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中產階層 日產欲進中國市場三甲

瞄準中產階層 日產欲進中國市場三甲

“日產公司希望至2022年,在中國擴大100萬輛汽車銷量。”近日外媒消息稱,日產汽車CEO西川廣人表示,為滿足公司業務和中國市場需要,公司將提高在中國現有工廠的產能,也將新建一個年產能在30萬至50萬輛的汽車工廠。西川廣人說:“公司將很快對在中國新建工廠事宜作出決定。”

這是今年以來,日產第二次公開表示加大在中國投資。今年2月,日產公司曾宣佈,未來五年計劃在中國投資600億元,研發新能源車型,以挑戰目前主導中國市場的大眾汽車和通用汽車,並與同樣來自日本的本田汽車展開競爭。

“日產一系列的舉措足以證明其對中國市場高度看好,也印證了中國擴大開放、吸引外資的成效。中國擁有龐大的消費群體,市場空間廣闊,對以市場為導向的外資企業而言是理想的投資地。”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投資研究部主任劉英奎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中國“放管服”改革不斷深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製造業領域開放力度空前。

劉英奎認為,日產擴大在華投資至少可獲得三方面的好處:一是接近消費市場,可及時根據消費者需求進行研發;二是中國市場的勞動力成本低於日本,人才結構也不斷完善;三是可充分利用中國自貿試驗區給予外資廠商的政策優勢。

“隨著中美貿易摩擦持續升級,中國自美國進口汽車的關稅將被提高,將導致美國對中國汽車出口數量減少。日企此時擴大中國市場份額,非常契合時機。”劉英奎分析說,日產公司高度重視中國市場。日產中國合資公司總裁關潤曾自信地表示,中國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場,希望能夠在這一高速增長的市場中,躋身汽車製造商前三強。

數據顯示,2017年,日產公司在華汽車銷量約152萬輛,同比增長12.2%,這是日產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首次年銷量超過150萬輛。儘管成績斐然,但與當年市場前三甲——上汽大眾、上汽通用和一汽大眾相比,東風日產至少還差70萬輛的銷售額,才能實現關潤所說的上述目標。

一家綜合汽車經銷商總經理王浩告訴記者,相比大眾、通用等廠商,日產公司旗下產品知名度相對較低。同等價格區間,消費者更青睞知名度高的產品。他舉例說:“新款大眾帕薩特與新款日產天籟均屬B級車,二者的價格、外觀、質量、油耗、最大扭矩等均相差無幾,但帕薩特知名度相對較高,銷量也好於天籟。”

因此,有媒體分析認為,對日產而言,躍居行業前三不僅僅是70萬或者100萬輛銷售業績的問題,而是要整體上提高日產汽車競爭力。日產需要在中國不斷加強本土化進程,才有可能躋身中國市場合資品牌前三名。

這一點,與日產對中國的態度不謀而合。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何塞也表示,日產面向中國市場投放的車輛必須滿足兩點需求,一是在本地市場設計並製造出符合“在中國,為中國”的車型;二是要把相關工作交由中國員工完成,並且從初期開始培養員工。

《汽車情報組》作為一家專業汽車媒體,其職員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著中國中產階級群體的不斷擴大,消費不斷升級,高品質產品在中國的需求越來越大。日產近些年來有多款車型定位中高端,受到市場廣泛認可。該背景下在華設立新工廠能夠助其擴大產能、提高競爭力。《汽車情報組》職員提醒,在擴大產能的同時要注意提高品控,加大新產品的引入,在營銷模式和售後服務上需不斷創新,才能更好地被中國消費者接受。

“生產量並不直接等同於銷售量。”劉英奎表示,日產能夠完成既定目標,“跨國企業一般對國際市場非常熟悉,往往在深入調研後才擴大產能,進行研發生產,而不是盲目制定目標。”

“中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德國、美國、韓國、法國等汽車大國品牌均已在華設廠,加之以中國消費需求越來越高,日產要站穩腳跟,對華引進先進技術十分必要。”劉英奎說。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