一生不懈追求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不移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矢志奮鬥;一生忠貞不渝黨的事業,不忘初心為實現偉大復興砥礪前行。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應從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入手,教育引導黨員幹部將理想信念這個“大德”銘記於心、付之於行,用崇高理想和堅貞信念激盪思維、激發鬥志、激勵信心、激揚人生,在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生動實踐中匯聚磅礴力量。

樹牢宗旨意識,用堅強信念涵養為民“公德底蘊”。公德,是政德的核心所在。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以“公心”換“民心”,為民樹公德、重擔當、謀福祉,才能準確詮釋“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這一深刻理念,才能真正符合“以人民為中心”價值觀的道德標準。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我們要站穩人民立場,尊重人民的主體地位,強化宗旨意識和群眾觀念,秉承黨的群眾路線不動搖,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為人民的利益和群眾的幸福而努力奮鬥,才能贏得民心民意、匯聚民智民力。正風肅紀、反腐懲惡,是管黨治黨關鍵,更是民心所盼。群眾對腐敗和作風陋習深惡痛絕,不得罪腐敗分子、不整治幹部作風,就要得罪十三億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零容忍的態度,持續保持正風肅紀反腐高壓態勢,朝著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目標行穩致遠,努力贏來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事實證明,重拳反腐、鐵腕糾風,讓人民群眾深切感受到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為實現復興偉業築牢了群眾根基,凝聚了民族血脈,彙集了人民力量。

抓牢行為操守,用堅貞信條恪守修身“私德底線”。私德,是政德的關鍵所在。“大賢秉高鑑,公燭無私光。”習近平總書記在回顧周恩來同志嚴於律己、清正廉潔的一生時給予了這樣的評價,這也應該成為每一名共產黨員的人生信條和道德操守。要專注“自、慎”二字,提升私德修為,修心治身,為政於民。自律以慎獨。獨處之時、無人之地更見私德本質。無論何人何時何地,都須心存敬畏,慎私慎獨,一以貫之地嚴以律己,善始善終地守住初心,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自重以慎微。慎微者方有大天地,自珍自愛才能有大作為,小節小事更顯高風亮節。要秉承“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古訓,防微杜漸,謹小慎微,重賢重德,多積尺寸之功,始終保持公僕本色。自明以慎初。萬事皆有初,腐敗分子的墮落軌跡多始於初之不慎。必須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扣好“第一粒釦子”,築牢“第一道防線”,避免“第一次放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自勵以慎終。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越是攻堅克難的最後一關,越要警惕放鬆心態和麻痺思想,越要避免畏難情緒和悲觀預期。要有清醒認識和必勝信心,保持善作善成的精神和頑強拼搏的作風,不在“最後一棒”跌倒失誤。自省以慎欲。“壁立千仞,無欲則剛。”要將精神追求和價值基準聚焦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上,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在慾望面前堅定信仰、堅守底線。自警以慎染。黨員幹部要時刻警醒自己固本強基、涵養正氣、激濁揚清,嚴以修身、嚴以養德、嚴以用權,切實做到明白做人、清楚做事、乾淨做官,從而引領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以優良的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

作者:河北省秦皇島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 劉新宏

來源 :中國紀檢監察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